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孔子算卦法(孔子困卦得易经)

孔子算卦法(孔子困卦得易经)孔子得到《易经》和汉朝张良得到《阴符经》有点儿相同。张良是为了给自己的国家楚国复仇,在古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四处逃避多年。直到圯桥三履,在圯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增张良《阴符经》之后。张良寻到了刘邦,跟随刘邦打天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得到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唯子房也。”的高度评价。而孔子在公元前489年62岁才得到了《易经》,悟出了:“加我数年,五十学易,则无大过矣。”真是相见恨晚。也就是说当孔子得到《易经》,把《易经》研究通之后。知道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执着。周游各国,到处碰壁,在异国他乡漂流了14年,也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崇尚周礼,想以礼治国,到处游说。看不清当时的局势和各诸侯国的国情,想扭转乾坤。结果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用了大半生的心血推行周礼都没成功。得到了《易经》,改变了他的晚年,走上了圣贤之路。编撰《易经》,完善《易经》,与伏羲、周文王共同完成一部

孔子刚开始是不相信《易经》的,虽然以前读过,但没有去深刻研究。 只是把《易经》看成一般的书籍,不知道是群经之首,包罗万象,蕴含着天下万事万物的自然发展规律。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是在生活中体现的《易经》哲理,隐藏着先天之数和后天之物。当孔子得到《易经》之后,通过对《易经》的深刻研究与理解,对《易经》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变。成了爱不释手,如同现在我们的手机,在家看着,睡觉守着,出门儿带着,形影不离。所以就有了“韦编三绝”的事迹。

孔子算卦法(孔子困卦得易经)(1)

孔子周游各国,带着弟子们漂流了大半生,都没有遇到圣贤的明君。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推行周礼,以礼治国之道。在外游说数十年,到了公元前489年,吴国攻打陈国时。楚昭王准备带领军队支援陈国,同时也派使者请孔子到楚国参政,孔子觉得终于找到了明君,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带领着众弟子前往楚国,路上遇到一条大河,叫弟子子路去找渡口。子路在河边遇到两位正在耕作的老人,两位老人是隐士。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算什么夫子。花开花落,四季运转,是有一定的规律。天下之事,不会因为你说了几句有道理的话,就可以得到改变。孔丘行道多年,可又有什么成效呢?周游天下的人居然找不到渡口,走投无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岂不可笑。”子路说:“夫子刻苦学习,饱读诗书,四处求学,勤奋程度已经超越了四体之勤。不畏艰难困苦,周游列国,推行治国大道,何必再去为五谷之事而分心呢?我们虽然周游天下,但天下道路众多,谁能尽知一切?所以才来请教二位隐士。”两位隐士说:“日月星辰,阴晴圆缺,刮风下雨,潮涨潮落,自有规律。寻找渡口最好的方法就是等待,像这河水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并且天下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当今天下无道可行,与其伴随无道之君,不如随我们归隐山林,避开这乱世之秋。”

孔子算卦法(孔子困卦得易经)(2)

子路回去,就把两位隐士说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人非鸟兽,岂能以山林为家,天下若有道,我们又何苦去四处奔波,寻找推行治国大道。虽然两位隐士与我们志向不同,主张相违背,但不影响我们去向他们求学。三人行必有吾师,我们现在就去拜访他们。”当孔子领着弟子们来到两位隐士之处,他们已经为孔子用《易经》占好了卦象。孔子感觉以占卦来求取别人的命运,是怪力乱神,不太可靠的。两位隐士说:“这是他们接待来访者的规矩, 你虽然读过《易经》,但你没有仔细研究《易经》。《易经》之书绝不与怪力乱神相涉,其中蕴含深奥的哲理,能让你知道天地万物的无穷变化。你既然非常崇拜文王周公,一直在周游列国,用毕生精力推行周礼。那就更应该认真的研究文王八卦,以后你必定会对《易经》这书产生新的看法。周礼只是一种礼制,是不能治国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都反对礼制的约束,所以就行不通。而《周易》鸿深奥妙,博大精深,唯有圣贤之人,方能悟的透彻。”

孔子算卦法(孔子困卦得易经)(3)

“至于我们俩为你占的卦象,我们只能浅薄地给你说一下。坎下兑上是困卦,卦辞说,困,亨,贞,大吉,无咎,有言不信。困就是困窘,进退不得。亨贞就是畅通,一直坚守自己信念。就卦象而言,下卦为坎,坎是水,象征君子被小人所困而生险恶。上卦兑,兑乃泽,是说君子虽然处于困境之中,依然自守其乐,坚守自己信念与志向,因而通达。贞,大吉,无咎。是说只有圣贤大人,才能做到在困境中坚守正道,所以吉祥。有言不信,是说你推广的周礼,所说的话难以让人相信。困当隐忍,保持沉默,此卦显示出你是个圣贤之人。这就是我俩所用的《易经》,请你收下此书,相信你,比我俩领悟的更加深刻。”孔子说:“我并非圣贤之士,而是漂流在外的一芥布衣。如果把我当成圣贤之人而赐我《易经》,我确实不敢接受,要是因我没有研究过《易经》而赐送,我非常感谢!我一定细加研磨,发扬光大。”

孔子算卦法(孔子困卦得易经)(4)

孔子得到《易经》和汉朝张良得到《阴符经》有点儿相同。张良是为了给自己的国家楚国复仇,在古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四处逃避多年。直到圯桥三履,在圯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增张良《阴符经》之后。张良寻到了刘邦,跟随刘邦打天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得到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唯子房也。”的高度评价。而孔子在公元前489年62岁才得到了《易经》,悟出了:“加我数年,五十学易,则无大过矣。”真是相见恨晚。也就是说当孔子得到《易经》,把《易经》研究通之后。知道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执着。周游各国,到处碰壁,在异国他乡漂流了14年,也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崇尚周礼,想以礼治国,到处游说。看不清当时的局势和各诸侯国的国情,想扭转乾坤。结果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用了大半生的心血推行周礼都没成功。得到了《易经》,改变了他的晚年,走上了圣贤之路。编撰《易经》,完善《易经》,与伏羲、周文王共同完成一部群经之首。被请回到鲁国后,封为国师,成就了他的一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