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李莎莎(李莎莎:单臂天使为梦想展翅)
1990年的李莎莎(李莎莎:单臂天使为梦想展翅)“我所做的只是一个平常妈妈每天做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妈妈’这个职业,就要为孩子奉献一生。”1987年,郑忠燕成为烟台SOS儿童村12号家庭的妈妈。28年过去,她抚养了21名孤儿,终身不嫁。在离村的12名孩子中,有7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四女儿还是儿童村第一位硕士研究生,6人已结婚生子。郑忠燕:28年为21名孤儿无悔付出10年来,李莎莎坚守在岗位上,帮助残疾人维权,宣传残联文体事业。从大连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李莎莎2005年开始从事残疾人工作,始终把残疾人当成自己的家人,热心而耐心地为残疾人提供细心的服务。一次走访中,李莎莎发现了辖区内有一户比较特殊的残疾人家庭,70多岁的老两口和一个精神残疾的女儿,一家三口全靠父亲一个人微薄的退休金生活,连女儿每月基本的精神病用药费都无法保证。看着家徒四壁的房子,看着生活艰难的一家人,李莎莎难过得差一点流出眼泪。她及时将他们的情况向上级反映,尽其所能为他们解决
在我们身边,从来不乏这样一些美丽的身影,她们在平凡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岗位上,展现着烟台女性执着发展的智慧、崇德向善的力量、公平正义的信念和自尊自信的风采。她们中,有28年抚养21名孤儿的SOS儿童村妈妈,也有为倒地陌生人做人工呼吸抢救生命的“90后”姑娘;有无悔照顾丈夫99岁高龄瘫痪养父的再婚妇女,也有天生断臂却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工作者,温情的港城因为她们的存在而更加动人和美丽。今天,是第106个国际劳动妇女节,让我们向她们致敬!
李莎莎:“单臂天使”为梦想展翅
在芝罘区残联残疾人专职干事李莎莎温馨的家里,有她亲手栽植的一盆文竹,薄薄的叶片一直长到了天花板,她将其命名为“天使”。在她看来,文竹虽然弱小,却能长成一片风景,她要让自己的人生也像文竹一样,为生活增一份绿意,为社会添一道风景。在芝罘区残联,大家称李莎莎为“折翼天使”,她虽然先天失去左臂,却总能阳光、积极地面对生活与工作,在自己梦想的天地中自由展翅。“身体上的残缺不算什么,你不要因此而自卑。你不比别人差什么,别人可以做到的,你也能做到!”在李莎莎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不乏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悉心鼓励,这也让她从骨子里产生了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她不仅学会了洗衣服、叠被、钉纽扣、刺绣、做饭,还用一只手学会了织毛衣。
上小学时,看着小伙伴们都学着骑自行车,莎莎就决心一只手也要学。摔倒,爬起来;前进,再摔倒,再继续前进……身上总是摔得青一块紫一块。邻居们都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学车,她却说:“我就是觉得别人能学会的我也能学会,哪怕以后不骑我也要学,我享受的就是学会的过程。”上大学时,她的日常起居从不用同学照顾,反而她照顾室友的地方比较多。经过四年的刻苦努力,她完成所有课程,取得了本科学历。
10年来,李莎莎坚守在岗位上,帮助残疾人维权,宣传残联文体事业。从大连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李莎莎2005年开始从事残疾人工作,始终把残疾人当成自己的家人,热心而耐心地为残疾人提供细心的服务。一次走访中,李莎莎发现了辖区内有一户比较特殊的残疾人家庭,70多岁的老两口和一个精神残疾的女儿,一家三口全靠父亲一个人微薄的退休金生活,连女儿每月基本的精神病用药费都无法保证。看着家徒四壁的房子,看着生活艰难的一家人,李莎莎难过得差一点流出眼泪。她及时将他们的情况向上级反映,尽其所能为他们解决困难。相关部门特事特办,不仅为他们办理了低保,还为精神残疾的女儿提供了精神病免费用药。再次走访时,老两口拉着李莎莎的手,老泪纵横。那一刻,她由衷地为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而自豪。
2008年春天,“80后”李莎莎光荣地当选烟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成为市人大历史上最年轻的人大代表。她尽职尽责,深入残疾人中间,倾听呼声和愿望。有些残疾人反映,市区有些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时间太短,腿脚不便的人无法在时间内通过。于是,她走访老年人和残疾朋友,还到有关路口实地观察。调研后,她提出了自己的代表建议。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她的建议,登门与她交谈,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10年来,李莎莎共为217户残疾人家庭办理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成功地解决了近80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为残疾人申请各类康复救助561人次……接待来信来访215人次,发放法律援助卡47张,办结率满意率达100%。YMG记者 钟嘉琳 通讯员 杨冬冬 摄影报道
郑忠燕:28年为21名孤儿无悔付出
“我所做的只是一个平常妈妈每天做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妈妈’这个职业,就要为孩子奉献一生。”1987年,郑忠燕成为烟台SOS儿童村12号家庭的妈妈。28年过去,她抚养了21名孤儿,终身不嫁。在离村的12名孩子中,有7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四女儿还是儿童村第一位硕士研究生,6人已结婚生子。
1987年 国际SOS协会在中国烟台成立第一批SOS儿童村,招收专职妈妈,苛刻的“不能结婚”这一条件 是国际惯例 怕的就是妈妈们万一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 不能公平对待这些孤儿。这个决定实在太难下了。要面对世俗的眼光、别人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但充满爱心的郑忠燕毅然选择了这份一辈子不能结婚的工作。1987年3月16日,24岁的郑忠燕成为烟台SOS儿童村的妈妈,28年来,她几乎没离开过这里一天。
有个男孩刚开始的时候不肯叫她“妈妈”。一天半夜,这个孩子突然高烧,郑忠燕先是给他喂药,又用酒给他擦身子退烧,还煮了一碗他爱喝的粥,一直忙活到下半夜。当孩子一觉醒来,发现“妈妈”仍坐在床头静静地望着他,突然哭了起来,搂住她的脖子哽咽着说:“妈妈,以后您就是我的亲妈妈,我长大后一定好好孝顺您。”几句肺腑之言,一下拉近了母子间的距离。
郑妈妈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和优点 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有个孩子,父母去世后长期无人管教,缺乏自尊心和荣誉感。到了她家以后,郑忠燕及时送他到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常借一些小事来表扬他、鼓励他,还买来一些书籍,对他进行教育辅导,孩子慢慢地有了转变。后来学习成绩大幅提高,考了全级第二名。
大爱无言。如今 孩子们很多已经长大离村 踏上了工作岗位 可孩子就业、结婚、生子 仍然让她牵肠挂肚。如今,郑忠燕没有为28年前的抉择后悔 而是反复品味着做母亲的快乐 享受着自己用爱灌注的人生。YMG记者 嘉琳 通讯员 婷婷 摄影报道
王芳:再婚妇女无悔照顾丈夫瘫痪养父
在莱山区莱山街道山南周村,有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53岁的妻子王芳和57岁的丈夫姜振军是再婚家庭,家里还有一位99岁的瘫痪老人姜远德,是姜振军的养父。这个看似特殊的家庭里,却弥漫着浓浓的人间真情。
王芳离婚后,结识了姜振军,善良憨厚的姜振军坦诚地告诉王芳,家中还有位90多岁的养父,侍候照顾老人必将成为两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姜振军离婚后,不少相亲对象一听要照顾这么大岁数的养父,都打了退堂鼓。
王芳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姜振军很有孝道,是一个值得托付终生的男人,特别是他那句“养父养我十年少,我得养他百年老”的话,更是深深打动了她。她决定与姜振军一起担负起照顾其养父的责任。2010年底,她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姜振军,开始了一个特殊家庭的普通生活。
婚后两个月,95岁的养父因为腿脚不便摔了一跤,造成下肢瘫痪。因其年岁太高,医院也无能为力。为了方便照顾养父,刚结婚两个月的王芳和丈夫一起住进了养父的家,与养父三人同睡在一铺炕上。晚上,她和丈夫一起照顾老人大小便,从不嫌脏嫌累。这一住,就是两年。白天,王芳陪在老人身边,给老人接屎接尿,做饭洗衣,就连吃饭也是和老人在一起吃,从无怨言。
平日里,王芳常帮老人控制好饮食。养父肠胃功能不太好,容易拉稀,一天拉好几次,因为老人腿脚不便,每次都会弄脏床单和裤子。王芳总是耐心地给老人换洗干净。养父瘫痪整整四年了,王芳和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干净利索。老人没有得过一次褥疮,精神很好,耳不聋,头脑清醒,对晚年生活非常知足。老人说,能像他这样,摊上这么好的媳妇,山南周村他是第一户。YMG记者 嘉琳 通讯员 振威 摄影报道
由丽华:15年致力于幼教公益事业
“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是海阳市丽华幼儿园园长由丽华经常对老师们说的一句话。15年来,她致力于幼儿教育同时,又将一腔热血灌注到公益事业,先后荣获“烟台市先进工作者”、“烟台市安全文明校园先进个人”、“海阳市教书育人工作者”等称号。
2001年 以由丽华的名字命名的“丽华幼儿园”正式开园。这是一所充满爱心的校园,以“为孩子服务不怕千辛万苦,为家长服务不怕麻烦万遍”为服务宗旨,每当有来自贫困家庭及双胞胎家庭的孩子入学,都会被减免入园费用。每年,由丽华都会为大闫家敬老院、鹤童村的老人奉献爱心,带着幼儿园的孩子一起去给老人表演节目,通过孩子与老人接触,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关爱、奉献的意识。作为一名党员,由丽华在致力发展海阳幼教的同时,热心公益事业,在海阳妇联“春蕾计划”活动中,她与3名贫困女孩结成对子,负责孩子们的学习费用。每年,让由丽华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这些受过她资助的孩子们放暑假回来向她汇报成绩。
2013年5月,海阳市残联想联合丽华幼儿园成立一所培智中心,服务于全市的智障儿童。由丽华爽快地答应了,马上派出6名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专门为这些孩子上课。开班仪式上,当由丽华看到这些儿童和家长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时,下定决心要让家长们在这里看到希望。
由丽华了解到有几个家庭非常困难,于是为每个孩子入了保险,为家离康复中心很远的孩子提供免费午餐并报销来回车费。“虽然孩子们在身体上或是智力上是不健全的,但是请老师们一定要帮他们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是由丽华在老师们的例会上经常说的一句话。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现如今已有9名康复中心的特殊儿童容纳到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YMG记者 嘉琳 通讯员 长雨 摄影报道
曹园媛:社区女民警的“认亲”日记
在烟台边防支队养马岛边防派出所干事曹园媛的工作包里,有本特殊的“走访日记”,曹园媛把它当宝贝一样爱惜,常常边翻边说:“这是我和我们村里人的全家福。”原来,曹园媛有着不幸的童年,是养马岛边防派出所民警14年如一日的传承帮扶,使她从一名面临辍学的初中生蜕变成一名品学兼优的硕士研究生。学成毕业后,她毅然放弃留校任教和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机会,以优异成绩考入边防部队,回到养马岛边防派出所当上了一名社区民警,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心反哺的暖歌。
如今,曹园媛成为烟台边防支队养马岛边防派出所干事、洪口社区民警、党支部副书记、养马岛管委共青团团委副书记,是全省公安机关唯一一名女社区民警。2013年,曹园媛回到她儿时生活的洪口村当社区民警,乡亲们都为她感到骄傲,都张罗着要跟她照张合影。时间久了,积攒下很多相片,园媛便萌生出建立一本“全家福”式的走访日记的想法。打开这本“全家福”,每一页都粘贴着园媛与各家群众的合影,旁边还用纤秀笔迹写着称谓,并详细记录了基本情况、联系电话、家庭成员、家中困难、老人身体状况甚至脾气性格、兴趣爱好等内容。对孤寡老人和困难儿童,还细心地记下了她们的生日,每到这天,再忙也会送上一份生日祝福。这就是曹园媛独创的“认亲式”户访法。通过主动“认亲”,曹园媛先后化解各类邻里纠纷50余起,村内矛盾纠纷数量逐年下降。
“我是乡亲们从小看着长大的,现在我也要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曹园媛说。2013年,村民杨振武做了心脏搭桥,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老伴又突发脑血栓卧床不起。曹园媛三天两头送去生活必需品并照顾生活起居,还主动和老人结了干亲,老两口逢人便夸自己有个“好闺女”。工作以来,曹园媛先后与3名孤寡老人和5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先后捐赠生活用品和慰问金折计2万余元。YMG记者 嘉琳 通讯员 方遒 摄影报道
冯凡:“最美女孩”让青春闪光
去年3月,一则关于“莱阳90后女生为倒地男子做人工呼吸抢救生命”的消息温暖了太多港城民众的心。女主角冯凡是一名普通的药房员工,她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的举动,更诠释了新时期青年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谱写了一曲当代青年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青春赞歌。
去年3月22日上午9时左右,48岁的杨先生陪着年过八旬的父亲来到火车站附近的鸿杰大药房买药。就在老人取药的过程中,杨先生却突然浑身抽搐,捂着胸口,弓下身子,脸朝下一头栽倒在地上。看见有人倒地,25岁的药房收银员冯凡赶忙跑了过来。冯凡是护理专业毕业,以前也曾做过护士。当她看到倒地的杨先生脸色发紫,浑身抽搐,并伴有缺氧症状时,就知道这是高血压突发的症状。
出于职业敏感,冯凡没有一点犹豫,她俯下身跪倒在地,将杨先生的头部向一旁侧去以防止窒息,又捏住他的鼻子对其做起了人工呼吸。与此同时,药房另外一位工作人员也对杨先生做起了心肺复苏,一下、两下、三下……在冯凡等人的努力下,经过大约6分钟的抢救,杨先生终于慢慢恢复了意识,脸色也逐渐缓了过来。此时,120急救人员也赶了过来,紧急为杨先生做血压、心跳测量,最后用担架将他送往了医院。看到杨先生被送往医院,冯凡这才松了一口气,累得瘫坐在地上。由于现场救治措施得当、及时有效,杨先生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儿子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不过发生这么危险的事还是头一回。幸亏药房的服务好、技术精,才从鬼门关里逃了出来。”差点与儿子生死别离的杨老先生对冯凡赞不绝口。去年3月28日,76岁的杨老先生和儿子再次来到鸿杰大药房,并送来一面印有“医德高尚,救死扶伤”的锦旗,表达全家对冯凡等药店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
熟悉冯凡的人都知道,她是个热心肠的人,不仅对待患者服务周到,同事、朋友要是有了困难,她也千方百计帮忙解决。1990年出生的她曾获“山东好人”、烟台市“三八红旗手”、烟台市“优秀共青团员”、“梨乡好人”等多项荣誉称号。YMG记者嘉琳通讯员孙凯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