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棒棒糖的心得(棒棒糖的启示)
吃棒棒糖的心得(棒棒糖的启示)“没关系!”我安慰着他,“老师忙,来不及判卷很正常。计划赶不上变化,理解万岁嘛!”第二次周测结束了,儿子信心满满的宣告一定会把棒棒糖带回家。可成绩一直没有出炉。两天后,儿子将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失望的告诉我,老师这两天有事,试卷没判。承诺后的第一次周测在期待中尘埃落定,考了第四名的儿子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别泄气,离棒棒糖只差一步啦,继续努力!”我一脸轻松的微笑。重拾信心的儿子投入第二次周测的准备中,看着他那股认真劲,我心里暗笑。
#我的春节与众不同##头条挑战赛#
想起儿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经历,写出来,希望能引起家长和教育者的思考。
一天,儿子兴冲冲跑到我面前说:“妈妈,我们老师说周测前三名奖励棒棒糖!”
“是吗?你们老师真好。那就为棒棒糖而努力吧!”我积极地回应着。但心里难免有点心酸。儿子今年要升初中,天天练,周周测,每天扎进老师布置的模拟训练中,压得透不过气,气色中总带几分无奈和疲惫。难得如此兴奋。
承诺后的第一次周测在期待中尘埃落定,考了第四名的儿子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
“别泄气,离棒棒糖只差一步啦,继续努力!”我一脸轻松的微笑。
重拾信心的儿子投入第二次周测的准备中,看着他那股认真劲,我心里暗笑。
第二次周测结束了,儿子信心满满的宣告一定会把棒棒糖带回家。可成绩一直没有出炉。两天后,儿子将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失望的告诉我,老师这两天有事,试卷没判。
“没关系!”我安慰着他,“老师忙,来不及判卷很正常。计划赶不上变化,理解万岁嘛!”
第三次周测也让我多了一份期待。
“这次老师会不会又有事,判不了卷吧?”早上上学前,儿子冷不丁问了一句。
“应该不会吧!小馋猫又想吃棒棒糖啦!棒棒糖一定会有的,快上学去吧!”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想想自己身为一名教师,身经百考,理应习以为常,却为孩子的一次周测牵肠,真有一点好笑。
这一天好像过得有些漫长,终于儿子放学了,迎面而来的不是棒棒糖,而是儿子阴沉的马上就要下雨的脸。
在我的一再询问下,他才委屈地说出事情的原委。老师登录分数时,将97写成92。一笔之差,儿子从并列第一名变成了第十一名。上午棒棒糖奖励结束,下午分析试卷时老师才发现。
“好事不怕晚,考了第一应该高兴才对呀!好儿子终于可以拿到棒棒糖啦!”
“没有!”儿子强忍的泪水夺眶而出,“老师说等下次。”
一颗棒棒糖还要等下次,我心里不禁一愣,但转念一想不就是颗棒棒糖吗,于是笑着说:“下次就下次,老师是希望你能再接再厉,这次妈妈给你买棒棒糖,想吃多少买多少,好吗?”
“我不要,我才不稀罕你买的棒棒糖!”儿子的一句话噎得我哑口无言。我明白了,在儿子的内心里真的不稀罕一颗小小的棒棒糖,他需要的是一份肯定,一份荣誉,一份源于自身努力而获取的成就感。
儿子和“棒棒糖”的波折,让我心中涟漪迭起。想到自己,站了20多年的讲台,会不会也跟儿子的老师一样,因为忙碌或失误而让充满期待的学生与“棒棒糖”擦肩而过?而学生内心的失落和委屈是不是也被我忽略呢?
“棒棒糖”是老师们常用的奖励手段,“离棒棒糖有多远”衡量着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自我认知。但是,是不是当这份“诱惑”化作了学生专心的听讲,认真的作业后,就意味着“手段”的成功结束呢?当学生的热情被冷冻,当孩子的微笑消失掉,相信“棒棒糖”的甜味就成了虚无。
如何让“棒棒糖”一直甜到学生的内心,值得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之深思,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