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心电图和正常心电图(心电图九九八十一难之十七ST段变化与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心电图和正常心电图(心电图九九八十一难之十七ST段变化与心肌梗塞)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K 再次快速外流,心肌细胞电位进一步下降至静息电位。2期:平台期,这期K 、Na 、Cl离子的PK趋于稳定;Ca 的缓慢内流,是此期形成平台期的主要原因。(图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来源:临床心电图分析与诊断)0期:快速去极化期,大量的Na 内流,使心肌细胞从静息期-90mv,迅速上升至30mv。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K 的快速外流,是心肌细胞电位从30mv降至0mv。
ST段平时基本就是一条等电线,但是它发生改变时,绝对会让我们临床医生心跳加速。咱们来聊聊在心肌缺血时ST段变化的一些规律。
一、动作电位离子变化与ST段
大家看到下面这张图片,肯定很熟悉。对的,这就是生理学上的动作电位4期图。在图片上,我标注了这4期发生改变时主要的离子变化。
(图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来源:临床心电图分析与诊断)
0期:快速去极化期,大量的Na 内流,使心肌细胞从静息期-90mv,迅速上升至30mv。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K 的快速外流,是心肌细胞电位从30mv降至0mv。
2期:平台期,这期K 、Na 、Cl离子的PK趋于稳定;Ca 的缓慢内流,是此期形成平台期的主要原因。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K 再次快速外流,心肌细胞电位进一步下降至静息电位。
4期:静息期,静息电位-90mv。
(图2:心脏不同细胞的动作电位 来源:丁香园)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心内膜的锋电位=心外膜的锋电位(蓝色竖线),心内膜动作时间>心外膜动作时间(红色虚线)。
那么心电图和动作电位的关系是是什么呢?
(图3:心肌动作电位和心电图对应关系 来源:百度)
ST段对应的就是平台期。
由图2,我们知道,心内膜的锋电位=心外膜的锋电位,它们的电势差是0,所以ST段一般是等电位。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ST段的等电位的形成也是Ca2 的内流吗?如果在心肌缺血时,它又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呢?ST段压低、抬高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在这里,要提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ATP敏感性钾通道。
二、ATP敏感性钾通道
它是受到ATP影响的钾通道,当ATP浓度增高,钾通道会被关闭;当ATP浓度下降时,钾通道会开放。
它在心外膜上的浓度>心内膜。
你可能会好奇,它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来看,当心肌缺血时,动作电位及心电图变化时,ATP敏感性钾通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三、心肌缺血、ATP敏感性钾通道及心电图变化
当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时,会有什么变化呢?
(图4:心内膜下心梗动作电位及心电图变化)
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心内膜坏死,发生无氧孝解,ATP生成减少,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钾离子快速外流,导致心内膜动作电位时间缩短时(如上图画的红色部分),心外膜电势差>心内膜,产生了一个从外向内的向量,故心电图出现了ST段下移。
当出现透壁或心外膜心肌梗塞时,如下图,
(图5:心外膜下心梗动作电位及心电图变化)
心外膜下心肌梗塞,心外膜坏死,发生无氧孝解,ATP生成减少,ATP敏感性钾通道快放,钾离子快速外流,导致心外膜动作电位时间缩短(如上图画的蓝色部分),电势差:心内膜>心外膜,产生了一个从内向外的向量,故心电图出现了ST段抬高。
当发生透壁心肌梗塞时,
(图6:透壁心梗动作电位及心电图变化)
透壁心肌梗塞时,心外膜、心内膜上的ATP敏感性钾通道均开放,ATP敏感性钾通道心外膜浓度>心内膜,因此心外膜复极时间比心内膜短(图5蓝色部分),电势差:心内膜>心外膜,产生了从内向外的向量,故心电图也是ST段抬高。
正常情况下,
(图7:正常心肌时动作电位及心电图变化)
上一张正常的,方便大家对比。
最后来一思维导图,对今天的内容进行总结。
(图8:心肌梗塞不同部位,心电图变化的病理机制 作者制作)
参考资料:内科学(第九版)、诊断学(第九版)、生理学(第九版)、急性心梗心电图诊断及误区(丁香园.赵运涛)、明明白白心电图(广东科技出版社 )、中国心律学
我是一只氨茶碱,一个想要把心电图学得“出神入化“的呼吸科医生,用输出倒逼输入,每天和您分享我学心电图的心得体会。如果您喜欢请关注,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