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歌手大赛上海滩(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原创校园歌曲面向全市青少年展开征集)
校园歌手大赛上海滩(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原创校园歌曲面向全市青少年展开征集)为帮助青少年学生完成歌曲创作,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也主动为学生们搭建平台、共享资源。据活动中心音乐教师程璐介绍,她除了在活动中心担任音乐教师,开设校园歌曲创作班之外,还在静安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开设社团,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展开音乐创作。“其实,成人应该给予青少年更多鼓励,不少中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作词的能力,作曲对于他们而言更难一些,但主要是缺乏相关的经验,相比于创作,他们更习惯于对着谱唱;有些学生没有器乐学习、声乐学习的基础,不会用记谱法,但可以用现在的软件技术进行辅助;还有一些则是羞于表达,其实他们内心是特别有用音乐表达自我的需求的,这就需要成人多多鼓励,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帮助其积累更多经验。”程璐表示。青少年们就校园歌曲创作展开“头脑风暴”,互相分享经验。提升核心素养据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张健介绍,一直以来,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就十分注重激发和释放青少年学生的音乐创作潜能,在前几
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最能激发当下青少年的情感共鸣,且能够最贴切地展现出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如何才能让学生们乐于唱出自己喜爱的歌,在表达自身感受的同时,抒发时代情怀,弘扬正能量?
日前,由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办,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音协儿童音乐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原创校园歌曲征集活动正面向全市在校青少年学生展开。主办方希望,青少年学生可以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或是与教师、家长合作,完成原创歌曲的词曲创作,用歌曲表达自己的美好意愿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凸现出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的赞颂,对充满朝气的校园生活的热爱。
学生原创歌曲作品。
以创作加强美育创新,
提升核心素养
据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张健介绍,一直以来,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就十分注重激发和释放青少年学生的音乐创作潜能,在前几届活动中,就曾举办过“上海市原创校园歌曲创作推广研讨会”,邀请来自教育界、艺术界、文化界以及网络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就新时代原创校园歌曲的创作、推广和普及展开“头脑风暴”,以期让更多高质量的优秀原创校园歌曲出现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
“专家们都意识到,每个时代的流行音乐在不断变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音乐风格也在变化,但通过音乐表达自我、展现对生活的热爱却始终没有改变。引导青少年创作出喜闻乐见的校园歌曲,是最能激发其情感共鸣的一种方式。所以,和前几届活动相比,我们今年的活动加大了面向青少年学生征集的力度,更加鼓励学生原创,家长和老师可以适当进行辅导和帮助,以此来加强美育创新,有效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核心素养。”张健强调。
青少年们就校园歌曲创作展开“头脑风暴”,互相分享经验。
为帮助青少年学生完成歌曲创作,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也主动为学生们搭建平台、共享资源。据活动中心音乐教师程璐介绍,她除了在活动中心担任音乐教师,开设校园歌曲创作班之外,还在静安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开设社团,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展开音乐创作。“其实,成人应该给予青少年更多鼓励,不少中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作词的能力,作曲对于他们而言更难一些,但主要是缺乏相关的经验,相比于创作,他们更习惯于对着谱唱;有些学生没有器乐学习、声乐学习的基础,不会用记谱法,但可以用现在的软件技术进行辅助;还有一些则是羞于表达,其实他们内心是特别有用音乐表达自我的需求的,这就需要成人多多鼓励,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帮助其积累更多经验。”程璐表示。
而在张健看来,青少年的视角是十分独特的,无论他们创作出的是什么样的音乐风格,融入了多少流行元素,包括爵士、说唱等等,成人都应尝试理解和接受,因为这样的多元视角展现出的恰恰是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是最贴近当下学生的生活与情感的。“同时,孩子们原创的歌词也能展现出他们鲜明的个性,许多歌词都是从青少年的实际生活出发,用他们习惯的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想法与情绪,不仅视角新颖,而且富有时代气息。”
2019年校园歌曲征集评选“优秀原创歌曲作品集”。
用音乐表达对生活、对国家的热爱
以近几届活动中的优秀作品为例,就有许多青少年学生原创的佳作。来自上海市培佳双语学校七年级的鞠家一已经接连参加了三次原创校园歌曲征集活动。2017年,她凭借一首《长大》的歌词,描述了自己的童年成长故事,表达了从留恋童年到期盼独立、期待长大的心路历程;2018年,她再次参加原创校园歌曲征集活动,创作了《难忘》的词、曲。她告诉记者,那时正值四年级升五年级,即将小学毕业,《难忘》一曲展现出她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以及对未来人生的向往和憧憬。
“歌词是我和爸爸一起合作撰写的,然后我再根据歌词来谱曲。在3~4天的时间里,大致的乐曲框架已呈现出来,然后我又花了两周时间不断修改,最终完成了创作。”
在这两届活动中,鞠家一的作品都获得了“优秀校园歌曲”的奖项,这也激励她今年继续创作,目前已向主办方投稿了一首《他们是野生动物》,旨在结合2020年的全球疫情,从人类的视角呼吁保护野生动物,不要滥杀滥捕。如今,已经考出钢琴十级的鞠家一正在学习吉他,她希望以后能边弹边唱、继续创作,探索流行、古典、爵士等不同的曲风。
郝邱俊和他的爸爸在家中进行创作。
郝邱俊就读于上大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今年,他和爸爸合作创作了《我爱上海》《少年心愿》两首歌曲。“在去年年底,我最初想要创作歌词时,绞尽脑汁、无从下手。平时因为读书忙,没时间看电视,但也会抽空关注最新的疫情新闻。当我看到上海已经开始为疫情重点工作人群免费接种新冠疫苗,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正在助力全球抗疫时,我感到无比自豪。而老师平时也会在学校向我们讲述疫情期间的感人事件,这让我想要把自己对伟大祖国、对家乡上海的爱写进《我爱上海》《少年心愿》的歌里,把它唱出来。”
郝邱俊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孩子的爸爸告诉记者,在创作过程中,郝邱俊跑去问他,词藻是否不够华丽。“我对他说,你就按你真实情感的波动和节奏来写,不用去刻意修饰。所以,这两首歌都是以最朴实的话语表达出了孩子最真挚的爱。因为我始终相信,孩子在生活中所感触到的小爱、大爱、师生情都是最真挚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不需要过多修饰的。”
在近几届原创校园歌曲征集活动中,如同鞠家一和郝邱俊这样的亲子档组合特别多,往往是爸妈和孩子分别作词、作曲,或是孩子作曲,亲子合作一起完成作词;甚至还有一家三口共同合作,完成词曲创作的案例。这些都为青少年进行音乐创作树立了信心,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美育素养,完善了人格。正如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音乐教师、合唱队带教教师俞晓颖所说,要让青少年们感受到“创作 演绎”是一件很“酷”的事,让他们意识到原创音乐是一件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这样就更能激发他们投入到创作之中,将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