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
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王尚荣决定投身革命,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同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虽然6岁时入读私塾,后来还读了小学,但王尚荣同那年代许多同龄人一样,早早辍学进入社会。然而,在这样举国悲痛的时刻,他认为自己实在不好去说明此事,便将其深埋于心中。可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位中将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来找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周恩来的遗孀邓颖超。不仅如此,邓大姐在电话里,直接问起了此事……时间回到1915年。这一年的5月28日,一个新生命降生在了湖北石首县调关镇。他,便是后来名声赫赫的王尚荣。
1976年1月8日,是一个令无数中国人深感悲痛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和核心领导成员、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因病逝世。
周恩来
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陷入一片悲痛中。不久后,新华社刊发了一组周恩来生前的照片,来对这位新中国领导人进行缅怀。
这一天,一位开国中将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些照片。突然,他发现其中一幅有些不对劲。端详了一阵后,这位军官终于确定:这张照片上的人并不是周总理,而是自己……
然而,在这样举国悲痛的时刻,他认为自己实在不好去说明此事,便将其深埋于心中。可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位中将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来找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周恩来的遗孀邓颖超。不仅如此,邓大姐在电话里,直接问起了此事……
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者时间回到1915年。这一年的5月28日,一个新生命降生在了湖北石首县调关镇。他,便是后来名声赫赫的王尚荣。
虽然6岁时入读私塾,后来还读了小学,但王尚荣同那年代许多同龄人一样,早早辍学进入社会。
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王尚荣决定投身革命,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同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在红军队伍里,王尚荣从一名普通战士做起,一步步展现出自己不俗的才能。青年干事、团部文书、司令部参谋,他一步一个脚印,短短几年里进步很快。到了1934年,王尚荣已经成为了红三军司令部侦察科科长与龙山独立团参谋长。
1935年11月,王尚荣跟随部队开始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先是担任红二军团5师参谋长,又在1936年7月出任红二方面军第32军96师师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尚荣在同年8月担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5团团长。
王尚荣
第二年6月,王尚荣率部向绥远挺进,参与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行动。在取得一连串的胜利后,他率领715团三营的3个连,来到了群山环抱的石拐镇。
石拐镇位于包头东北方向,是大青山区最大的煤矿总部所在地,驻有伪军李守信骑兵师第一团。
面对敌人,在王尚荣的指挥部署下,三营这3个连分头摸进镇里。其中九连的战士发现伪军团部的围墙有一个很大的豁口,便从那里猛冲进去。经过半个小时的战斗,三营俘虏敌人300余名,打死打伤200多人,并缴获大量武器辎重。
战斗结束后,八路军还对被俘伪军官兵进行了教育。王尚荣亲自出马,向他们讲述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日主张,正告对方不要死心塌地地做汉奸,要多为国为民做点好事。
俘虏们听了这话,纷纷痛哭流涕起来,表示会弃恶从善,再不和八路军为敌。对他们这样的态度,王尚荣感到十分满意。于是,他决定将被俘人员全部释放,并将缴获的一些武器和军马归还他们,让对方撤回包头。
不仅如此,王尚荣还留下九连,让其在石拐镇及附近开展群众工作。而他自己,则前往李井泉司令员处汇报工作。
王尚荣
1939年1月,王尚荣又率部奔赴冀中,并从同年3月开始担任第120师独立第1旅副旅长,先后参加了齐会、陈庄等战役。
后来的几年里,王尚荣继续为抗日事业发光发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率部参加了蟠龙、宜川瓦子街等多场战役。
随着解放战争的形势日趋明朗,解放军的步伐已难以抵挡。1949年2月,王尚荣出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军2师师长,并在同年6月担任第一野战军第1军副军长。这年9月起,他出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委。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王尚荣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军副军长兼青海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朝鲜战争爆发后,王尚荣在1953年春进入朝鲜,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第46军第二副军长,后又成为第一副军长。
三次军事行动 引起世界瞩目1954年9月,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张震奉调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同年年底,王尚荣接任这一职位。从他就任后开始,中国进行了三次颇具影响力的军事行动。
1954年底开始,王尚荣协助总参谋长粟裕,组织起一场陆海空立体战争,迫使美国第七舰队退出了台湾海峡。
虽然第七舰队离开了,但台湾方面的飞机开始频繁深入大陆,军舰也在沿海不断活动。不仅如此,美国向台湾提供了“自由女神”飞弹等武器,并决定在台湾部署可携带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
王尚荣
面对这样的紧张局势,毛泽东在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对金门、马祖一带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
1958年7月14日这天,国防部长彭德怀和总参谋长粟裕在北京召开作战会议,决定以福州军区为主,调集22个炮兵营,对大、小金门进行轰击。不仅如此,还要以东海舰队为主,准备从海上打击敌军舰艇。
作为指挥中枢机构的负责人,王尚荣根据会议的要求,作出了火力配置、各军种间协同、各指挥机构设置和后勤方面等一系列行动方案。除此之外,他还向总参谋长粟裕提出了建议:如果要在金门、马祖作战,必须显示出解放军的实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集中火力摧毁小金马,而且在作战过程中,各兵种指战员应该进行轮换。
对王尚荣的这些建议,粟裕都表示同意。这次会议后,王尚荣奉命通知福州军区政委叶飞,由他来担任前线总指挥,迅速完成炮击准备。
这年7月下旬,空军的两个师进驻了福建地区。毛泽东、彭德怀要王尚荣转告福建前指,一旦敌机轰炸福州、厦门,我军就轰炸金门、马祖;一旦敌机轰炸杭州、上海,我军就轰炸台北。不仅如此,毛泽东和彭德怀还让王尚荣转告关于炮击金门的指示。
最终,经毛泽东拍板,炮击金门的时间定为1958年8月23日下午5点半。那天时间一到,许多门炮如期对金门发出轰击。
炮击开始后的一天晚上,毛泽东突然给作战部打去一个电话,找到了王尚荣。“主席,前线的情况进展顺利,一切按我们计划部署进行!”王尚荣告诉对方。
王尚荣(左二)
“前指的一举一动都要由张翼翔向你汇报,我们要好好观察一下美国人的态度!”毛泽东说完,就放下了电话。
听了这话,王尚荣感到有些紧张:主席到底在考虑什么,是不是我们前线的部队出现了什么新动向?
为此,王尚荣很快询问了毛泽东的政治秘书林克。作为一名国际问题专家,林秘书在电话里告诉王部长:“主席给我们讲过,向金门打炮,不是为了解放金门,而是蒋介石希望我们打炮。这样,他就有了抵抗美国压力的借口……”
王尚荣听了,觉得问题有些蹊跷,但也不好多问,就开始自己去想。直到不久后,毛泽东发布了亲自执笔的《告台湾同胞书》。里面开篇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并将停止炮击的时间延长到一周。此时,王尚荣才领略了毛泽东的雄才大略,不停自言自语道:“和为上计。”
与此同时,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西藏,由于一些原因,当地出现了一些小股叛乱武装。他们到处为非作歹,形势愈发严峻。
不仅如此,青海、四川等地藏区的叛乱武装也逐渐形成气候,并向拉萨移动。很快,这些情况被反映到了北京。
1959年1月22日,毛泽东在一份文件上进行批示:“现在他们有一支斗志较强的万人叛乱武装,这是我们的严重敌人。”此时的他已经预见到:“西藏地区……总要来一次总决战,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毛泽东
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放军开始平叛剿匪。到了1959年初,大部分地区的叛乱得到了平息,但西藏的叛乱反而呈蔓延势头。3月10日,2000多人聚集到罗布林卡闹事。以拉萨为中心的全面武装叛乱,由此开始。
3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了“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救西藏地区人民的痛苦,坚决平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策划的武装叛乱”的决定。王尚荣接到命令后,立即让作战参谋用保密电话向西藏军区下达。
第二天上午十点,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向驻藏部队发出命令:“全面反击,坚决平息叛乱,彻底消灭叛军武装!”
就这样,平叛的战斗打响了。到22日清晨,盘踞在大昭寺的叛军缴械投降。张国华随即向王尚荣报告:西藏反动上层集团在拉萨地区发动的武装叛乱,已被解放军彻底粉碎。
处理完西藏的叛乱后,一支身处缅甸的蒋介石手下残军,又引起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注意。
这批残军是当年在解放军的打击下,于1950年3月逃入缅甸金三角地区的。这里重峦叠嶂,大部分被原始森林覆盖,这千余人便在此扎根。
当缅甸军方发现他们后,勒令其撤离缅甸国土。在对方不从后,缅甸政府以武力驱赶,却一直无果。
后来,台湾方面迫于国际压力,于1953年11月通过美方飞机将大部分残军运送到台湾,但仍然有一部分残军留了下来。后来,这股力量又壮大到了3000多人。
进入1960年后,缅甸和中国大陆决定携手打击这股力量。王尚荣在得到军委和总参领导的指示后,召集作战部开了几次紧急军事会议,并亲自执笔拟写了中缅边界勘界警卫作战的报告。
这年11月,中缅双方联合签署了勘界警卫问题的协议。不久后,昆明军区拟制了警卫作战方案。
按照这一方案,11月22日凌晨,战斗在缅甸境内的山地丛林里打响。经过一系列战斗,敌人最终逃往密林深处。
王尚荣
1961年1月,我军又一次进入缅甸境内,对敌人残军进行打击。这一次,敌方渡过湄公河,逃往了老挝境内。最终,解放军协助缅甸方面解放了拥有30多万人口、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保障了勘界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1955年9月,王尚荣被授予中将军衔。同年,他还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照片被误认为周恩来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王尚荣陷入了低谷。直到1974年10月,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到了他家。
这位到访者是叶剑英。在一番嘘寒问暖后,他告诉王尚荣,中央军委决定要其出任副总参谋长。叶剑英嘱咐王尚荣,要和同样将担任这一职位的杨成武等人搞好团结。王尚荣听了,保证会好好配合。
于是这年11月,王尚荣正式复出。由于已经整整8年没有工作了,他急于将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便天天听总参各部和作战部的情况汇报。
“那些日子,他起床后皮带还没系好,就跑到院子里,问有要批的文件没有?只要听说有文件,就不处理完了不休息。我们为了让他的病体早些得到康复,只要没有急需回复的文件,就骗他说没有”,王尚荣身边人这样回忆道。
就在王尚荣为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之际,1976年1月8日,他一向敬重的周恩来总理因病逝世。
举国悲痛之际,新华社刊发了一组这位新中国领导人生前的照片。它们都是经邓颖超审阅过,才同公众见面的。
而当王尚荣在报纸上看到其中一幅照片时,不由得停住了目光:只见照片里的周恩来穿着军装戴着军帽,正站着在地图上用笔标记着什么。
该照片
这不是我1951年在军事学院拍的吗?王尚荣反复细看后确定到。然而,在当时那种氛围下,他显然不好申明自己才是照片上的人……
可虽然王尚荣没有主动提出,邓颖超不久后却给他打开了电话。原来,她听说那张照片里的人是王尚荣,特意来问他。
于是,王尚荣这才承认照片里的人确实是自己。“那你当时为什么不指出来呢?”邓大姐在电话里问。
“那种时刻,我怎么好去指出呢……”王尚荣解释道。“那太对不起啦!照片是我审过的,你那张和总理太相像啦,结果让你这个大活人当了一回逝去的人”,邓颖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没什么,没什么。”王尚荣连忙说。
后来,新华社为了确定照片里的人是王尚荣,还专门派来几个摄影记者,要他站在地图前摆姿势,从各个角度进行拍照对比。对此,王尚荣有些无可奈何:“别拍了,那就是我。”
最终,当许多知情者出来作证后,新华社正式作了更正,这件事就此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