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如何跑赢时代浪潮(法律人如何跑赢时代浪潮)
法律人如何跑赢时代浪潮(法律人如何跑赢时代浪潮)于是,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们开始读哲学、读政治、读文学......大多数修读法律的人,都会以文科生自称。从进法学院第一天起,学识渊博的教授就告诉孩子们,学习法律千万不能固步自封,要多多品读经典,才能觅得真知。
朋友们看这里~(偷偷告诉大家,关注我,或许会收到小惊喜哦~)
大家好
我是MC薇~
大多数修读法律的人,都会以文科生自称。
从进法学院第一天起,学识渊博的教授就告诉孩子们,学习法律千万不能固步自封,要多多品读经典,才能觅得真知。
于是,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们开始读哲学、读政治、读文学......
唯独有一类学科,他们好像和法学八竿子也打不着,那就是譬如物理、化学之类的自然科学。
如果一个警察缉凶的时候和你讲相对论,法官判案的时候说薛定谔的猫,律师打官司跟你扯平行世界。
你可能会觉得他们脑子有病。
那么,科学技术和法律之间真的隔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吗?法律人究竟怎样做,才不会被时代抛下?
今天MC薇想给大家送一本书作为这些问题的答案。
但是送书之前,请大家赶紧上车,坐稳扶好,和MC薇一起来一场时光旅行,让时间倒回一百多年前。
1888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十年之余,德国还没有统一的民法。
那一年,负责起草工作的“准备委员会”刚刚完成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民法典的修订工作在一片激烈的讨论声中进行着。
同样在那一年,物理学家开尔文还没有说出“物理大厦已经落成”这样的话。
如果你在德国沿着法兰克福南下,经过海森堡,在古老的黑森林和美丽的莱茵河之间,你会看到一个静谧的小城——卡尔斯鲁厄。
这座小城在那一年开通了有轨电车,你刚好可以感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给人类带来的硕果。
搭乘电车来到卡尔斯鲁厄大学,走到一间实验室前,你可以看到刚刚30岁的物理学家赫兹,正在专心致志地摆弄着他的电火花实验。
电光石火之间,奇迹发生了——赫兹通过他的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电磁波理论使得电报、电话、电视相继被发明。
而彼时在民法典修订工作中喋喋不休的法官、学者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将来,每个法院都将装上电话,人们可以用电报通信,不必再经历漫长的书信等待。
在那一年,这些法律人们更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两个分别叫图灵和冯·诺伊曼的人发明了计算机,一举将人类推入计算机时代。
如果你把一个十九世纪的法官带到现在,他不会知道什么是元典智库,不知道什么是电子化办公。“Big Data”这个词对他来说是如此陌生。
他会惊讶于原来加起来有一座小山的裁判文书可以全部集结于一个网站,更惊讶于网络侦查等互联网技术对司法系统的卓越贡献。
现在让我们回到二十一世纪,来看看一本叫《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的书。
2016年的某一天,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在第二版序言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在法律中应用人工智能的想法引发了全行业创新者的无穷想象”。
那年的3月9日,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以4:1的成绩战胜了九段围棋手李世石。
机器人在围棋比赛上赢了人类中最厉害的选手,这一天对于大多数法律人来说,似乎和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的那一天有一些相像。
百余年前为德国民法典编撰争吵的法律人们并没有预想到,发现电磁波将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变化。
而今天的法律人们,有没有想过对于依旧繁琐的法律工作来说,技术的进步会对法律职业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呢?
当人工智能、大数据、神经科学等高大上的词汇,成为这个时代精尖技术的代名词的时候,法律人们依旧出没于各大律所、法庭和公司,埋头处理着高压的工作。
在他们之间,一个叫理查德·萨斯坎德的法律人,跳出了传统法律人的思维,预先看到了法律职业的未来,并首先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
不知道同样作为法律人的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些名词:法律工作的大宗商品化、纠纷预防技术、虚拟法庭、在线法院……
有没有觉得很高大上呢?书中详细介绍了未来法律职业发展的趋势,以上提到的这些革新,有的已经开始在欧美国家着手实践。
和大多数年轻的法律人一样,MC薇也在思考着法律行业的未来。
可以预见,在未来,法律行业不会只有“公 检 法 律师/法务”这样的选择结构。
有趣的是,作者指出了当下一些法律工作事多钱少、准入放宽等弊病,并结合技术发展趋势,推导出了在未来需要的新型法律人才:
法律知识工程师、法律技术专家、跨学科法律人才、法律流程分析师、法律项目管理师、法律数据科学家......
在大数据、AI等技术如此迅猛的发展下,面对法律行业即将发生的剧变,作为一名年轻的法律人,要如何在未来找到方向呢?
如果你也对这个问题感到迷惑,那这本书就再也合适不过啦。
相信大家都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希望你能成为本期送书活动的幸运儿,和MC薇一起在书中看见法律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