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鄂伦春族驯鹿介绍(以狩猎为生饲养驯鹿)

鄂伦春族驯鹿介绍(以狩猎为生饲养驯鹿)鄂温克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传统的民居,又叫“希椤柱”,是一种圆锥形的帐篷,现如今在牧区鄂温克族多居住在“蒙古包”,饮食完全以肉食为主,野猪肉、狍子肉、野鸡、鱼类等。每年5月22日的“米阔鲁”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这天一般都要举行赛马、套马比赛,还要给马烙印,给羊剪耳记号等,并举行宴会。在漫长的历史中,鄂温克人深受苦难,人口急剧下降,1945年仅剩余人口100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鄂温克族获得新生,通过国家帮扶,普及教育和医疗、兴修水利、畜牧业得以迅速发展,现有人口提升到3700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更是蒸蒸日上。

鄂伦春族驯鹿介绍(以狩猎为生饲养驯鹿)(1)

中午午休前翻书看,里面提到了鄂温克族,他们对父亲的称呼是“阿玛”,对母亲的称呼是“额尼”,和以前看过的电视剧里满族叫法一样,不由得对书中的鄂温克族大感兴趣,所以就去网上搜索了解了一下鄂温克族。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山林里的人们”,历史上异地而住的鄂温克族人,曾分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现今生活在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大兴安岭一带,俄罗斯和蒙古国境内有生活有一部分鄂温克人。

历史上鄂温克人最早曾生活于贝加尔湖,在鄂温克族的传说中,认为他们的故乡是勒拿河,勒拿河一带有“拉穆”湖,即现今的贝加尔湖,鄂温克人世世代代以狩猎为主,他们非常吃苦耐劳和热爱生活,最令他们自豪的是喂养驯鹿,驯鹿被视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是鄂温克族的吉祥物。

鄂温克人的民间文学非常丰富,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艺术,有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谚语等,他们喜欢唱歌,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悠扬奔放的旋律,体现了生活在森林和草原上的宽阔胸怀与质朴。他们喜欢跳舞,“努给勒”舞步独特,刚健有力、节奏性强,举行晚间篝火晚会时,主要是“跳虎”和“猎人舞”等舞蹈,青少年多开展射击、跳高、跳远、滑雪等运动。

鄂温克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传统的民居,又叫“希椤柱”,是一种圆锥形的帐篷,现如今在牧区鄂温克族多居住在“蒙古包”,饮食完全以肉食为主,野猪肉、狍子肉、野鸡、鱼类等。每年5月22日的“米阔鲁”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这天一般都要举行赛马、套马比赛,还要给马烙印,给羊剪耳记号等,并举行宴会。

在漫长的历史中,鄂温克人深受苦难,人口急剧下降,1945年仅剩余人口100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鄂温克族获得新生,通过国家帮扶,普及教育和医疗、兴修水利、畜牧业得以迅速发展,现有人口提升到3700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更是蒸蒸日上。

鄂伦春族驯鹿介绍(以狩猎为生饲养驯鹿)(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