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蜡染手工技艺点蜡成花(苗族老奶奶正在为三岁孙女做嫁衣)
苗族蜡染手工技艺点蜡成花(苗族老奶奶正在为三岁孙女做嫁衣)这个古老的纺织机,是母亲留下给他的礼物,也在他孩提时的记忆中。木反反复穿梭,麻线、纺织织布,苗族服装也被称作穿在身上的史书。
七十岁的苗族老奶奶正在为三岁孙女做嫁衣,这种古老的制麻工艺, 让人惊叹!
百岁老翁正在为他三岁的外孙女准备嫁妆,这是苗族人的传统文化。由于身体原因,老人已经好几年没有种植麻了。但今年,他下定决心要种出一米一长的麻,为孙女制作衣服。火麻分为公麻和母麻,母麻不开花,树木较为矮小,公麻开花却不结实,麻皮的韧性不好,一折断不宜纺织。老农把栽种的工作全部割损,放到地上做肥料,仅从韧性好的母马中挑选出做服装。苗族人会把长得最茂盛的吉利留作种子,其余的全部带回家晒干。经过两天的晒干后,麻皮很容易包下,包下的麻皮不能让阳光暴晒,否则就会变色,柔韧性也会降低,麻皮风干后便可以进行接麻了。
老人熟练地将麻皮分成细线,接着用手捻动细线,将麻线系紧接好的麻线绕在手上,围成一个个麻团,然后继续风干这一古老的纺织机器,充分地展示出苗族祖先的智慧。用来转动的驴皮带,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略带沧桑感,只需把一根扎成线头的竹竿插在机上。老人脚踩木制机器便转动起来,逐条通过驴皮带的模式,他一直旋转,将麻线放到一起,将绑好的麻线有规则地绕成散线的过程被叫做灰麻。
经过木质工具的翻转,杂乱无章的麻线变得整齐有序,生麻还需浸泡、蒸、煮、调起,才能变成洁白柔软的属麻把柴灰放入生麻里,可以让麻更加迅速褪色。变白。老人还要不断翻动麻线,以防粘在锅底的麻线煮熟,影响色泽,直到煮够十二个小时。此时的生麻已经变为属马,这时只需要把麻擦洗干净,去除杂质,保存毛皮中的纤维。清洗后还要经过几轮的蒸煮和晒制,直道麻线白嫩如玉。这样一套流程下来,麻线才算制作完成。
这个古老的纺织机,是母亲留下给他的礼物,也在他孩提时的记忆中。木反反复穿梭,麻线、纺织织布,苗族服装也被称作穿在身上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