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麦昆动力多大(与闪电麦昆作别)
闪电麦昆动力多大(与闪电麦昆作别)从1989年其概念车诞生之初起,蝰蛇就一直坚持搭载大排量V10发动机(也曾考虑过V8,但因为客观原因换成了V10)。“There's no replacement for cubic displacement(排量无可替代)”,是蝰蛇车系的立身格言,同时也是其造车理念。道奇蝰蛇,作为一款极具个性又在定位上特立独行的汽车产品,它被车迷们记住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对它的名字和外形念念不忘,也有人对它疯狂的8.4L V10发动机颇有微词。事实上,它确实如传闻中那般难以被驾驭和认可,但这就是蝰蛇啊!从未要求这么多人来理解它,在这个汽车功能性安全性、甚至是操控性都变得“如此完美”的时代,就连在美系跑车里,它也算个异端,但是还是阻止不了少数人成为它的拥趸。
一身顽疾却决不妥协的道奇Viper(蝰蛇)终停产
其实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有消息放出: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FCA)计划在2017年终止道奇Viper的生产,当时的原因是蝰蛇的销量不如人意,整个2014年的销量仅为760台。
而就在上周末,2017年7月12日,FCA集团宣布位于底特律康纳大道的组装厂将于8月底永久关闭,这也意味着蝰蛇车系的历史正式将走向了终结…美国梦里的大排量跑车又少了一台。
浪子的魅力就是:坏且有人爱!
道奇蝰蛇,作为一款极具个性又在定位上特立独行的汽车产品,它被车迷们记住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对它的名字和外形念念不忘,也有人对它疯狂的8.4L V10发动机颇有微词。
事实上,它确实如传闻中那般难以被驾驭和认可,但这就是蝰蛇啊!
从未要求这么多人来理解它,在这个汽车功能性安全性、甚至是操控性都变得“如此完美”的时代,就连在美系跑车里,它也算个异端,但是还是阻止不了少数人成为它的拥趸。
“There's no replacement for cubic displacement(排量无可替代)”,是蝰蛇车系的立身格言,同时也是其造车理念。
从1989年其概念车诞生之初起,蝰蛇就一直坚持搭载大排量V10发动机(也曾考虑过V8,但因为客观原因换成了V10)。
第一代(1992-1995),搭载8.0L V10发动机(Lamborghini技术 改良版铝合金缸体),最大功率400匹,6速MT,极速314km/h。
第二代(1996-2002),排量不变,RT/10的最大功率达到415匹,虽然极速下降至290km/h,但加速能力超越了上一代。
第三代(2003-2007),Viper SRT-10搭载扩排的V10 OHV(顶置气门)发动机,Roadster与Coupe两个版本分别达到了500匹马力和510匹马力,依旧搭配6MT。
第四代(2008-2012),其V10发动机被扩大至8.4升(气缸径加大1毫米),达到了600匹马力,最大扭矩760牛·米,0-60英里/小时的加速时间3.5秒,变速箱依旧为经过升级的TR6060 6MT。
第五代(2013-2017),也是目前最新的一代蝰蛇,还是那台V10发动机,还是熟悉的6MT,640马力,814牛·米,自然吸气里最强的扭矩数据!
至此,蝰蛇的V10发动机俨然已经成了充满典型美国文化特征的疯狂机械,简单直接、不受束缚地达到性能要求,让追随者望其项背,这就是一台Viper应该干的事!
闪电麦昆原型车,美国平民性能车的符号
如果我不说,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赛车总动员》里的主角Lightning McQueen闪电麦昆就是以道奇蝰蛇为原型车设计的形象,至于为什么是蝰蛇?而不是Mustang或者科迈罗之类的呢?
或许正是因为蝰蛇更能代表美国的平民性能车文化,第一部电影中的“活塞杯”其实在设定上也不是专业比赛,而是更接近老百姓也能参与的美国平民级车赛——纳斯卡,故事的地点也设定在了具有传奇色彩的“66号公路”。
所以这样看来,其实蝰蛇真的在美国赛车文化中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电影人生:一个时代的句号
据说,《赛车总动员》的第三部将会在下个月和国内观众见面。
但在美国,其实6月份就已经上映了,作为系该列电影的终章,第三部的结尾似乎有点意思(微剧透):曾五次夺得活塞杯冠军的闪电麦昆走到了生涯的十字路口,在最终战中它选择了放弃,将出赛权让给了新登场的黄色跑车,由后者代替他完成比赛,故事最终在两代跑车的传承中落下尾声…
剧情之于现实中的道奇蝰蛇简直有些讽刺:传奇落幕,曾经的王者也终有失去优势的时候,不再适时…只不过电影中是赛车性能上的新老交替,而现实中则是因为排量法规和销量不佳等因素。
但不管如何,V10的蝰蛇不会被忘记,它已经成为美国赛车文化中一个重要符号,就如同闪电麦昆功成身退,回到66号公路也会被永远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