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周易64卦解读蒙卦卦辞(31.周易64卦解读蒙卦卦辞)
31.周易64卦解读蒙卦卦辞(31.周易64卦解读蒙卦卦辞)“筮”是古代占卜方法,用筮草作为工具进行占卜的一种方法。公元前的上古时代,人们对于很多有疑问的事情都要通过卜筮进行决断。“卜”是用龟壳煅烧进行决断,“筮”是用50根筮草进行决断,“卜筮”是两种不同的方法。“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大意是童蒙第一次提出疑问时要及时告诉他,再三地就同一问题提出疑问说明童蒙态度不好,要拒绝回答他。“童蒙”是谁,就六爻而言,“童蒙”是初六爻,初爻处于含而未露状态,就人类来讲,用“童”来比拟初爻非常合适,儿童如同一张白纸,需要进行教化。儿童的教化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儿童主动去寻找老师,这个老师就是九二爻。因为,初六爻和九二爻形成正比,能够积极地互动、沟通。就一卦而言,下卦是儿童,上卦是老师,下卦主动寻找上卦,以实现教化的目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揭示出教育的真谛。我们都知道,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因起辅助性作用。教育的作用恰好是童蒙(学生)是内因,学生主动学习,
作者:杨本枢
蒙卦卦辞: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卦讲述人类在社会上寻求教化、脱离蒙昧的活动。按照《序卦》的解释,天地之后有万物,万物初生乃屯卦之象,人乃万物之精灵,万物生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被教化,脱离蒙昧的过程,蒙卦应运而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大意讲不是我主动招徕学童,而是学童前来求教。“匪”通“非”,表达否定之义,“匪”在古代就是否定副词,“匚(fang)”部本义是筛东西的簸箕,把不需要的东西颠掉。“非”则是两人背对背,说明相互排斥、违背之义,也表否定。“匪”在演化过程中主要意思变成了土匪、匪徒了,就再造“非”字表否定之义。
“童蒙”是谁,就六爻而言,“童蒙”是初六爻,初爻处于含而未露状态,就人类来讲,用“童”来比拟初爻非常合适,儿童如同一张白纸,需要进行教化。儿童的教化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儿童主动去寻找老师,这个老师就是九二爻。因为,初六爻和九二爻形成正比,能够积极地互动、沟通。就一卦而言,下卦是儿童,上卦是老师,下卦主动寻找上卦,以实现教化的目的。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揭示出教育的真谛。我们都知道,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因起辅助性作用。教育的作用恰好是童蒙(学生)是内因,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够事半功倍,学生被动学习,无论老师具有多大的魔力,充其量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蒙卦下卦坎卦是一阳二阴,阳主导;上卦艮卦是一阳二阴,也是阳主导。上下两卦各有一阳主导本卦,蒙卦是刚健之卦,这和教育的本质相契合。教育要求人们要主动、要积极、要果断;不要被动、不要消极、不要犹豫。教育的这些属性正是蒙卦刚健所体现出来的性质。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大意是童蒙第一次提出疑问时要及时告诉他,再三地就同一问题提出疑问说明童蒙态度不好,要拒绝回答他。
“筮”是古代占卜方法,用筮草作为工具进行占卜的一种方法。公元前的上古时代,人们对于很多有疑问的事情都要通过卜筮进行决断。“卜”是用龟壳煅烧进行决断,“筮”是用50根筮草进行决断,“卜筮”是两种不同的方法。
蒙卦主旨是教育,为何又扯上“筮”呢?因为教育的鼻祖起源于春秋末期的孔子,孔子之前的教育只是皇室贵族的“奢侈品”,普通百姓是享受不到学习文化的待遇。皇室贵族的教育其实也很有限,主要是通过“卜筮”进行教育,因为“卜筮”传达了天气、自然灾害、节气、王室各种重要活动,等等。其它的教育内容就非常少了,当时的文字也很少,一个字表达的含义相当于现在的一句话甚至是一段话,文字掌握在“卜筮”官手中,商周王朝的有些天子未必认识这些字,更别说其它贵族了,普通百姓更是一无所知。
现在公认卦辞是文王所作,文王把阐述教育的蒙卦和“筮”联系在一起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文王辞中的“蒙”就是“筮”,“筮”就是教化,二者同理异语而已。
“渎(du)”有两个含义,一是水沟,二是轻侮、慢待之义。蒙卦的“渎”两个意思都有,蒙卦下卦是坎卦,坎卦为水,危险的象征。“再三渎”就是三番五次的请求“筮”,这样的举动一是不尊重、不严肃;二是冒犯了神灵,是危险的行为,将会受到惩罚。上古时代,人们对于水患更多的是听之任之,没有更好的治理措施。
蒙卦卦辞题诗:
野蛮如何变文明,启迪心智常教诲。
心有疑惑主动问,点石成金靠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