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纳雍县昆泉农民专业合作社(毕节纳雍县锅圈岩)

纳雍县昆泉农民专业合作社(毕节纳雍县锅圈岩)这样的场景,在毕节市纳雍县锅圈岩乡民建村二组已上演十四个月。岁月辗转,羊的数量,也从最初的10来只增长到现在的208只。刘华的正真目的是借用包谷粒,将这群在山间溜达的黑山羊“引诱”回羊圈。11月22日下午15时左右,41岁的刘华,双手拿着盛着包谷粒的铝盆,上下不停颠簸。宁静的山间充斥着包谷粒与铝盆碰撞发出的声响,刘华嘴里不时发出“哦呜,哦呜……”的叫唤声。不久,闻声而来的数十只黑山羊很快围在了他的身边,个头较大的几只羊,胆儿也大,调皮地抬起两只前蹄扑向刘华,一头扎进装着包谷粒的铝盆。为了防止被“偷袭”,刘华在行走的过程中,只能时不时将盆举过头顶,装作很凶地呵斥那几只胆大的山羊。

纳雍县昆泉农民专业合作社(毕节纳雍县锅圈岩)(1)

11月22日,“纳雍县锅圈岩乡勇俊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纳雍县锅圈岩乡松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

对于合作社的成员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高兴之余,一直萦绕在他们心头的也有挥之不去的担忧。

社员担忧合作社的资金瓶颈和交通因素,会让养殖基地发展受限。他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支持合作社,让几十户农民家庭借助这个平台,闯出一条属于他们的致富路。

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规范化养殖

11月22日下午15时左右,41岁的刘华,双手拿着盛着包谷粒的铝盆,上下不停颠簸。宁静的山间充斥着包谷粒与铝盆碰撞发出的声响,刘华嘴里不时发出“哦呜,哦呜……”的叫唤声。

不久,闻声而来的数十只黑山羊很快围在了他的身边,个头较大的几只羊,胆儿也大,调皮地抬起两只前蹄扑向刘华,一头扎进装着包谷粒的铝盆。

为了防止被“偷袭”,刘华在行走的过程中,只能时不时将盆举过头顶,装作很凶地呵斥那几只胆大的山羊。

刘华的正真目的是借用包谷粒,将这群在山间溜达的黑山羊“引诱”回羊圈。

这样的场景,在毕节市纳雍县锅圈岩乡民建村二组已上演十四个月。岁月辗转,羊的数量,也从最初的10来只增长到现在的208只。

几公里外同乡民生村四组的侯开学与刘华一样在繁忙,他忙着给圈舍里的牛喂食。66岁的他,要赶在天黑之前将23头牛喂饱。因为天黑之后,没有通电的圈舍不方便操作。

好在,侯开学只用负责照料这个养殖点。其余的牛,分散在另外一个养殖点,由其他人帮忙照顾。

11月22日,无论对刘华还是侯开学来说,都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

因为他们所在的养殖基地,正式挂牌成立“纳雍县锅圈岩乡勇俊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纳雍县锅圈岩乡松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前者主要养羊,后者则发展养牛产业。

“成立合作社,管理会更规范,也会实行科学养殖。不出太多意外,经济效益可观。”

对他们而言,挂牌成立合作社,意味着养殖基地步入正规化。

不过,欣喜之余,眼前遇到的问题,还是将他们带回了现实。

资金短缺影响基地规模

刘华的哥哥刘勇,是养羊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我们专门养羊,如果什么都做,就有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刘勇介绍,共30户人家参与组建合作社,他们两兄弟出资最多。

十年前,就曾想利用家乡土地资源进行养殖的刘勇,当时苦于资金瓶颈,便舍弃了这个念想。去年,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家乡的土地被闲置,便和弟弟商量,拿出这几年存下的打工积蓄,流转当地村民的土地,开始“圈地养羊”。

“这片荒坡木叶和灌木丛多,又有岩石,非常适合山羊养殖。”刘勇说,为了保证山羊的品质及迎合本地市场,他们坚持饲养本地羊。通过土地流转,养殖基地的放牧面积扩大到680余亩,“植被很丰富,随便它们吃。回来再喂点包谷,一点饲料都不喂。”

合作社里的山羊大多购置于当地村民手中,其余部分也是从当地集市上慢慢选购而出。目前,合作社的黑山羊养殖基地共有十六间圈舍,虽然里面已有208只黑山羊,但离最低能饲养500只黑山羊的数量还是相差一截。

相比刘勇他们的合作社,侯开学所工作的合作社条件似乎更艰苦一些。这个由五户人家组建的“纳雍县锅圈岩乡松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投资了上百万,计划修建700平米的养牛基地。目前的现状是,虽然修建了两个养牛点,但基础设施还未完善,圈舍都还没有通上电。

“撑不起了,手边经济跟不上,只能先放在一边。”合作社成员之一的罗祎面露难色,他说,想着家乡养殖条件好,便下决心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养殖产业,“这些牛都是放养,在山上随便吃,晚上回来喂点包谷和包谷面就可以,有时候也喂点草。”

罗祎说,民生村过于偏远,传统的种植业不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养牛收益大,“而且家里面的老人也有事做,没事还可以放放牛。”

“现在都是我们自己出资,没有得到相关政策支持,发展还是有点困难,不知道能得到相关政策补助不。”罗祎和刘勇都有这样的担忧,担心一旦资金周转不开,不说合作社发展壮大,能保持现状都很困难。

交通不便制约经济发展

除了担心资金瓶颈影响合作社未来发展,道路的不便,也让刘勇等人伤透了脑筋。

“从基地到街上,本来只有7.5公里。天气好的时候,可能开车半小时能到。如果下雨,有车都没有办法。”刘勇说,有时就算壮胆绕路,车程至少也需要1个小时以上。

合作社挂牌当日,记者一行驱车先前往刘勇的养殖基地。途中,道路泥泞不堪,只有一公里就能到达的目的地,记者乘坐了近90分钟到达目的地。

“我们已经自己出资修建了一条小道,门口这条路听说要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刘勇说,道路的不便,加大了运输困难,也增加了不少成本。

罗祎民生村的合作社里面全是平整的水泥地面。门外,则全是泥泞的黄土,下过雨后的地面,留下一串串车胎印记及深浅不一的脚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