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根据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资料,日本当时的移民计划是七大国策之一。从1937年开始,5年为一批,第一批是10万,第二批是20万,接着是30万...1931年9月18日,日本武装部队进入中国,日本帝国主义戴上虚伪的面具,打着“开发东北,日本人口过剩”的旗号,开始向中国东北移民。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改变东北的人口比例,鸠占鹊巢。因此,一些普通日本士兵对他们的军官心怀怨恨。当皇帝宣布投降时,普通士兵心中的怨恨爆发了。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他们的军官报仇,集体殴打他们。在日军中,当然也有一些不愿意投降的顽固派。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决定“集宁玉碎”,拿起屠刀攻击自己人。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日军释放了天性暴揍长官,逃亡难民尸体堆积如山。他们这一年经历的灾难,远不及中国的万分之一。日本在投降时期产生的“应激反应”确实暴露了他们内心的凶残。日本对中国东北移民的侵害
1931年,日本发动了有预谋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临界点,侵华日军丧心病狂,穷凶极恶,毫无人性。中国老弱妇孺遭到侵犯,伤亡无数。南京大屠杀,毒气弹,人体生化实验...
在中国、日本犯下的罪行数不胜数,举国一致反对。数以千万计的日本英雄奔赴战场与恶魔战斗。经过14年的抗战,1945年,日本在多方压力下无法继续侵略,宣布投降。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意味着世界将迎来和平。
日本宣布投降对中国人民来说是苦难的结束,但对日本侨民来说只是开始。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大部分日军都松了口气。他们原本是日本的普通人,参军只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其中一部分人是被迫参军的。他们非常渴望回家与家人团聚。
有一些没有背景的日本军人,在部队里经常被上级欺负。日本军官中有很多好战分子,对手中的士兵又打又骂,灌输“誓死效忠天皇”的思想,底层普通士兵经常被士官打骂体罚侮辱。
因此,一些普通日本士兵对他们的军官心怀怨恨。当皇帝宣布投降时,普通士兵心中的怨恨爆发了。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他们的军官报仇,集体殴打他们。在日军中,当然也有一些不愿意投降的顽固派。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决定“集宁玉碎”,拿起屠刀攻击自己人。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日军释放了天性暴揍长官,逃亡难民尸体堆积如山。他们这一年经历的灾难,远不及中国的万分之一。日本在投降时期产生的“应激反应”确实暴露了他们内心的凶残。
日本对中国东北移民的侵害
1931年9月18日,日本武装部队进入中国,日本帝国主义戴上虚伪的面具,打着“开发东北,日本人口过剩”的旗号,开始向中国东北移民。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改变东北的人口比例,鸠占鹊巢。
根据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资料,日本当时的移民计划是七大国策之一。从1937年开始,5年为一批,第一批是10万,第二批是20万,接着是30万...
1937年8月,日本成立了专门组织“满洲拓殖公社”。1939年以后,日本政府为了掩人耳目,把来帮助中国“改造”的日本移民称为“先驱”和“朋友”。他们的野心不言而喻。这些“拓荒者”原本是普通的日本民众,他们是响应政府号召,背井离乡来到中国的。
日本移民大量涌入中国,东北农民的土地被大规模掠夺。日本移民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清剿”和“讨伐”,强行侵占他们所谓的“无主地”。如果当地农民反抗,就会被以各种罪名“带走”。
日本移民东北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人夺走了他们的财富,东北农民失去了生计,被迫远离家乡。也有一些东北农民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服从的人会成为奴役,反抗的人会被杀害。
日本人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在侵略中国期间对中国人民造成了的伤害。移民一事,野心昭然,华夏大地血迹斑斑。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破坏了多少人的幸福生活,而且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不愿细数和承认,甚至一度试图掩人耳目。
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帝国主义最屈辱的一天。他们拒绝接受,却不得不面对这一天的结果。可耻的日本侵略终于在这一天画上了句号,这是中国14年抗日战争胜利的证明,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结束的标志。
日本投降时,侵华部队一片混乱
根据日本档案的相关资料,在抗日战争进入尾声的几年里,出现了问题和衰落的迹象。具体问题有:士兵素质低劣,人性在战争中被消耗;接连失利,日军信心尽失,缺乏锻炼,有的部队干脆破罐子破摔。部队管理太乱了,连智障都能参军来中国战场...
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富源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只会越来越勇敢。
本来日本计划“三个月灭中国”,但随着侵华战线的延长,战争也陷入相持阶段。在漫长的侵略战争中,日本有些受不了了,对兵力和物资的需求得不到供给。为了维持参战人数,日本降低了对参战人员年龄和体格的要求。
结果日军里什么人都有,更别说素质和纪律了。冈村宁次和参谋长宫崎在他们后来的回忆录中提到了抗日战争后期日军之间的矛盾。
冈村宁次
一些被补充的士兵素质很低,有的干脆一发不可收拾,我行我素,脾气很大。来中国战场的日本兵素质越来越差,有时还指着大副的鼻子骂人发泄不满。这位傲慢的首席执行官无能为力,长官和士兵都赶鸭子上架,再做最后的挣扎。
新日军懒惰颓废,抗日战争后期,日军接连战败,一些老兵慢慢看清现实,对这场战争感到失望。许多日本士兵要么在战场上放下武器逃跑,要么举手投降。
1945年5月,在一次小规模战斗中,300多名日军不战而降,高举白旗。中国的抗日将领都傻眼了。他们在抗日战场上哪里见过这样的场景?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军队很少抓俘虏,这一天,抓了这么多日本俘虏,抗日将领们都倒吸一口冷气。
抗战前夕,日本军官会压迫底层的小兵,稍有不慎就会受到体罚。士兵们在部队里说话都很小心,怕挨打挨骂。他们在被欺负的晚上做噩梦,因此部队里好多士兵都憋了一口气。尽管如此,当早上醒来后,还是要逼着面对杀戮。
日本投降后,对于日军来说,无异于告诉普通日军,等级军官制度已经消失。在神州大地上,再也没有任何军官的威严(军衔更高的除外)。他们都只有一个名字,就是败兵。
终于可以发泄底层士兵心中被欺负的怨气了,他们集体爆发,冲进长官办公室,进行报复。有的甚至殴打长官至死,那时日军军营一度陷入混乱。
日本难民返回家园
日军的混乱平息后,看起来“井然有序”,至少一部分军官不会再有生命危险。这些军队中的士兵有组织地离开中国,回到日本。
日本战败前,在前线节节败退。一些聪明的日本侨民知道中国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呆下去的地方,他们也陆续搬回家了。还有一些日本侨民宁愿关闭在中国的店铺,放弃在中国的矿山,选择回国。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回国,当时日本还控制着中国的铁路,但也架不住这么多人乘坐啊!
一些东北居民回忆说,在松花江沿岸和密林深处随处可见成群的日本人,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儿童、老人和其他弱势群体。
曾经“移民”到中国的日本人,并不是中国承认的移民。日本战败后,他们只能说是生活在中国的日本难民。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1945年8月,滞留在中国的日本侨民约有166万人。
尤其是东北的“开拓团”,很多都是在日本政府的欺骗下来到中国的普通日本人,也有一部分是随军来谋生的家属和日本平民。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才来到中国,却发现自己走上了一条血腥之路。
日本战败后,他们也想回到日本,但他们的归途并不那么顺利,甚至可以说是一条充满悲剧的“地狱之路”。当开拓团来到中国,他们才明白,他们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活,是因为背后的军队。
战败后,日军撤出中国,那些日本“移民”感到不安,害怕被自己的国家抛弃,害怕遭到中国人的报复。这些日本难民大多没有被接回,导致他们的回家之路非常坎坷。
为了回家,他们不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只能选择走在一些人烟稀少的路上,连夜赶路。日本8月15日宣布投降。那时东北的冬天来得很快,天寒地冻,非常冷。大多数日本难民是妇女、儿童、老人和年轻人。他们没有军队的行军能力,没有任何补给,得不到任何补充,许多人死在逃跑的路上。
开拓团的妇女
日本难民只想回日本,有的孩子走不动路,大人为了赶路,无奈把孩子留在路上。也有一些日本父母不愿意看着孩子受苦,选择亲手掐死孩子。
当时有很多善良的东北人,在路上捡到孩子,把孩子当养子收养。战争是无情的,孩子是无辜的,日本人不懂,但中国人的善良是刻在骨子里的。
在日本难民中,有些老人受不了路途的艰辛,选择自杀。其他人,认为日本政府已经抛弃了他们,聚集在一起,选择了自焚。
还有一些日本难民意志比较顽强,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日本难民营里出现了瘟疫,许多人死亡。在日本难民中,传染病、饥饿和恐慌牵动着每一个难民的神经。难民队伍很悲观,选择自杀的人每天都在增加。
日本难民为了生存,烧死了死于传染病的日本人,感染过瘟疫的人自行离开了难民队伍。日本难民所到之处,到处都会发现他们的尸体。以前中国到处都是尸横遍野的景象,只不过现在换成了都是日本人。
对于国家来说,战争是痛苦的回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日本难民回到日本,历尽艰辛,翻山越岭,跨过一片血海尸海。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如果问他们中国是地狱还是人间,我相信他们很难回答。
日军的杀人行为,加上日本政府的颠倒是非,甚至已经让他们丧失了辨别能力。战争中,只有苦难,对普通人毫无益处。
日本人大规模自相残杀——马山事件
日本的开拓团面对的苦难远不止生存环境所带来的困难。在日本即将战败之际,开拓团历尽艰辛。红军进入中国,向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全面进攻。其中,驻扎在鸡西市哈达乡大河的日本开拓团接到撤退命令,1300多名老弱妇孺被迫转移。
这些日本难民向鸡西方向撤离。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到达政府指定的撤退地点,就可以坐上火车撤退到大后方,安全返回日本。
东北日军高层得到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的消息,留下了日本难民。他们想尽办法利用自己的力量抢劫中国人的家庭,打算最后发一笔横财走人。当日军到达最后撤离点时,军官和日本民众像八年前的中国人一样,慌忙撤离。
苏联战机来到驻地,疯狂开火,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当时还在北上哈尔滨的日本开拓团撤离点被摧毁后,停止北上,一路南下。这些老弱妇孺南逃的难度和速度可想而知。
在逃亡途中,日本难民不得不躲避苏联战斗机,克服自然灾害。8月的东北已经寒气逼人,接连的阴雨天气让本已艰难的道路雪上加霜。在逃亡的队伍中,有两个日本女人背着没有断奶的婴儿。
日本女人为了逃亡,背着孩子赶路,跟本不敢停下来,到了晚上,它们休息的时候,才敢把宝宝放下来喂奶。当他们把婴儿放下喂奶时,发现婴儿已经断气了。当日本难民逃经兰陵、青龙等地,来到一个小山沟时,突然出现了苏联红军。
日本开拓团当时已疲惫不堪,与武装力量强大的苏军正面交锋,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最残酷的是,周围还有撤退的日本关东军部队。先锋团请求关东军援助,但遭到拒绝。
先锋集团绝望的领导人开始召开紧急会议,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做出了一个残酷的决定:既然无路可逃,为了避免遭到中苏的报复,他们选择了“玉碎”。
开拓团教官
下午4点,开拓团朝着他们日本天皇所在的东京方向,跪下遥遥一拜。这是420多名女性最后一次向日本东京敬礼,祭奠她们的“神”。之后,十几名成年日本男子,手持尖刀,朝着那些年幼无知的儿童、妇女和无助的老人走去。
一场屠杀自己人的悲剧开始,美丽的河流浸透了日本人的鲜血,420多名无辜平民惨死在自己人手中。前一秒钟他们还一起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下一秒钟他们就躺在血泊中。
420多个无辜的灵魂漂浮在异国的旷野上空,那些高喊“玉碎”的刽子手胆小怕死,却随军而逃。事件发生在麻山,后被称为“麻山事件”。
日本开拓团的最终结局
丧心病狂的日军不仅对中国军民残忍,对遇险同胞也不放过。日本投降前夕,为了加快部队行进速度,强令母亲们扔掉自己的婴儿。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舐犊情深哪里舍得。
部队里的母亲们跪下来恳求军官们不要抛弃自己的孩子,日本女人向士兵们哭喊着饶她们一命。日本军官为了所谓的“大局”,命令士兵将手榴弹扔进了妇女群中。
有的日军甚至命令妇女勒死婴儿,给出的理由是孩子的哭声会引来苏联红军。日军杀害幼童和妇女的事件在其他战场也时有发生。太平洋战争中,塞班岛被美军占领,日军残余像流浪狗一样逃命。
日军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用刺刀押着数千名随军妇女登上了30多米高的悬崖,总指挥南云忠一想让她们以身殉国。
成千上万的日本妇女和儿童正在接近悬崖边缘,许多孩子紧紧地抱住母亲的大腿,哭喊着:“妈妈,我害怕!”女人也紧紧握住孩子的手,大声哭喊:“我不想死!我不想跳!”他旁边的军官很生气地说:“能为皇帝陛下而死是你莫大的荣幸!如果你不敢跳,我们就帮你跳!"
万岁崖
日军的刺刀对准了瑟瑟发抖的妇孺,在士兵的压迫下,这些日本平民全都跳了下去。日本官兵高呼“万岁”,跳下悬崖(日本人称“万岁崖”)。
让我们回到开拓团的话题上,日本难民有的被日本兵杀害,有的死于自杀和瘟疫。黑龙江省方正县,这里曾经有15000多名日本侨民,因水土不服、疾病、战争等原因死亡近万人。剩下的5000人放弃了日本国籍,选择定居中国。
有超过166万来自日本开拓团的移民迁入中国,日本战败后,只有少数人回到了祖国。与无暇顾及侨民的日本政府相比,中国的做法极为隐忍。
日军完全撤出中国,他们开始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工作中。其余的日本难民留在了中国,他们归还了农田、房屋和牲畜等。当难民们没有食物时,他们用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来交换食物,中国大多数淳朴的农民,家里吃不饱饭,但还是愿意帮助日本难民,坚持不接受他们的财物。
日本难民对他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感到内疚,跪下来向农民道歉。为了赎罪,日本难民决定留在东北,帮助中国人民重建家园。
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日本孤儿也被一些热心的东北家庭收留。那些孤儿不到10岁,也有襁褓中的婴儿。他们在中国养父母的帮助下获得了中国国籍,他们开始平静地生活。直到现在,东北地区仍有不少日本战争遗孤的后代。
中国成立后,一些日本遗孤决心回国。新中国没有挽留,开始遣返一部分开拓团的孤儿。中日关系正常化后,在周总理的努力下,一部分战争遗孤回到了日本。
日本政府对这些战后遗孤的态度却耐人寻味,二战后日本民生经济一片荒芜,政府根本无暇帮助这些回国侨民,他们甚至有些顾虑,担心侨民鱼龙混杂。
日本政府仍然象征性地给这些侨民一块土地,命名为“引扬者村”,把所有归国侨民安置在村里,为他们分土地。这片土地非常贫瘠,明显不适合耕种,所以生活在这里的开拓团后代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
几年后,一些日本侨民得出结论,他们还不如留在中国。2002年9月,那些战争遗孤对日本政府的不作为非常反感。600多名开拓团遗孤将日本政府告上法庭,希望法律能维护他们的权利和尊严。
开拓团遗孤提出:希望日本政府能为当年发生的事情(骗他们去中国,战后遗弃他们)道歉,并赔偿6000万日元(336万人民币)。这些开拓团孤儿的血的呐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最后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