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岩三杰张楚怎么死的(音乐诗人张楚新作自信心)
魔岩三杰张楚怎么死的(音乐诗人张楚新作自信心)他像一个精灵,敏感而收敛,生怕多浪费一点情绪在这个世界,因为那些所谓真的东西都不在世界里,只应该属于自己。窦唯正好相反,是通过自己不断迸发的灵感,染指这个世界,希望能留下一些能感动自己的作品。若有人懂,甚好,若没有,无妨。很多乐迷曾奢望他们会重新灌制此唱片,但那只是一厢情愿。第三张专辑《浪漫骑士》曾让人眼前一亮,也弥补了上一张专辑的失败,制作非常精良,吉他手老五也为此专辑回归乐队。纵观整张唱片,总是音乐感觉在延续梦回唐朝的辉煌,可惜时过境迁,让人体会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后的专辑不再评说,丁武一直试图不断的理解世界,再用自己所学所想,融会贯通,以摇滚的形式表达他的成果。
唐朝的成功不管窦唯还是丁武,或者其他摇滚老炮,都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世界的看法,丁武倾向于汲取文化营养,用自己独到的视角体会世界,书写在激昂的乐曲中。
首张同名专辑彻底诠释了唐朝在那个年代,所爆发的呐喊是如此契合社会需求,成为内地金属乐的代表。
第二张专辑《演义》,个人是最喜欢的,正如前面所说,丁武用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摇滚、迷幻风格乐曲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摇滚曲风,严肃的思考是这张专辑的特色,百听不厌。
可用两个字概括:骨感。只可惜混音的失败让乐迷听不出分层的音轨,实在可惜。
很多乐迷曾奢望他们会重新灌制此唱片,但那只是一厢情愿。
第三张专辑《浪漫骑士》曾让人眼前一亮,也弥补了上一张专辑的失败,制作非常精良,吉他手老五也为此专辑回归乐队。
纵观整张唱片,总是音乐感觉在延续梦回唐朝的辉煌,可惜时过境迁,让人体会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后的专辑不再评说,丁武一直试图不断的理解世界,再用自己所学所想,融会贯通,以摇滚的形式表达他的成果。
窦仙,无人能及窦唯正好相反,是通过自己不断迸发的灵感,染指这个世界,希望能留下一些能感动自己的作品。若有人懂,甚好,若没有,无妨。
他像一个精灵,敏感而收敛,生怕多浪费一点情绪在这个世界,因为那些所谓真的东西都不在世界里,只应该属于自己。
每每释放一个“触角”,触碰到客观,窦唯总会弹回去,以最短的时间瞬间体会了“触角”与现实接触的感受,内化成作品,表达出来。
从《幻听》开始,窦唯的风格越来越趋向于尝试未知领域与自话自说,建造着属于自己的保护层与完美世界。
直到现在,这个完美世界已经有了硬硬的外壳,它不再需要任何人的点评和褒贬。
而窦唯也愈发的安静,那个敏感的“触角”反倒不再敏感,成了窦唯的老伙伴,一起相伴一起笑看人生。
如果你问窦唯一些事情,他总会说:不一定。过去的不一定是敏感而答,现在的不一定则是真实的写照。
张楚的真实终于说到张楚,为什么要先说他人,因为上面二位已经是圈子的标志,现在丁武享受着教女儿画画、没事练练太极的老年人生活;
窦唯对于面对大众这个事情,也更加平和,况且两个女儿也都小有成绩了。
父亲的现实角色让他与纯粹的内心,有了一个缓冲,现实与心灵不再非黑即白,而是有了灰度。
而张楚呢,不向外寻找,也不向里探索,他是一面镜子,或者说是一个三棱镜,金色的阳光照过来, 总能变成彩虹。
这就是张楚,如果凡人看不到生活的美好,他会化作三棱镜告诉你,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他不是仙,也不是大师,只是自然的反射。
想做到这点实为不易,佛教讲究行中道,其实这个中道是个理想状态,修行一生都不一定达到这个状态。
恰恰张楚天生就是个中道的生灵,远离喧嚣,独自享受着阳光雨露,吐故纳新。
记得在2006年,看过一个鲁豫访谈张楚的角色,鲁豫去了张楚的出租房,里面的干净整洁让人惊讶。
一个意外的镜头让我热血喷发,鲁豫好奇张楚作曲的小样是什么风格,其实作为观众的我也非常好奇,张楚打开电脑,播放了一段正在制作的电子旋律,短短十几秒,坐在身边的伙伴在屏幕前咧嘴笑了,这十几秒的旋律,张楚瞬间把环境装扮成纯真的年代,让人真正的开怀,如沐春风。就是这种感觉,定格的画面依然令人感动。
张楚的历程1987年11月到1991年期间,张楚开始了他的北漂,与所有来北京的人一样,抱着的是理想,吃着的是苦果,喝着的是辛酸。
张楚首张专辑《一颗不肯媚俗的心》,是纯粹摇滚的尝试,对于一个年轻人,可能用最当时最前卫的摇滚表达自己,是最直接的,专辑有一首《将将将》赢得很多人的喜爱,主打歌《西出阳关》也是口口相传。
《姐姐》是张楚在同学的宿舍里完成的,最终这首歌被收录在《中国火I》中,作为专辑的第一首歌曲,《姐姐》一鸣惊人,红遍大江南北,张楚的名字开始与摇滚圈的一线乐队比肩。
1994年,也是张楚摇滚事业的巅峰。富有诗意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一鸣惊人,整张专辑无一例外,摇滚乐迷全部买账!
1.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 2.冷暖自知 3.蚂蚁蚂蚁4.和大伙去乘凉
5.爱情 6.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7.苍蝇 8.赵小姐 9.厕所和床 10.光明大道
十首歌曲十种味道,如果说《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们》是羊肉泡馍,那么《冷暖自知》就是裤带面,有的作品辛辣,有的作品凉快,也有的作品暖胃。
那个年代,很多男孩子追女孩为了表现自己的文艺范,常会问你听过《姐姐》么?
女孩却回答道:“我听过《蚂蚁蚂蚁》”,边说边还就哼唱起来。
94年也是张楚与窦唯、何勇被称为魔岩三杰,并在香港红磡彻底红透的年代。1998年,张楚的第三张专辑《造飞机的工厂》发行,本以为可以继续之前的辉煌,但是被很多说张楚快“死”了,其实个人感觉乐迷的意思是张楚的创作可能枯萎了。
个人观点,整张专辑其实不乏优秀作品,《卑鄙小人》的尖锐刻画,《老张》、《结婚》等作品的表达,还是保持了他的制作水准。
之后的作品确实慢慢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主流的音乐文化娱乐味道越来越浓,同时日本和韩国新派的组合也纷纷在内地发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
直到2014年新专辑《清楚》上市,那时很多当年的乐迷也是拉家带口的岁数了,所以也没有很多机会与朋友分享音乐心得,况且在一起听歌的伙伴,见面的机会都很少,也不可能见面就聊摇滚,毕竟摇滚的心已经被残酷的生活洗礼着,虽然还在,只是埋得更深了。
怀着好奇的心听了《清楚》,一股清新的暖流沁人心脾:
山谷盛开的玫瑰花
海边微笑的了望它
心中重复的那句话
是远去的浪花
就是这个范儿,过去的奔走相告,已经变成了现在的独自欣赏,也是一种孤独的快乐。
2020年7月份,新专辑《自信心》发行直到今天听了《自信心》,才幡然醒悟。这就是张楚,他的确应该如此自信。
张楚自己定义的自信:“稳定的核心价值,以及不断成长的能力。”
说的好,张楚根本就不是在写音乐,他是在修炼,音乐只是修炼的手段。
对于自然界,他希望一切生命能够不受外界约束的自由生长,展现它们繁衍、生存的本能,这也体现了他被“魔岩三杰”称呼,囚禁了20载的回望。
如果三棱镜没有七彩光的输出了,它的确就没用了。而张楚是自信的,是他永远在调校着,将自己调校到最自然的状态。
张楚说,他相信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力,能做到自我调节。
《自信心》唱出了生命的颜色,同时能感觉到张楚的理性。
如果说丁武演绎出了中国新摇滚的道骨仙风,那么窦唯则将音乐培育的越来越有禅意和出世。
张楚呢,还是那个审慎又理性,充满自然哲学色彩的音乐诗人。
到底什么是诗人新柏拉图主义的艺术家普罗太那尔斯说:诗人描写事物的美不是材料美,不是描写对象美,而是他投入的心血还有想法,通过投入他的作品,一切来自于他们为之投入的心机。
然而这里一语道破了诗人写诗的主要的真相。
如果总结出来,大致有如下特点:
1、诗人要好学,还要博学。
2、不能脱离生活。所有的创作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任何思考的基准都是现实主义,通过抽象把具体意象化成对应的文字;
3、必须能在历史的沧桑中看清事物的本质,不断输出思考。
4、必须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蹉跎,能坚持真理。
5,诗人要怀有一颗博大的爱心。
6 诗人要有纯真的童心。
7 诗人要善于对生活做精细的观察。
8 诗人要善于打破陈旧的思维定式。
9 诗人要善于利用潜思维,潜意识,白日梦等技巧,诗人的狂放,潇洒等特质也来自于此
《自信心》整张专辑是以电子乐铺成的,这种方式感觉更能诠释张楚的天马行空与自然的流露。
每个作品相对独立,但是整体都是一个味道:纯真。
如果你感觉自己像在阳光灿烂的草坪上懒洋洋的躺着,虽然是白天,依然可以看到流星;
虽然是夏天,依然感觉飘来的落叶,这就是张楚给人的味道。
所以张楚的作品很简单,它就像一个自然之物,别人怎么欣赏可以随意,绝不会主动讨好或者宣扬,听与不听,它就在那里。
后记闲来无事,悠哉听着张楚《自信心》将文章一气呵成,很是爽快。
旋律的行云流水能够给人瞬间的启发,耳朵里穿梭着各种电音,也时刻敲击着自己的神经元;
舒缓的过程又让人放下急躁,写到哪里算哪里,听到哪里算哪里。更不用等待下一个音符,前面给出的韵律足够展开想象。。。。。。不想困意来袭,昏昏沉沉仿佛梦到了《红楼梦》片段:
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
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
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
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
希望,张楚好好做自己那块质朴无暇的“石头”,祝张楚好运。
图片来自于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好文请关注@骁之寒也,一定让您不虚此行。
#头条圈子学院##文化领域##泛生活创作者头条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