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宁河区各乡村秧歌队(宁河故事秧歌情)

宁河区各乡村秧歌队(宁河故事秧歌情)来源:宁河工讯如今我在县城生活二十余年了,老家的秧歌还在扭着,听说最小的队员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这秧歌正在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每当我听到那唢呐声和鼓点声,还会不由自主地踩着节奏,哦,原来这秧歌情已经融进我的血液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人们扭秧歌的热情更高了。记得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正式扭秧歌前村里的演员都去我大姑家化妆打扮,鲜艳的服饰和漂亮的头饰看得人眼花缭乱,我们几个好美的小姑娘趁她们不注意的时候,也把那珠花往头上戴,心想若是自己扮成角儿,会多么的美。待唢呐声、锣鼓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箭一样地冲出家门,早早地给自己找一个好位置站在那里等着, 只见那秧歌队伍中,有推旱船的白发老翁,有端着大烟袋的阔奶奶,有风度翩翩的公子哥,还有风情万种的小媳妇……可谓生旦净末丑在这三十多人的秧歌队伍里应有尽有。尤其是那个“傻小子”扮演的惟妙惟肖,不光是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还时不时地说上几句俏皮话

秧歌情

作者:刘凤芝

我出生在蓟运河边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让我魂牵梦绕。

宁河区各乡村秧歌队(宁河故事秧歌情)(1)

说起老家的秧歌,在当地小有名气,听妈妈讲,从我太爷那辈起,就开始有一支小队伍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人生活不富裕,但为了扭起秧歌,你家出一尺红布,我家拿二尺红绫,他家献几条毛巾,就这样全村二十多个年轻小伙和姑娘腰系红绸扭起了大秧歌,扭得热火朝天。

宁河区各乡村秧歌队(宁河故事秧歌情)(2)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人们扭秧歌的热情更高了。记得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正式扭秧歌前村里的演员都去我大姑家化妆打扮,鲜艳的服饰和漂亮的头饰看得人眼花缭乱,我们几个好美的小姑娘趁她们不注意的时候,也把那珠花往头上戴,心想若是自己扮成角儿,会多么的美。待唢呐声、锣鼓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箭一样地冲出家门,早早地给自己找一个好位置站在那里等着, 只见那秧歌队伍中,有推旱船的白发老翁,有端着大烟袋的阔奶奶,有风度翩翩的公子哥,还有风情万种的小媳妇……可谓生旦净末丑在这三十多人的秧歌队伍里应有尽有。尤其是那个“傻小子”扮演的惟妙惟肖,不光是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还时不时地说上几句俏皮话,让大家捧腹大笑,手里的鸟笼也是把玩掌中,人群中传来一阵阵掌声、叫好声、欢呼声。

在我十三岁那年,村里的秧歌到了顶峰时期。秧歌队长想在村里征演骑驴的小媳妇和赶驴的小伙子。大姑知道后跑来我家,让我和妹妹赶快去报名。奶奶在一旁笑呵呵地说:“咱们老刘家从根上就是扭秧歌的料,一辈接一辈,奶奶支持你们。”妈妈和爸爸也举手赞同。“海选”那天,二十几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小小子等候着秧歌队长的选拔。通过比个头,听节奏,看舞步等环节,选了10个人。待我把那“小毛驴”套在身上,仿佛就找到了感觉,随着鼓乐手吹响的节奏,我动作连贯优美,神态自如,大队长说:“就是你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终于没有辜负全家对我的期望,同时妹妹也被选上了扮演赶驴的小伙子。

宁河区各乡村秧歌队(宁河故事秧歌情)(3)

那时我们村的秧歌除了到各村演出外,还参加区里的秧歌汇演。为了拿到好成绩,每天都要把曲目排练上好几次,有时中午饭都顾不上吃,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扭出最好的水平,为村里争光。比赛那天,正值四九天,风吹在脸上像刀子刮一样,可大家谈论最多的是自己如何扭得更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汇演中我们得了第一名。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是那么甜蜜。

宁河区各乡村秧歌队(宁河故事秧歌情)(4)

如今我在县城生活二十余年了,老家的秧歌还在扭着,听说最小的队员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这秧歌正在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每当我听到那唢呐声和鼓点声,还会不由自主地踩着节奏,哦,原来这秧歌情已经融进我的血液里。

来源:宁河工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