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期间(皖南事变唯一突围的高级将领)
皖南事变期间(皖南事变唯一突围的高级将领)作为唯一突围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傅秋涛成为被怀疑的对象,被怀疑是敌人潜伏在我方的卧底,但经过一年的审查,并没有发现问题,新四军重新组建后,傅秋涛担任第七师副师长,并在1943年来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当时,新四军与敌人血战七昼夜,面对敌人的层层包围,损失非常惨重,令人没想到的是,傅秋涛率领的第一纵队两千多人竟然成功突围,其他纵队的高级将领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就连副军长项英都惨遭杀害,军长叶挺则被扣押。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傅秋涛则留了下来,继续在湘鄂赣地区进行游击战争,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继续“围剿”,傅秋涛率领的部队损失惨重,但他仍然率领队伍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曾经以吃野菜、住山洞度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其中就包括傅秋涛率领的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傅秋涛担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参与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多次在皖南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成立,由康生出任山东分局书记,傅秋涛任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其实这个山东分局书记相当于后来的山东省委书记,也就是说,康生是第一任山东省委书记,不过,当时康生主要处于休养状态,工作主要暂时由山东分局代理书记傅秋涛负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傅秋涛的故事。
1907年,傅秋涛出生于湖南平江程家园一个贫农家庭,因家庭生活困难,傅秋涛7岁时就开始帮助家里做农活,十岁时到地主家去干活,受尽了地主的欺凌与压榨,饱尝旧社会的苦,因此傅秋涛心中早早地产生了反抗意识,对阶级社会充满了愤恨。
稍微长大后,傅秋涛便参加了雇农工会,1927年,毛主席领导了湖南地区的秋收起义,在平江做工的傅秋涛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参加了平江农民扑城暴动,两年后傅秋涛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投入到共产主义的怀抱。
此后,傅秋涛长期活跃在湘鄂赣一带,曾担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傅秋涛没有任何畏惧,毅然领导了湘鄂赣苏区的反“围剿”斗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傅秋涛则留了下来,继续在湘鄂赣地区进行游击战争,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继续“围剿”,傅秋涛率领的部队损失惨重,但他仍然率领队伍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曾经以吃野菜、住山洞度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其中就包括傅秋涛率领的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傅秋涛担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参与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多次在皖南地区粉碎日伪军的“扫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党由积极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多次与新四军发生摩擦,1941年1月,国民党32集团军包围了新四军军部与皖南地区的新四军,其中包括傅秋涛率领的第1纵队,当时傅秋涛是第一纵队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当时,新四军与敌人血战七昼夜,面对敌人的层层包围,损失非常惨重,令人没想到的是,傅秋涛率领的第一纵队两千多人竟然成功突围,其他纵队的高级将领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就连副军长项英都惨遭杀害,军长叶挺则被扣押。
作为唯一突围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傅秋涛成为被怀疑的对象,被怀疑是敌人潜伏在我方的卧底,但经过一年的审查,并没有发现问题,新四军重新组建后,傅秋涛担任第七师副师长,并在1943年来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傅秋涛主要活跃在山东地区,曾担任鲁南军区政治委员、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等职务,为山东地区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成立,傅秋涛被任命为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相当于山东省委副书记,由于时任书记的康生处于休养状态,随后傅秋涛担任山东分局代理书记,相当于山东省委代理书记。
不过,傅秋涛并没有在山东待太长时间,他在1950年8月调任中央复员委员会秘书长,负责复员军人的安置工作,后来傅秋涛进入总参谋部工作,担任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为实行义务兵役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1975年,傅秋涛任总参谋部顾问,由于身体状况的缘故,随后傅秋涛逐渐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于1981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4岁,此外,在1955年的授衔中,傅秋涛被授予上将军衔,属于开国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