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75岁大爷养老院(独居大爷建自老院)

75岁大爷养老院(独居大爷建自老院)【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柳树庄村党支部书记高建明说,村里有60岁以上的老人300多人,不少子女都不在身边,平时也缺乏娱乐活动,李奎昌为老人们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阿拉木汗》的音乐响起,李奎昌跟着老人们一起跳起来, “别看现在院子里没什么绿色了,从春到秋漂亮得很。”老人边跳边说。春天杏树、苹果树繁花似锦;夏天,绿树环抱中,白菜、芹菜、油菜生机盎然;秋天,橙红的大南瓜一个挨着一个,各种鲜花盛开把院子装点得姹紫嫣红。天热的时候,有的老人在院子里聊天、跳舞,有的老人帮着侍弄、采摘地里的蔬菜、水果,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而这个漂亮的院子则成为村中一景。李奎昌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院门,晚上深夜才锁门,方便村里的老人随时来玩。大家聊家长里短,也促膝谈心。一位大妈前段时间因为儿女的事心里非常烦躁,每天睡不好觉,是自老院的几位老人每天耐心地开导,她才走出了了阴影,“如果一个人在家

75岁大爷养老院(独居大爷建自老院)(1)

75岁大爷养老院(独居大爷建自老院)(2)

75岁大爷养老院(独居大爷建自老院)(3)

新疆晨报讯(文/图 记者 秦金俐)“老李,再放一曲《阿拉木汗》,咱们接着跳!”刚跳完一曲《掀起了你的盖头来》,70岁的马玉龙鼻尖上微微冒汗,他又迫不及待地冲着里屋的李奎昌喊了一嗓子。11月9日,天气很好。午饭过后,十几个老人把舞台从老李家的客厅挪到了他家的院子里。老人们的笑声和欢快的音乐声引得不少村民进来看热闹。

李奎昌,今年72岁,是一名独居老人。他住在米东区羊毛工镇柳树庄村,年轻时打过工、做过生意,十多年前用积蓄盖了这个院子。今年年初,他把自家院子改为“自老院”,为村里的老人们提供一个免费娱乐的场地。院子有1.8亩大,其中一半是菜园,另一半是4间屋子,还有一大块搭着彩钢棚的小广场。他还在自家客厅里挂起了“夕阳红·自老院”的牌子。

“一天不来老李家的院子就觉得缺点啥。”马玉龙说。马大爷平时独居,以往夏天他还能在村子里转悠,找人说说话、看看景,天一冷就只能待在家里看电视,“特别孤独,感觉一天好难熬。”年初得知老李建了“自老院”,只要是村里的老人都可以随时去玩耍、聊天,免费提供茶水,马大爷从此就成了老李家的常客,除了回家吃午饭,一待就是一整天。

李奎昌还在客厅里建了一个大炕,冬天无论什么时候坐上去都是暖暖的,炕上放了一个大茶几,可以围坐20多人,这里俨然成了“会议中心”,大家在这里聊天、看报、听音乐,“我们约定不打麻将,只做有益健康的事情。”他说,了解到不少老人喜欢跳舞、唱歌,他买了一个音质非常好的音响,每天只要音乐一响,40多平方米的客厅和外面的小广场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阿拉木汗》的音乐响起,李奎昌跟着老人们一起跳起来, “别看现在院子里没什么绿色了,从春到秋漂亮得很。”老人边跳边说。春天杏树、苹果树繁花似锦;夏天,绿树环抱中,白菜、芹菜、油菜生机盎然;秋天,橙红的大南瓜一个挨着一个,各种鲜花盛开把院子装点得姹紫嫣红。天热的时候,有的老人在院子里聊天、跳舞,有的老人帮着侍弄、采摘地里的蔬菜、水果,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而这个漂亮的院子则成为村中一景。

李奎昌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院门,晚上深夜才锁门,方便村里的老人随时来玩。大家聊家长里短,也促膝谈心。一位大妈前段时间因为儿女的事心里非常烦躁,每天睡不好觉,是自老院的几位老人每天耐心地开导,她才走出了了阴影,“如果一个人在家里生闷气,不知道啥时候能想开呢。”这位大妈说,有烦恼大家分担,有快乐大家分享,这就是她喜欢来“自老院”的原因。

李奎昌说,办自老院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村里的老人,也是为了自己。自从自老院办起来后,院子里天天都很热闹,他再也不孤独了。他说,只要自己在就会把“自老院”一直办下去,他已经给村里表达过心愿,将来把院子捐给村里做敬老院,即使他不在了,村里的老人们也能继续在这里玩耍。

柳树庄村党支部书记高建明说,村里有60岁以上的老人300多人,不少子女都不在身边,平时也缺乏娱乐活动,李奎昌为老人们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