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乐队的夏天为啥没更新(乐队的夏天升级版来了)

乐队的夏天为啥没更新(乐队的夏天升级版来了)《乐队的夏天》其实更像是《歌手》的乐队版,这个节目里的乐队虽然成立年限有多有少,但都是早就有固定乐手的合作班底,所以不仅有成熟、乃至经典的作品,而且在音乐上也早就形成默契,乃至套路。《乐队的夏天》和《一起乐队吧》虽然都是以乐队这种形式为主体的节目,但它们的音乐属性却完全不同,这种不同,也决定了节目受众和走向的不同。无独有偶,就在《乐队的夏天》画上句号的同时,“优酷”也和灿星联手,推出了另一档乐队型节目——《一起乐队吧》。虽然节目名字里都有一个“乐队”,节目内容也都和乐队有关,但《一起乐队吧》和《乐队的夏天》的属性却完全不同。此“乐队”非彼“乐队”

来源:北青艺评

如果要在今夏的音乐选秀节目里,选出一个最火、最有话题性的,肯定非《乐队的夏天》莫属。

即使参加这个节目的很多乐队都属于小众音乐领域,但《乐队的夏天》却在情怀、争议、音乐性等等方面平衡后,让节目成为了爆款,并让很多参加节目的乐队通过平台变现,把自己原本就很优秀的作品,转化成暴涨的出场费。

这样的结果,也让报名参加第二季《乐队的夏天》的人数激增,因为做乐队的人,终于从这个节目的影响力,看到了乐队的春天。

无独有偶,就在《乐队的夏天》画上句号的同时,“优酷”也和灿星联手,推出了另一档乐队型节目——《一起乐队吧》。

虽然节目名字里都有一个“乐队”,节目内容也都和乐队有关,但《一起乐队吧》和《乐队的夏天》的属性却完全不同。

此“乐队”非彼“乐队”

《乐队的夏天》和《一起乐队吧》虽然都是以乐队这种形式为主体的节目,但它们的音乐属性却完全不同,这种不同,也决定了节目受众和走向的不同。

《乐队的夏天》其实更像是《歌手》的乐队版,这个节目里的乐队虽然成立年限有多有少,但都是早就有固定乐手的合作班底,所以不仅有成熟、乃至经典的作品,而且在音乐上也早就形成默契,乃至套路。

乐队的夏天为啥没更新(乐队的夏天升级版来了)(1)

而《一起乐队吧》则不同。

一方面,它更多关注年轻的音乐人;

另一方面,节目侧重点首先是具体到乐手个人,然后随着赛制的逐步展开,最终让擅长不同乐器的乐手组团,通过《一起乐队吧》这个节目,最终聚合成一支又一支的乐队。

所以它像是男团、女团类节目的乐队版,它们都有着“养成系”的属性。

用另一种更直接的话术,《乐队的夏天》侧重的是台前,而《一起乐队吧》则偏向于幕后,后者甚至还可以拥有这样的诠释性副标题——一支乐队是如何组建的。

乐队的夏天为啥没更新(乐队的夏天升级版来了)(2)

因为这样的属性区分,也让《一起乐队吧》不仅垂直、而且专业,甚至像是音乐真人秀节目里的“理工男”。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也会直接影响节目的受众和收视,毕竟这是一档有门槛的音乐节目,甚至可以说是圈内“技工”的公演版。

在《一起乐队吧》完成一次“艺普”

要看懂《一起乐队吧》这个节目,首先你要认得出其中的乐器,以及它们大致的音色、它们在乐队中的主次关系。

在初赛阶段,首先进行的就是乐手的单乐器考核。

除了传统的“摇滚四大件”吉他、贝司、键盘和鼓之外,也包含了更多类型的乐器元素,比如东方的马头琴、唢呐、琵琶等民族乐器,以及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这样的西方古典乐器,还有MIDI控制器等电音设备。

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和音色,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讲未必完全了解。

尤其是吉他和贝司、小提琴和中提琴,更因为外观上的近似,很容易被认错。

除了“艺普”乐器之外,像打鼓的双踩技术、弹贝司时的Slap技巧,也在节目播出时通过弹幕的方式重点介绍。

这种专业性很强的解读,其实对于大部分普通乐迷来讲,可能意义并不是很大,但对于那些有兴趣组乐队的年轻人来说,则不啻于最好的普及范本。

乐队的夏天为啥没更新(乐队的夏天升级版来了)(3)

其实,之前一些电音和说唱类节目,也都以相同的方式结合作品诠释音乐名词。

很多所谓圈里人认为这种做法很“低级”,因为对玩这种类型音乐的人来讲,这就是最基础的“1 1”。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节目观众都是专业的音乐人。

《一起乐队吧》所做的,恰恰就是让更多人,至少在音乐审美和鉴赏上,能够越来越接近音乐的本质和专业的标准。

就像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好声音》和《歌手》等等音乐真人秀节目一样,这些节目从出现那天起,就被一些人诟病。

但你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这些节目的出现,让很多中国观众的音乐审美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现在的很多观众已经能够识别不同乐器,也懂得了编曲对于一首作品的意义,还知道评价歌声的标准并不一定是飙高音……这些恰恰就是各种音乐综艺结出的果实。

Program的争议

是传统与未来的争议

《一起乐队吧》出现的争议话题,依然和音乐本身息息相关。

换一种说法,争议的点很音乐很专业。

比如最大争议点:

Program。

Program也是现代音乐很常见的一个专业术语,从字面理解,它指的就是音乐编程。

而在实际运用中,Program可以理解为一种提前录好的音轨。

因为有一些现场,会受到舞台等等的限制,所以音乐人会提前录好一些Program,最终和乐队的表演同步进行。

这些Program,既可以是弦乐,也可以是氛围乐,还可以是和声。

乐队的夏天为啥没更新(乐队的夏天升级版来了)(4)

在第四期《一起乐队吧》,乐手王博思一句“想给观众带来一场没有Program的表演”,不仅在当时被认为是抗议汪峰团队的学员,更把Program这个名词推到了风口浪尖。

无独有偶,在最新一期节目中,乐评人丁太升在评论“多米诺”乐队的表演时,同样因为Program铺得过满,而对整个表演提出质疑。

他的质疑,甚至还引来了领队之一的白举纲现场“回击”,认为使用Program对于乐队表演不仅没有问题,而且是一种很潮流的玩法。

这其实还是涉及到对于乐队本质的理解问题。

因为在比较传统的歌迷、甚至音乐人眼里,乐队就应该是纯演奏的组合,而Program这种数字时代的产物,它本质上就像MIDI,是和纯粹的乐队属性背离的。

但对于使用Program的乐队学员来讲,Program既可以是一种丰富乐队表演的元素,又能通过这种方式,延伸出单一乐器所不具备的音乐拓展性。

毕竟传统的四大件乐器受制于音色和组合的局限,它们的碰撞很难逃出许多经典的框架,想要进一步超越已经很难很难。

这个时候有Program的玩法,会让乐队音乐也创造出全新的可能性。

所以,Program之争其实也是一个传统与未来之争。

对各种可能性的尝试

正孕育与包容着未来

事实上,比起《乐队的夏天》更接近于“摇滚乐队的夏天”来讲,《一起乐队吧》从乐手开始组队公演后,它所呈现的乐队形态,实际上是一种更广义的乐队形态,而非简单的摇滚乐队展示。

比如第九期节目中的“菠萝列车”,他们所翻唱的《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一首以电音为底架的跨界作品。

在第八期节目中“多米诺”乐队的《Nayeye》,则因为同时融合了电子琴和小提琴、中提琴,而更有了电音加古典的跨界味道。

乐队的夏天为啥没更新(乐队的夏天升级版来了)(5)

与此同时,“慢”乐队因为大提琴手林耿铭的存在,“犬舍”乐队因为唢呐演奏者阿圣的加入,都在原本传统的乐队基调上,有了一种实验的拓展可能性。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起乐队吧》也算是一档音乐风格养成系节目,通过不同乐手和乐器的磨合,尝试着不同的音乐可能性。

这种在传统乐队四大件基础上引入电音、民族乐器、古典乐器以及Program的做法,也让《一起乐队吧》这个节目,更像是乐队这个领域的实验室,在传统乐队的组成方式确实已经走到技术瓶颈,并且面对越来越多电子音乐冲击的今天,《一起乐队吧》里风格多元、形式包容的组队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越过了传统的边界,却也提供了一种未来乐队玩法的新可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