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十中门口卖冰棍老太太(西安雪天卖报老人)
西安市十中门口卖冰棍老太太(西安雪天卖报老人)尽管老人坚决不收,但女士执意将两元纸币放在老人报摊上。 老人思维清晰,明确告知女士前一天还有零钱没有找回。 老人丈夫已经过世,目前和两个儿子同住,老大56岁、老二51岁,但两个儿子经济状况并不好,尤其老二刚从外地回到西安没有找到工作,甚至连自己的生活也难以维持。 但老人很乐观,她说自己有退休工资,卖报就是为挣点饭钱。“我80岁还不算老吧?卖报纸也是习惯了,在家也待不住,出来卖报活动活动身体,也活动脑子,接触一下外面的新鲜事情,挺好的。”老人笑起来面目慈祥。 这位女士是老人的订户之一,前一天给了老人5元钱,买了2.5元的报纸,今天又选了2.5元的报纸,掏出钱包准备付款,老人见状赶紧阻拦。
2018年1月5日天未亮,在西安市白庙路,80岁的老太太张桂荣像往常一样摆起小报摊,从7点多开始到中午12点半,近5个小时的冰雪天守候,共卖出16份《华商报》、8份《参考消息》、3份《西安晚报》、5份《环球时报》、3份《体坛周报》、2份《南方周末》。
进入手机时代,传统纸媒进入最寒冷的冬季。
当天是古城西安进入冬季以来最寒冷的一天,最低气温零下6度,加上前一天降下大雪,地面湿滑。家住南二环附近的张桂荣老人跟往常一样早6点从家出门,一路蹒跚太白路报纸分发点取到报纸后,然后再步行到友谊西路和白庙路路口。前一天大雪,张桂荣老人卖了12份《华商报》,数量上已超出预想,于是报刊分发点今天早上就多给老人了4份报。
张桂荣老人1937年出生在河南省偃师县,初中毕业考入宁夏技校,1962年来到西安国营煤店工作,直到1993年退休。如今每月还有2000多元工资,也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老人丈夫已经过世,目前和两个儿子同住,老大56岁、老二51岁,但两个儿子经济状况并不好,尤其老二刚从外地回到西安没有找到工作,甚至连自己的生活也难以维持。
但老人很乐观,她说自己有退休工资,卖报就是为挣点饭钱。“我80岁还不算老吧?卖报纸也是习惯了,在家也待不住,出来卖报活动活动身体,也活动脑子,接触一下外面的新鲜事情,挺好的。”老人笑起来面目慈祥。
这位女士是老人的订户之一,前一天给了老人5元钱,买了2.5元的报纸,今天又选了2.5元的报纸,掏出钱包准备付款,老人见状赶紧阻拦。
老人思维清晰,明确告知女士前一天还有零钱没有找回。
尽管老人坚决不收,但女士执意将两元纸币放在老人报摊上。
老人大半辈子也经历了各个时代的变化,当年卖蜂窝煤要凭票,如今烧煤已经被禁止;当年一家生一大群孩子,现在猫狗成了家里的宠物。
每个人的晚年都各不相同。
在9点到10点这一个小时里,老人报摊很少有人问津。
上午10时许,投递员给老人送来刚到的《南方周末》、《体坛周报》和《环球时报》。老人进报纸都是现金现结,好在当天没有卖出的报纸次日可以原价退回。让老人心存感激的是,报刊批发点经常会给她很低的批发价,卖一份1元钱的《华商报》可挣4-5毛钱,卖一份《参考消息》可挣2毛钱。
老人自2008年开始卖报,也经历了传统报纸市场热销到萧条的整个过程。
对面的中学放学了,老人注视着校门口,今天的《体坛周报》和《环球时报》的读者应该就在放学的人群里。《环球时报》也因为涉及时政报道,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很实用,总能卖出2、3份。
从大早出门到中午12点半,6个多小时大约挣了10多元钱。
对面学校放完学,这条马路立马冷清,老人收拾起剩余报纸。
老人拉着小车回家做饭,饭后她还会去附近的公交车站,要尽量把剩下的报纸卖完。“虽说卖不完的报纸可以退,但退回去的报纸就成了废纸,咱能不给人家添麻烦就别添麻烦。”
来自,张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