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蒋介石对日本侵略的态度变化(蒋介石从何时起对日本人的态度由软变硬)

蒋介石对日本侵略的态度变化(蒋介石从何时起对日本人的态度由软变硬)此外,政府主政的汪精卫亲日卖国,遭到爱国志士孙凤鸣的刺杀。“今日只当问抗日方面有何进步?如旁及其他,不但无意思,亦且无意义。”一是国民党内部,主战派声音变大。1933年的《塘沽协定》以及1935年的《何梅协定》、《秦土协定》,变相承认日本占领东北和伪满洲国,蒋介石答应中国军队退出华北,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国民党内部也开始起哄、不满。党国大佬胡汉民就大喊:

刘红教授在《蒋介石大传》一书中说:

“自华北事变后起,蒋介石在对日交往开始采取就事论事、坚守不让领土和主权的防线,不再像以前那样迎合日本人的侵略野心。”

蒋介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转变呢?

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国民党内部,主战派声音变大。

1933年的《塘沽协定》以及1935年的《何梅协定》、《秦土协定》,变相承认日本占领东北和伪满洲国,蒋介石答应中国军队退出华北,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国民党内部也开始起哄、不满。

蒋介石对日本侵略的态度变化(蒋介石从何时起对日本人的态度由软变硬)(1)

党国大佬胡汉民就大喊:

“今日只当问抗日方面有何进步?如旁及其他,不但无意思,亦且无意义。”

此外,政府主政的汪精卫亲日卖国,遭到爱国志士孙凤鸣的刺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蒋介石若再不改变对日妥协、退让政策,在政治上,即使是在国民党内,都很可能把自己置于投降派之列,对个人来说,甚至会像汪精卫那样性命堪忧。

二是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大得人心。

中共针对时局,总是大喊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

其中,上海七君子组建救国会,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都是民众对中共抗日主张的有力回应。

蒋介石对日本侵略的态度变化(蒋介石从何时起对日本人的态度由软变硬)(2)

蒋介石若继续坚持对日妥协、退让下去,不改弦更张,则就要被全国人民抛弃,统治地位难保。

三是蒋介石“剿共”取得了第五次“围剿”的胜利。

以前,蒋介石打内战,不抵抗日军,总是说“攘外必先安内”,迷惑了一些人。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安内”已经初步实现,蒋介石再不去“攘外”,就完全说不过去了。

此外,“围剿”中央苏区的胜利,也使得蒋介石对日作战有了一些信心。

正是基于以上三种原因,蒋介石对日态度开始发生转变,由软变硬了许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