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决赛前和女儿谈话(摔跤吧爸爸父亲有多牛B)
摔跤吧爸爸决赛前和女儿谈话(摔跤吧爸爸父亲有多牛B)但是,妈妈说这样很好。她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身材肥硕的女儿,穿起紧身的蹦蹦裙,可爱又可笑。当时,她学的是天鹅舞。每天都要硬生生去跳,point、point……
1
有一位母亲,她从小的梦想是要当一个优雅的舞蹈家。
当然,她没有成功。
但她希望女儿可以做到。
身材肥硕的女儿,穿起紧身的蹦蹦裙,可爱又可笑。
当时,她学的是天鹅舞。
每天都要硬生生去跳,point、point……
她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但是,妈妈说这样很好。
直到老师再三劝说不适合,她妈妈才放弃这个梦想。
如今,26岁的她,说:“现在听到那个音乐内心充满阴影。自己除了长得像天鹅之外,早已忘记那个什么舞。”
这是“奇葩”之一颜如晶从小成长的一段经历与体验。
2
很多人听着这段故事,感觉像个笑话。
但捧腹大笑的同时,又倍感亲切。
为什么呢?
世上哪有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又有多少孩子没有背负过父母的远大理想?
好比,有些家长会问:
小孩学钢琴,刚开始是因为兴趣,但真要学好很辛苦。
如果,孩子不肯坚持,就会半途而废。
如果,在父母的逼迫下坚持下来。
虽然,刚开始觉得很烦要逃避,但时间长了会喜欢上它,最后的成功也会很感谢父母。
因此,父母的逼迫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3
关于这个问题,电影《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马哈维亚在教育孩子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 “身教”重于“言传”
有人说,能动手解决的问题,马哈维亚绝不磨嘴皮子。
诚然,电影最开始,他就与当地的一位邦级摔跤冠军展开较量。
只因为人家说了一句:如果动动嘴皮子就能拿冠军的话,那么你早就拿了。
三下五除二,他把对方撂倒在地,用实力获得对方的尊敬。
在他下定决心准备训练两个女儿之后,一切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即便条件再艰苦。
当女儿被拒绝进摔跤场,他一个人砍掉庄稼,收拾一片空地出来,给她们作训练场;
当女儿缺乏营养、体重过轻,但家里又没钱,他自己去跟卖鸡的人讨价还价,并说服对方便宜卖给他;
等等细节,都展现出马哈维亚作为一个父亲和教练,甘愿为实现梦想付出的代价——这个梦想不仅仅是为了他个人。
- 心怀感恩与敬畏
他对孩子们说:“要对大地母亲敬畏,记住,你们越是敬畏,得到的尊敬越多。”
事实上,从侧面来看,无论在村里还是在家里,他都倍受尊重。
女儿们牢记他的话。
每当参加比赛,都能看见吉塔和巴比塔对大地心怀敬畏。
拥有感恩与敬畏之心,便少了埋怨与浮躁;
多了脚踏实地对情绪的掌控与对自我的了解。
而这种信仰,深深融进父亲马哈维亚的血液里,并在女儿们身上得到延续。
- 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与孩子一同成长
对马哈维亚而言,女儿首先是自己的孩子,再是他梦想的载体。
面对孩子的反叛:调闹钟、对灯泡做手脚、假训练、装受伤;
面对吉塔对他父性权威发起的挑战;
还有,吉塔内心的成长变化,甚至有些误入迷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逆反很正常,焦虑很正常,甚至,在父母可控范围内,短暂的自我迷失都很正常。
马哈维亚只相信一点:他的女儿是最棒的!
他有信心与耐心陪她度过任何难关。
知女、懂女者,唯父亲是也。
- 父爱胜过天
与其说马哈维亚将梦想强加给孩子,倒不如说他的信念与精神力量,耳濡目染让女儿们对世界冠军有了渴望与憧憬。
当他买不起正规的训练垫子,在纸上给女儿们画了一个垫子的模样,女儿们眼里闪烁着希望之光。
当训练队欲开除她们的时候,父亲的话又一次让所有人泪奔。
他说,她们没错,她们错就错在有一个疯狂的父亲,为了给祖国赢得金牌、为国争光而剥夺她们快乐的童年——他所做的一切,他自己心中有数。
他对女儿们说,当你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己获得鲜花与掌声的时候,我的梦想才实现。
记住,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让天下所有看不起女孩子的人们,大开眼界;更是为女同胞们,拿到冠军。
“真正的高手思维与常人不同,他们能够跳出一己私利的小圈子,通过成就他人,帮别人摆渡,最终惠及所有人。”(电影《摆渡人》)
- 懂得适时放手
电影最后一段设计很巧妙。
在吉塔决赛中争夺冠军的激动时刻,父亲马哈维亚则被关在小屋子里,挣扎着出不去。
强烈的冲突将观众们的心死死揪住。
“吉塔,记住,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我只能教你方法……”此时此刻,父亲的话在吉塔脑海中清晰浮现。
父亲虽然不在身边,但他会时时为自己祈祷,他的精神永远与自己同在。
是的,父母能够帮助我们一时,却不能陪伴我们一世。
更何况,成长,永远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帮不了我们。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懂得适时放手。
孩子翅膀硬了,总有一天,要学会飞翔;
总有一天,要独自翱翔在蓝天之中。
唯有独自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才能更加波澜不惊地同世界交手,将冠军的奖牌收入自己囊中。
·心理思维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