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索尼这个元老已经年老多病不中用了,也想安享晚年,不怎么过问朝中事。遏必隆没有主见,庸碌无为。苏克萨哈也不过是一介武夫,亦非对手。苏克萨哈虽然位领侍卫大臣,但并不是议政大臣,官位比鳌拜稍微低了点。这两人的矛盾积怨已久,苏克萨哈很早就看不惯鳌拜盛气凌人、作威作福的样子,因此在朝中经常发生口角,动不动就唱对台戏。这两个官位可是相当了不起的,前者掌管着中枢机要决定国家大事,后者负责皇宫禁卫军,直接对皇帝的安全负责。一般人想要担任这种职位想也别想,按照清朝的规定,必须要是旗人出身才有机会。要说资历最老的那当是正旗人索尼排在第一位,索尼是跟着努尔哈赤一起征战的开国元勋,在那时就担任了一等侍卫。在乾隆年间已是“三朝元老”,可谓是德高望重,朝中没人敢与之争上下,就算是鳌拜也不敢。遏必隆也是黄旗人,为功臣之后。他虽然也是和鳌拜同为议政大臣,但这个人没有啥主见,什么事都附和鳌拜,因此两人的关系也特别好。

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帝福临大限已到,临终前下诏传位给皇三子康熙。这时,康熙年幼才8岁,议政大臣鳌拜、索尼、苏克萨哈和遏必隆辅佐政事。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1)

可几个人在朝中恣意妄为权倾朝野,让小康熙非常不满,于是展开了疯狂的“升级打怪”之路。

康熙六年,此时的康熙14岁,他正式开始上朝听政。在那些大臣百官的眼中,他不过是个孩子,亲政只是徒有虚名。一切大权还掌握在以鳌拜为首的百官集团手中,然而这位少年康熙所做的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2)

鳌拜,典型的贵族血统,满洲镶黄旗人。他英勇善战,因军功卓越而一步一步爬到辅政大臣。在崇德年间就获得了“巴图鲁”的称号,这个称号代表着勇士。没多久后,便被封为议政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

这两个官位可是相当了不起的,前者掌管着中枢机要决定国家大事,后者负责皇宫禁卫军,直接对皇帝的安全负责。一般人想要担任这种职位想也别想,按照清朝的规定,必须要是旗人出身才有机会。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3)

要说资历最老的那当是正旗人索尼排在第一位,索尼是跟着努尔哈赤一起征战的开国元勋,在那时就担任了一等侍卫。在乾隆年间已是“三朝元老”,可谓是德高望重,朝中没人敢与之争上下,就算是鳌拜也不敢。

遏必隆也是黄旗人,为功臣之后。他虽然也是和鳌拜同为议政大臣,但这个人没有啥主见,什么事都附和鳌拜,因此两人的关系也特别好。

苏克萨哈虽然位领侍卫大臣,但并不是议政大臣,官位比鳌拜稍微低了点。这两人的矛盾积怨已久,苏克萨哈很早就看不惯鳌拜盛气凌人、作威作福的样子,因此在朝中经常发生口角,动不动就唱对台戏。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4)

索尼这个元老已经年老多病不中用了,也想安享晚年,不怎么过问朝中事。遏必隆没有主见,庸碌无为。苏克萨哈也不过是一介武夫,亦非对手。

因此,鳌拜在朝廷中已然是目中无人,逐渐把权利收到自己的手中,丝毫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只要有人对他有任何意见和不恭,那这个人就必然没有好下场。康熙身边的四个侍卫:倭赫、西住、折克图、觉罗塞尔弼马就是平时没有对鳌拜表现得如皇帝一样恭敬,于是鳌拜在康熙三年的一天,鳌拜突然下令把这四个侍卫抓起来。

小康熙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生气,上朝时质问鳌拜:“倭赫他们四个人在朕的御前当差,不知他们犯了什么错被你抓走了?”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5)

一般按照清规来说,皇帝还未亲政时政务都由辅政大臣处理。皇帝每日上朝只是听听大臣们上报的国家大事,不能过问,这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现在康熙突然在朝上突然问起这件事,不由得让朝中大臣觉得很意外。老臣遏必隆先是一怔,随后叩头回答道:“禀告皇上,这四人擅骑御马,犯了大不敬之罪。昨日臣等议会,将其四人革职拿下,现在关押在内务府,尚未议定作何处分。”

鳌拜到遏必隆的回答后非常不满,冷冷地抬头对康熙说:“皇上尚在年幼,此等政事应依照先帝遗召,由臣等定夺。”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6)

年轻的康熙怒不可遏,厉声严斥道:“朕连过问也过问不得?”跪在地上的大臣们还是第一次看见康熙发火,面面相觑,不敢发声。

鳌拜看见堂上气氛如此严肃,也只好妥协。随即缓缓说道:“皇上息怒,照祖训,皇上还未亲政就不该过问,不过这件事关乎到皇上的侍卫,下不为例。”

康熙看他语气妥协了,便也按耐了心中的火气,对鳌拜说:“那好吧,我想听听这次是怎么回事?”

鳌拜说:“倭赫紫禁城中擅骑御马,是欺君之罪,应该弃市。”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7)

听到弃市后,康熙内心不由一震,弃市就是杀头的意思。随即说道:“因为骑马就死罪,未免也太过分了!朕以为廷杖就够了。”

鳌拜回禀:“已经晚了,古有明训!国典不可因私枉费。四人已于昨日下午行刑了。”

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也听到鳌拜的话也大吃一惊,立马唱反调的苏克萨哈奏道:“臣等尚未定夺如何判罪,鳌拜擅诛天子近臣,大为不妥。”

康熙已经气得发抖,正想问罪鳌拜,这时,孝庄太后出来打断了。说了几句圆场的话就拉着康熙向后宫走去。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8)

年幼的康熙回到后宫后,很是伤心,想着多年朝朝暮暮陪在自己身边的四个侍卫就这样被鳌拜杀了,他萌生了杀鳌拜的念头。

康熙看着孝庄太后眼泪直流问她:“皇祖母,为何鳌拜如此放肆?不是说皇上的话就是圣旨吗?为什么他总是与我对着干,我想要除掉鳌拜。”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9)

孝庄太后心疼地看着康熙无奈地说:“皇上,你还不懂事,他在朝中的根基太大了,到处都是他的人。国家朝政大事,还得靠他们处理,现在除掉鳌拜还不是时候。”

鳌拜经此一事,意识到康熙亲政后必要问罪自己。于是,在朝廷内外广植党羽、拉拢文武百官。鳌拜的势力极快扩张,成为了少年康熙的最大心病。

康熙七年三月,终于,在索尼的推动下奏请康熙亲政。六月索尼因病去世,康熙在太和殿举行亲政大典。

所有的国家大事交移到康熙手中,由康熙亲自批阅审理。但是鳌拜的擅权问题并不是他一亲政就能立即解决的。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10)

这一年,势单力薄的苏克萨哈上书提起了辞职,在他看来,皇上亲政后辅政大臣没必要存在这一官职。

长期以来他早就对鳌拜权利的扩张和擅权感到担忧,他主动提出辞去辅政大臣,从而逼迫鳌拜和遏必隆也同样退出,以解除他们对皇上的威胁。

苏克萨哈的这一做法引来了杀身之祸。鳌拜了解了他的想法后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憎恶。随即鳌拜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会中罗列了苏克萨哈“有异志”、“欺君犯上”等二十多项罪名。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11)

议定苏克萨哈诛九族,无论成年或未成年。这一决定出来将苏克萨哈判处绞刑灭族。康熙不动声色批准了。

鳌拜更加疯狂地变本加厉。只要是六部的大事,都得到他家报备,经他批准后再呈给康熙。不满意的奏章御前截停,擅自取回该批,或者干脆直接没收抗旨。康熙知道后,不动声色。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12)

康熙八年,鳌拜身着龙袍,俨然皇帝规格,拖病不上朝,让康熙亲自移步去探视。康熙到了府第,侍卫见鳌拜眼有异色,急步向前掀开鳌拜所卧的床席。

只见一把长长的匕首出现在康熙眼前,空气仿佛凝结了,鳌拜额上也直冒汗。接着解释道:“刀不离身是我满族旧俗,不必惊慌。”康熙依旧不动声色。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宫中来了一群憨头虎脑的嬉戏的小子。人人都知道这是奉康熙旨意从拜唐阿选出陪皇帝嬉戏的摔跤的布库少年。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13)

一日,鳌拜正赶着上朝,他像往日一样目中无人仰着脸走着,忽然一声口哨声,正在作摔跤之戏的少年十多个人扭转过来,一齐如猛虎下山般地向鳌拜扑去。

鳌拜挣扎着,厉声大喝着,但他见到康熙那轻蔑、威严、锐利的目光时,他一下子全明白了,这是演的一出戏,不由身软瘫倒在地。

之前的不动声色的背后,原来早已对拿下鳌拜胸有成竹地在布局。

一方面,他欲擒故纵。康熙六年的时候,赐鳌拜一等公,七年又拜其为太师。在给他加官的同时还不忘给他儿子那摩佛进爵。

另一方面,他借题发挥,偶露锋芒,向大臣们展现清醒的头脑和深藏的韬略。有一次,康熙批奏时误赦一人,大学士李卫说既然已经赦免了,误就误吧。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14)

康熙意味深长地在朝堂上说:“赦人可以误赦,那要是杀人呢?也可以就误即误吗?这个关系到百姓的生命,一定不能不慎重。”

明显这话是说给鳌拜及其党羽说的,大概就是告诫鳌拜矫旨、杀人他不会不理。群臣听到这话后也感到振聋发聩。

为了瞒过鳌拜的耳目,康熙以练习布库之名挑选忠实可靠的侍卫,组成一支贴身侍卫营。在时机成熟时,果断将鳌拜党羽以各种名义差出京。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15)

康熙八年,康熙视察这支侍卫营,当面质问:“你们是与我一起玩的布库的旧友,既然如此,你们畏朕还是鳌拜呢?”众人齐声应答:“独畏皇上,誓死保卫皇上!”于是鳌拜栽在了一群小童手中。

康熙向众议政王大臣义正严辞地宣布了鳌拜犯下的罪状,并下令严查鳌拜及其同党其他罪状。经核实鳌拜贪污、违旨等罪名三十款,决定将鳌拜革职立斩。

康熙复召鳌拜,鳌拜对于罪状无言以对。唯独揭开衣服展示了搭救太宗时留下的一身伤疤。康熙看到伤疤后也为之动容,但他绝不感情用事,而他做事却富有感情。

鳌拜是怎么被康熙杀的(鳌拜被判斩立决)(16)

五月二十日,康熙下达了谕旨:“鳌拜因为朝廷效力年久,战功累累,免死革职。”其他同党都从宽处理,既往不咎。苏克萨哈家族平反昭雪,恢复职位。

这年的康熙年仅16岁,铲除异党掌握实权后,开始了一系列变革的举措,这些举措实施后深得人心。社会经济逐步发展,民生稳定,使常年困于战乱和饥荒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