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在身边800字(榜样在身边共克时艰)
榜样在身边800字(榜样在身边共克时艰)凡人微光,他是抗疫前线的“定海神针”每天忙碌的前线工作结束后,他会在晚上与各小组组长开会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商讨更好的“作战”方法,“我必须尽可能想到最全面,我必须尽可能做到最好!”作为领队,麦浪时常这样告诫自己。因为他知道,唯有计深虑远,他才能保护好所有人,才能更快更好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他用实际行动、用汗水智慧,带领番禺区中心医院的志愿者们在抗疫之路上谱写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赞歌。麦浪是番禺区中心医院后勤保障科副科长,也是此次支援海珠101名番禺医疗队伍的领队。在本次支援广州市海珠区疫情防控任务中,他发挥着“领头羊”作用,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缩,冲锋在前,不喊苦不喊累,始终在团队中发挥主心骨作用。每天他最早一个起来,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组织队员们出发;最晚一个休息,以确保最后一名队员安全归队。麦浪对负责片区进行摸排在此次的支援工作中,麦浪先后带领队伍转战南洲街道、江海街道及康
编者按:10月以来,广州市面临近三年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形势,番禺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坚决落实“全市一盘棋”,区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区领导下沉一线现场指挥,累计调派尖刀班13万人次,奋战在海珠区、方舱医院等防疫一线。
尖刀班队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身穿“防护服”“红马甲”,坚守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流调溯源、涉疫排查、防疫宣传、卡点值守、秩序维护、物资配送等一线岗位,当好政策宣传员、物资配送员、转运“摆渡人”、采样志愿者,用心用情构筑疫情防控“长城”。在刚刚过去的那一场最严峻、最艰险、最困难的战“疫”,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先进个人,现将相关先进事迹分期刊登,以“身边人身边事”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者,昂扬斗志、迎难而上,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化为实际行动,为赢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携手齐心、共同努力。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面对危险,他们一袭白衣逆行而上,他们不是生而伟大的英雄,却闪耀着义无反顾的不凡,他们从不站在光里,因为他们就是那道光,他们守护这座城市最温暖的生活,如同一盏盏照亮归家之路的暖灯,明亮而心安;他们呵护这座城市最柔软的心灵,如同一盏盏点亮生活希望的心灯,踏实而可靠。他们就是可爱可敬的医护人员。这一期,让我们走近番禺区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看看他们是如何用尽全力守护生命之光、筑牢健康防线的。
勇担使命,他是“疫”路冲锋的“领头羊”
麦浪是番禺区中心医院后勤保障科副科长,也是此次支援海珠101名番禺医疗队伍的领队。在本次支援广州市海珠区疫情防控任务中,他发挥着“领头羊”作用,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缩,冲锋在前,不喊苦不喊累,始终在团队中发挥主心骨作用。每天他最早一个起来,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组织队员们出发;最晚一个休息,以确保最后一名队员安全归队。
麦浪对负责片区进行摸排
在此次的支援工作中,麦浪先后带领队伍转战南洲街道、江海街道及康鹭片区,他每天穿梭于队员中间,协调各项抗疫工作,分配好100名医疗队员的工作任务,不厌其烦地督促队员做好安全防护,同时还要参与协调志愿者等工作,在出现前线工作量大、人员不足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披上“白衣战甲”冲锋在最前线,是队员们最可靠的支柱。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面对繁重的上户和“扫楼”工作,十分考验队员们的体力和耐力,麦浪从多方面开展工作,帮助队员解决各种难题,确保顺利完成任务。
每天忙碌的前线工作结束后,他会在晚上与各小组组长开会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商讨更好的“作战”方法,“我必须尽可能想到最全面,我必须尽可能做到最好!”作为领队,麦浪时常这样告诫自己。因为他知道,唯有计深虑远,他才能保护好所有人,才能更快更好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他用实际行动、用汗水智慧,带领番禺区中心医院的志愿者们在抗疫之路上谱写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赞歌。
凡人微光,他是抗疫前线的“定海神针”
谭洪辉是第一批支援广州市海珠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医疗队队员,历时43天。抗疫三年来,先后辗转荔湾、花都、白云等地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谭洪辉的身影。10月27日凌晨,当再次接到支援命令时,今年50岁的他义无反顾地再次扛起战“疫”旗帜,奔赴疫情的主战场——海珠区,43天,他从未休息,用队友们的话说:“他不是在一线,就是在处理一线的工作。”
走上岗位前合照
谭洪辉每次执行抗疫任务时,他都是队员们的“定海神针”。这次抵达海珠区后,他与队员们先后转战江海街道、南洲街道。11月10日,他们转派到每天以数千确诊病例增长的疫情“震中”之一——凤阳街道的康鹭片区。康鹭片区是典型的城中村,横街窄巷犹如迷宫,握手楼林立、环境潮湿阴暗、人员构成复杂。抵达的前两天,他与领队麦浪一起对负责片区进行摸排,随后对每一栋楼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类,然后再进行细致的分工,以做到不落下“一户一人”。
有一天,谭洪辉如常带着队员开展“扫楼”工作,在进入管控区入口不远处,只见一名中年妇女躺在地上,当时同行的队员上前对该妇女进行安慰,身经百战的谭洪辉立刻让警察联系医疗部,同时疏散围观人群,并上前对该妇女进行身体检查。“该名妇女心跳、呼吸存在,摸查足背动脉存在,桡动脉有力且律齐,无明显休克,短时间内不存在生命危险。当时我们身处的是高风险区,这名妇女没有戴口罩,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在确定她没有生命危险并妥善安置之后,我们便继续进行扫楼。”谭洪辉回忆道。“有老谭在,我们不怕!”这句话是整个团队对谭洪辉的肯定。
身处抗疫一线,谭洪辉深知防护的重要性,每天在穿脱防护服时,他就变身“贴心大哥”,严格要求队员在穿脱防护服时互相监督,而且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每次任务结束,脱掉身上密不透风的防护用具是一种解放,但谭洪辉永远待所有队员和志愿者脱卸完毕,他才进行脱卸。面对高风险的工作和远离家人的孤寂,队员们身体疲累,情绪有时难免低落、士气不振,谭洪辉就讲笑话,调解大家的心情。“他虽然是队里的‘老队员’,但每每接到临时‘加量’任务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主动承担。”一说到他,队员们都赞不绝口。
巾帼抗疫,她们是暖心护航的“大管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一个大众陌生的职业——感染管理进入公众视野。参加海珠区疫情防控支援任务的黄敏沿是番禺区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一名院感员,院感员的日常主要工作是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黄敏沿除了完成核酸采样任务外,她还是这支支援队伍的“随军教练”,她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主动承担起这支队伍的培训和院感督导工作。每天“战斗”还未开始,黄敏沿就已经在“战场”,布局流程、做好应急预案,她反复对医护人员、志愿者进行培训考核,对于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她及时指出。在支援的前几天,她还组织院感员到队员房间进行强化培训。
支援海珠分队离开后在支援的片区留影
院感无小事,对于每一个细节她都不放过,每天的“战斗”结束后,哪怕是离开工作地点上车前、回酒店前,她都要求支援队员用酒精对鞋底进行彻底消毒。“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筑起防控堡垒,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也要确保医务人员不受感染。”黄敏沿说。自从到达海珠后,她全身心投入到支援任务中,每天从早到晚重复性地工作,没有厌烦,只有严谨;没有胆怯,只有一往无前。
支援海珠分队合照
“老党员”陈倩萍,是队伍中的“大家姐”,这次支援海珠区是她继今年5月支援白云区后,再一次走上抗疫前线。陈倩萍日常有腰痛,为了完成此次支援任务,她每天都戴着腰封,忍着疼痛“爬楼”为居民采核酸,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躺在床上很久才能得到稍许的缓解。同时,陈倩萍也是团队中的生活委员,主要负责团队中的物资管理。
她每天会妥善安排好大家当天所需要用到的防护物资,并提醒队员按要求规整医疗废物、换洗衣物等,还及时将医院送来的生活、慰问物资送到队员手中。为了提高上门“扫楼”的效率,心灵手巧的她还组织部分队员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提前为医院的其他队员准备上门的“百宝袋”,实用又方便。“做这些事,不仅仅能解决我们的实际困难,还能给大家的生活增添乐趣。”陈倩萍说,因地制宜的废物利用既能给医护人员更多安全保障,又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
他们在狭窄的楼道穿行
郭冬梅是名副其实的“抗疫老兵”,在隔离酒店、大规模核酸采样等多个抗疫一线战场经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她也记不清自己这是第几次“出征”了,只要有支援任务,她就会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逆行支援。10月27日,她刚结束“花都战疫”后集中休整,接到医院召唤,又毫不犹豫地披挂上阵,奔赴下一个战场——海珠区。
“每天上午7点半离开居住酒店,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扫楼’,挨家挨户上门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我们支援的区域属于城中村,环境复杂,很多时候需要在旧楼里来回爬楼梯,为了做到不漏一人,每一轮核酸采样结束后,社区会重新进行核对,如果发现有漏做的居民,我们要重新爬楼上门采样,就这样循环往返,中午也没有休息时间,回到酒店一般已经晚上9点多了。” 郭冬梅回忆起在海珠区支援工作的点滴,非常感慨。
每天高强度、满负荷的工作,还是让有些队员出现情绪低落甚至失眠等状况。“大家每天保持心情愉快,不仅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也是我们安全返家的保障。”郭冬梅把担心、忧虑全都藏在心里,像发电机一样时时带给团队动力。遇到有队员生病,她便主动关心照顾,第一时间为大家排忧解难。她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获得了大家的信任与依赖,也让团队拧成了一股绳。
不问风雨,她们是抗疫路上的“好搭档”
徐赫和许梦杰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好搭档”,聊起防疫期间的点滴,徐赫说在支援初期也遇到了很多不配合防疫工作的居民,她们也委屈过、难过过,但遇到的很多暖心瞬间也让她们非常感动。“有一日,一对夫妻带着三个小朋友来测核酸。期间每一个小朋友做完都面向我鞠了一躬,并用稚气未脱的声音对我讲:您辛苦了!甚至还有些群众会关心你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太热……正是这些理解和鼓励,更坚定了我对抗疫工作的决心!”徐赫提到。
徐赫和许梦杰进行院感培训
除了本职的医疗工作外,徐赫和许梦杰也担任团队里生活委员。每天下班后,她们需要负责本梯队36人的医疗防护、餐食、生活物资的请领和发放,并按要求将队员每天更换下来的洗手衣打包投放到指定位置。“虽然有时会有些疲惫,但在不断的组织协调中,让我感受到自己能力逐步得到提升,使我在其中得到满足。”对于额外承担的工作,许梦杰并没有觉得是负担,反而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上门采样工作得到了居民的支持与点赞
随着支援工作的推进,徐赫和许梦杰还负责为“尖刀班”队伍开展院感防护培训,每天工作时长达十余个小时。11月12日下午,一名参与巡逻任务的民兵突然乏力晕倒,并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正在附近准备开展培训的徐赫和许梦杰立即跑到现场开展救治,在经过一系列专业救治操作,排除脑卒中风险并为患者补充糖分后,患者出现明显好转,稍作休息后又起身归队待命。
还有杨盼洋、黄嘉文、肖佳乐、李艳、刘则玉、吴玉珊、李青松、林耿钢等等,大家如星星之火般,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战而无畏,归时无恙,是他们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他们筑起了抗“疫”的铜墙铁壁,他们是最美的医护逆行者。
文字:代红燕
部分素材来源:番禺区委组织部
策划:陈海生、孙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