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青铜器独特之处(青铜器里的周代古)
齐国青铜器独特之处(青铜器里的周代古)覃父癸爵·四库全叔拍摄此爵与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的“覃父癸”觯的铭文风格和内容完全一致,反映出蜀与周王朝的密切联系。铜爵·四库全叔拍摄商周覃父癸爵,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爵身饰两组兽面,云雷纹衬地,有兽兽单鋬,鋬内腹壁有铭文1行3字:“覃父癸”。覃父癸爵·四库全叔拍摄
- 实拍文物·让美流传
1975年元月,一个封闭了近3000年、史籍失载的(弓鱼)国墓葬被修整土地的农民发现了。后经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跟踪调查,发现这不是一座墓,而是一个方国墓地。这个墓地坐落在陕西省宝鸡市郊区渭水以南清姜河东岸的竹园沟、茹家庄和渭水北岸的纸坊头村。
发掘表明,三个不同地方共分布着27座贵族墓葬和6座车马坑,共出土各种随葬器物2675件。其中青铜器就有1358(礼器190件),上有铭文者69件。青铜器铭文表明,这三处墓地都属于两周一个叫(弓鱼)的方国。
(弓鱼)国墓地从未遭过盗扰,其随葬品之丰富,保存状况之完好,实为罕见,实在是西周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
西周铜爵,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爵鋬首作牛首形,腹部饰两组兽面,以细密雷纹作地。鋬内腹壁上有铭文一字。
铜爵·四库全叔拍摄
商周覃父癸爵,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爵身饰两组兽面,云雷纹衬地,有兽兽单鋬,鋬内腹壁有铭文1行3字:“覃父癸”。
覃父癸爵·四库全叔拍摄
此爵与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的“覃父癸”觯的铭文风格和内容完全一致,反映出蜀与周王朝的密切联系。
覃父癸爵·四库全叔拍摄
西周父己觯,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觯颈部及圈足部位饰一周小鸟纹,以云雷纹作地。腹身饰细直棱纹,其地有铭文2行8字:“□乍(作)父己册彝(上庚下丙)册”。
父己觯·四库全叔拍
弓鱼国墓地和四川彭县竹瓦街窖藏出土的皆带有“覃父癸”和“父己”铭文的青铜器,表明了两地间的有机联系。弓鱼国墓地这些器物的发现对探索蜀文化分布与影响、分析弓鱼国墓群的族属与文化构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两地青铜器对比图·四库全叔翻拍自成都博物馆
西周陵尊,1974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弓鱼国墓地,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尊敞口,束颈,鼓腹,下置圈足。颈部中间为浮雕兽首,两侧配鸟纹。
陵尊·四库全叔拍
西周凤鸟纹尊,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凤鸟纹尊·四库全叔摄影
腹身纹饰工整,以上下对称方式布局。中心为一周细直棱纹,其上下各有一周以云雷纹作地的夔凤纹,其间有两对称兽头隆起,最外侧各饰两周弦纹。
凤鸟纹尊·四库全叔摄影
西周兽面纹大口尊,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该尊重2.8千克,颈部及圈足处各施两周弦纹。
兽面纹大口尊·四库全叔摄影
肩部有对称三牛首,并一周夔龙纹。腹部纹饰两组,上部亦施夔龙纹一周,云雷纹作地;下部饰三组兽面纹是,其间以宽条带雷纹相协。
兽面纹大口尊·四库全叔摄影
西周龙纹小铜罍,1974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弓鱼国墓地,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此罍是目前宝鸡地区出土的罍中最小的一件,但制作精细,纹饰华美。
龙纹小铜罍·四库全叔摄影
器身附着对称半环形兽首耳衔环,下腹部正中有牛首鋬。盖中有蒜头形钮,盖面饰圆涡纹间昂首龙纹一周;肩、腹部纹饰被弦纹间隔为三组,上饰圆涡纹间昂首夔龙纹一周,中部饰兽面纹间夔纹,下部饰蕉叶纹一周。其造型亦与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涡纹铜罍非常接近。
龙纹小铜罍·四库全叔摄影
西周铜豆,1974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弓鱼国墓地,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豆为盛食器,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陶豆,铜豆始于晚商。
铜豆·四库全叔 拍摄
茹家庄一号墓出土形制、纹饰相同,大小略有差异的铜豆4件,此为其中两件。豆上部盘外壁饰一周圆形乳间三角形镂孔,其足镂空作网格状。此种4件一组的铜豆组合较为少见。
铜豆·四库全叔 拍摄
西周兽面纹方鬲,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鬲为饪食器,新石器时代即普遍使用陶鬲,青铜鬲则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西周中期后颇为盛行。
兽面纹方鬲·四库全叔 拍摄
鬲一般为三足,四足方鬲较为少见。该鬲形体较小,口沿下有纹饰一周,每面装饰两两对称的奎龙组成的兽面,兽面以云雷纹作地,其上有小列旗纹一排。
兽面纹方鬲·四库全叔 拍摄
西周兽面纹盉,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青铜盉流行于西周时期,可作为调酒器或温酒器,又因其常与盘伴出,也有学者推测其位水器。
兽面纹盉·四库全叔 拍
此盉重2.7千克,容积约1980毫升,盖上有半环形钮,颈部有圆流伸出,半环形牛首单鋬有链与盖相连,盖面、颈部饰一周兽面纹,其上一周列旗纹,云雷纹衬地,以小扉棱间隔为四足。
兽面纹盉·四库全叔 拍
西周双耳高圈足簋,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纸坊头弓鱼国墓地,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双耳高圈足簋·四库全叔 拍
簋身浅,圈足高。两兽首耳,下有较长的长方形垂珥,饵部饰夔纹。簋颈部饰一周涡纹间夔纹,正反面居中各有一兽首。腹部饰瓦棱纹。圈足极高,饰一组怒目圆睁的大兽面。以扉棱作鼻。圈足内吊有小铜铃,奉簋时铃声清脆。此簋造型奇特,尤为罕见。
双耳高圈足簋·四库全叔 拍
纸坊头一号墓出土铜簋5件,多方座、双耳或四耳,以浮雕兽面、兽首及涡纹作主体纹饰,造型纹饰奇特、活泼,是该墓最具特色的一批铜器。
双耳高圈足簋·四库全叔 拍
西周直棱纹簋,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直棱纹簋·四库全叔 摄影
簋侈口、束颈,鼓腹,下置高圈足。腹部两侧设兽首耳,垂长珥。颈部中间饰兽头,两侧饰火焰纹。腹部为直棱纹。圈足为兽面纹。
直棱纹簋·四库全叔 摄影
西周兽面纹双耳簋,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兽面纹双耳簋·四库全叔 摄影
簋侈口,束颈,鼓腹,下置高圈足。腹部两侧设耳,颈部中央为兽首,两侧饰变形龙纹,劝阻时兽面纹。
兽面纹双耳簋·四库全叔 摄影
(弓鱼)国墓地出土遗物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揭示出,商周时期关中地区与西南地区早期巴蜀文化的联系,展现出一幅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这个史料中曾缺载的小方国,也因此重返历史舞台尽情释放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参考文献:
- 《中国青铜器辞典》
- 展览说明
- 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