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旧县农业园区最新规划(产业造血洼地奋力变)

旧县农业园区最新规划(产业造血洼地奋力变)眼下,正是龙虾火爆市场的时节。记者来到阜南县曹集镇万氏家庭农场小龙虾养殖基地时,农场主万小兵正和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一只只龙虾装进箱子,运往上海崇明岛。“经过分拣,大虾一斤卖24元,中虾一斤卖15元,小虾我们暂时不卖,将它重新放回莲池中继续生长。”万小兵说,早在冬季虾苗放进莲池,就有客商前来预订,如今的龙虾销售供不应求,“每天至少往外发300斤。”大力支持让洼地变成聚宝盆水,既可是水害,也可变水利。为改变这一现状,阜南县委县政府立足濛洼蓄洪区水多的特点,积极引导和扶持濛洼蓄洪区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化水害为水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稻麦(油菜、马铃薯、紫云英)轮作、药菜轮作、稻虾共生、藕芡混养、鱼虾立体养殖等生态循环农业,鼓励农民和新型农业主发展优质蔬菜、虾鱼、牛羊肉、弱筋小麦等绿色产品,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阜南县曹集镇镜湖村的一片茭白种植区,地上那

旧县农业园区最新规划(产业造血洼地奋力变)(1)

旧县农业园区最新规划(产业造血洼地奋力变)(2)

阜南县濛洼蓄洪区位于阜南县东南部,因地理位置特殊、地势低洼,与阜南县中北部乡镇相比,濛洼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效益偏低,群众贫困程度较深。近年来,阜南县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促进濛洼蓄洪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为目标,立足资源禀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努力走出了一条濛洼蓄洪区适应性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旧县农业园区最新规划(产业造血洼地奋力变)(3)

因地制宜让水害变水利

阜南县濛洼蓄洪区位于淮河中游北岸,南临淮河,北倚濛河分洪道,呈西南——东北走向的狭长地带,地势由上游王家坝渐向下游曹台孜倾斜,由淮堤渐向濛河分洪道倾斜。“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长期以来,受地势等自然条件限制,阜南县濛洼蓄洪区种植结构较为单一,经营方式,群众生活贫困。

据了解,濛洼蓄洪区包括王家坝镇、老观乡、曹集镇、郜台乡和1个国营农场,以及黄岗镇、张寨镇、中岗镇三乡镇一部分,共有48个行政村,总户数约4.9万,总人口19.5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900多户,约2.6万余人,占濛洼蓄洪区农户数和人口数的16.1%和13.3%。濛洼蓄洪区是阜南县深度贫困地区,如何脱贫攻坚,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是阜南县委县政府的心头大事。

水,既可是水害,也可变水利。为改变这一现状,阜南县委县政府立足濛洼蓄洪区水多的特点,积极引导和扶持濛洼蓄洪区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化水害为水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稻麦(油菜、马铃薯、紫云英)轮作、药菜轮作、稻虾共生、藕芡混养、鱼虾立体养殖等生态循环农业,鼓励农民和新型农业主发展优质蔬菜、虾鱼、牛羊肉、弱筋小麦等绿色产品,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阜南县曹集镇镜湖村的一片茭白种植区,地上那绿油油耸立的叶子,像一个个坚强的卫士,保护着地下那白胖胖的茭白。一位戴着草帽、皮肤黑黝黝的种植户正在地头维修运输车。“如今,正是茭白上市的时候,俺得赶紧把机器弄好,收好茭白往城外运。”56岁的万丙南去年11月份来到曹集镇,在当地种植了400多亩的茭白。“茭白是水生植物,曹集镇地洼水多,适合茭白生长。一亩地可产茭白4000多斤,我这采摘的茭白销往北京、上海、合肥等地,销售形势还不错。”

“俺养的皖西白鹅是优良的中型鹅种,肉质细嫩鲜美,很受市场欢迎。”阜南县郜台乡郜台村的中燕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林介绍,郜台乡与六安市隔淮河相望,当地有使用皖西白鹅制作咸鹅的饮食传统,白鹅需求量很大。而郜台乡地处淮河岸边,水系发达,十分适宜白鹅养殖。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目前共带动规模养殖户100余户,存栏皖西白鹅21万余只,“养殖户中不乏生活困难的贫困户,白鹅养殖已成为我们村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旧县农业园区最新规划(产业造血洼地奋力变)(4)

大力支持让洼地变成聚宝盆

眼下,正是龙虾火爆市场的时节。记者来到阜南县曹集镇万氏家庭农场小龙虾养殖基地时,农场主万小兵正和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一只只龙虾装进箱子,运往上海崇明岛。“经过分拣,大虾一斤卖24元,中虾一斤卖15元,小虾我们暂时不卖,将它重新放回莲池中继续生长。”万小兵说,早在冬季虾苗放进莲池,就有客商前来预订,如今的龙虾销售供不应求,“每天至少往外发300斤。”

2017年,万小兵来到了曹集镇,流转土地3500亩,种植莲藕、套种龙虾。“套种的模式具有循环生态农业的优势。藕头可用做虾的饲料,虾产生的粪便又可肥沃土地。此外,夏季莲叶可以遮阴,冬季可以保温。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我们的龙虾繁殖生长期更长,也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万小兵介绍说,总体来说,龙虾一年可产三季。第一季是春节后至4月底,这是龙虾的早市,价格较高;第二季是5月份至8月中旬,市场上的龙虾大量上市,价格平稳;8月中旬以后直到春节,这是龙虾反季节销售的第三季,价格高,也是获利的大好时机。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万氏家庭农场吸收了当地四五十位贫困户在此就业。根据工种和工作量的不同,贫困户一天可拿80元、100元或120元的工资。57岁的牛东坡就是其中之一。“我家属头部长有囊肿,我眼睛视力不太好,因为身体生病,长期治疗,家庭负担重,贫困多年。”牛东坡说,去年,他到家庭农场工作,栽莲藕、安水泵、起虾,哪里有活到哪儿干。“虽然辛苦,但老板一天给120元,可不少哩。”

万小兵说,如今他的生意步入了正轨,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是巢湖人,在北京等地种植莲藕有一二十年了。近年来,我们正打算外地拓展项目。听说阜南县濛洼地区地势低洼、蓄水能力强,适合水生动植物生长,我们便来到这里进行投资。”万小兵说,万氏家庭农场是县农委的招商引资项目。县农委制定了各项奖补政策,支持适应性农业的发展。为了支持农场发展,曹集镇政府提前帮助他们做好了土地流转工作,完善了基础设施,修好了道路,建好了电站。

“走水路、发水财、在水上做文章。”曹集镇书记陈东群介绍说,根据曹集镇的地理自然环境,曹集镇规划了北面芡藕、南面瓜薯、中部枸杞的适应性农业发展规划,2017年,3500亩的莲藕种植基地建成,2018年,新增稻虾、泥鳅、螃蟹养殖基地5500亩。“万亩适应性农业基地已初见雏形。”

记者在《阜南县濛洼蓄洪区适应性农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中看到,为发展适应性农业,政府正着力建立产业选择机制、主体带动机制、利益联结机制、金融帮扶机制。此外,加大投入力度、创新金融支持、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用地政策、强化科技支撑,为适应性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旧县农业园区最新规划(产业造血洼地奋力变)(5)

科学规划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阜南县濛洼蓄洪区适应性农业已发展出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种养结合、稻虾混养、鱼藕混养、稻鸭共生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阜南县农委主任张志宇告诉记者,接下来,阜南县濛洼蓄洪区将进一步强化沟、河、塘、井、渠、涵、闸、桥、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区域性布局,不断丰富适应性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提升产业价值链,让洼地真正成为“聚宝盆”,为沿淮地区农村经济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空间布局上,重点建设“四大产业带”、打造“十三个基地”、形成“深水鱼、浅水藕、滩头洼地植杞柳,鸭子白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观光农业助增收”的适应性产业发展格局。

具体来说,“四大产业带”是指濛堤与濛马河之间着力发展莲藕为主导的水生蔬菜、水生花卉,建设莲藕观光产业带;濛马河与濛洼撤退路之间着力发展稻虾、稻鱼、稻鸭、发展综合种养,建设高效生态种养经济产业带;濛洼撤退路与淮堤之间着力发展香葱、毛豆、茄果、瓜果、马铃薯等季节性蔬菜,建设特色蔬莱种植产业带;充分利用濛堤、濛马河洼地和水、草资源,大力发展鸭鹅等水禽和肉牛、肉羊养殖,建设濛堤与濛马河适应性畜禽养殖产业带。

“十三个基地”是指在王家坝镇打造万亩香葱蔬菜、万亩中药材、万亩紫云英种植基地;在老观乡打造万亩芡实、万亩莲藕、万亩稻虾种养基地;在曹集镇打造万亩莲藕、万亩稻虾、十万只鸭鹅养殖基地;在郜台乡打造万亩稻虾、万亩杞柳、万亩渔综合种养基地;在阜蒙农场建立麦稻原良种繁育基地万亩以上。

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阜南县制定了濛洼蓄洪区适应性农业三年发展计划。种植业发展方面,到2020年,建成绿色稻米生产基地11万亩,蔬菜生产基地6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1万亩,杞柳生产基地1万亩。适应性畜牧业发展方面,到2020年,畜禽饲养量达到牛1万头、羊5万只、白鹅20万只、鸭80万只。适应性渔业发展方面,到2020年,水产品养殖面积2万亩、稻田养虾(稻虾共生)5万亩。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到2020年,休闲农业建设规模达到0.418万亩。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面。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6522万元。

伴随着适应性农业的科学发展,更多濛洼地区农民将实现增收致富目标。根据规划,2018年,濛注蓄洪区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0200元,2019年达到11500元,2020年预计达到12600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