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媳妇本地郎康伯扮演者简介(外来媳妇本地郎中的康伯扮演者龚锦堂)
外来媳妇本地郎康伯扮演者简介(外来媳妇本地郎中的康伯扮演者龚锦堂)有人说康伯这个角色其实很多缺点,退休后整日游手好闲,从来没有见过他做过一天的家务,生活上又抠门又小气,思想又传统守旧,但是他却带给观众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在广东像康伯这样的老人实在太多了。有一次,龚锦堂接受广东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伍燕采访,伍燕问他对于康伯这一个角色有什么看法,他表示:“康伯这个角色对于我来说根本上就不是在演戏,而康伯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思想观念,他演绎出来的基本上是包括我在内老一辈广州人的真实故事和真实心态。”然而《万花筒》的故事基本上围绕着万花巷进行,而如今的《外剧》,昌盛街没有了,西关大屋没有了,它却还在苦苦地挣扎当中。也有人说,如今的《外剧》从康家转移街坊身上,这样不是变成《万花筒》了吗?抛开演员的演技不说,《万花筒》一集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反映一个社会主题,每个主题都带有新闻性,这是如今的《外剧》远远比不上的。早在六年前,康伯和康婶就已经淡出了剧组,随后康家与整条昌盛街
在《外来媳妇本地郎》当中,康伯是最早出现在剧中镜头的一位角色,21年前,随着康伯推开西关大屋的大门走进屋内的画面出现,他便拉开了《外剧》的序幕。作为康家的大家长,康家西关大屋的主人,康伯带给广东观众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传统与情怀。康伯扮演者龚锦堂是广州番禺人,他于1939年出生在抗日时期战火滔天的广州市区。作为一位从民国时代走过来的老广州人,龚锦堂把康伯这位西关大少演绎到了极致,他既是社会正能量的代表,又是旧思想旧传统的代表。《外剧》的播出过程也反映出康伯对于外来文化的兼容与包容的过程。
如果说到剧中最风趣幽默的一位角色,那无疑是二老康祈宗,他带给广东观众无数的欢乐回忆,但是康伯才是维系康家合家欢情景的核心力量。出生在西关大屋,经历过几个不同时代的发展与演变的康伯一直都与西关大屋、西关文化、西关风土人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广东观众应该对于当年的短剧《万花筒》不会感到陌生,三十多年过去了,不少观众仍然对剧中的一幅幅画面与片段都记忆犹新,该剧的本土气息比当初的《外剧》甚至更为浓厚。
有人说《外剧》事实上是对《万花筒》故事的延续,当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昌盛街对万花巷,康伯对胜伯,番薯光对阿昌,娇姐对娇妈,阿冰对祝师奶等等。
然而《万花筒》的故事基本上围绕着万花巷进行,而如今的《外剧》,昌盛街没有了,西关大屋没有了,它却还在苦苦地挣扎当中。
也有人说,如今的《外剧》从康家转移街坊身上,这样不是变成《万花筒》了吗?抛开演员的演技不说,《万花筒》一集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反映一个社会主题,每个主题都带有新闻性,这是如今的《外剧》远远比不上的。
早在六年前,康伯和康婶就已经淡出了剧组,随后康家与整条昌盛街的街坊也一同搬到了列家村。虽然康伯和康婶有时都会回来剧组,而且还参与到搬迁的过程,对于观众来说,康伯和康婶的淡出,昌盛街西关大屋的搬迁,这就等于《外剧》直接搬走了属于它的灵魂。
有一次,龚锦堂接受广东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伍燕采访,伍燕问他对于康伯这一个角色有什么看法,他表示:“康伯这个角色对于我来说根本上就不是在演戏,而康伯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思想观念,他演绎出来的基本上是包括我在内老一辈广州人的真实故事和真实心态。”
有人说康伯这个角色其实很多缺点,退休后整日游手好闲,从来没有见过他做过一天的家务,生活上又抠门又小气,思想又传统守旧,但是他却带给观众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在广东像康伯这样的老人实在太多了。
康伯自从淡出之后,康家发生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康家一天比一天冷清,康家成员的戏份甚至还不如李彩娇和她的那五只化骨龙,列汉球、列富贵、列有银等等组成的列家村阵容同样是人强马壮。从西关大屋出来的西关大少到如今的列家村外来村民,今时今日的康伯实在令人叹息。
《外剧》开播之时,康伯的儿媳只有苏妙婵一个,后来因为那个新版的康祈宗,连苏妙婵也离了婚,而戴安娜和黄菲也一个离婚一个淡出了,到头来康伯的儿媳只剩下香兰一人支撑起康家。虽然近年又多了一个孙媳妇,但是自从她嫁入康家大门后,甚至比织女还珍贵。从如今康家的现状来看,是否证明了康伯当初反对娶外来媳妇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