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为什么也会高血压(我们为什么会得高血压)
年轻为什么也会高血压(我们为什么会得高血压)在临床上则指以持续性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常伴有心脏、大脑、肾脏、血管等器官或组织生理或病理性的异常。这部分患者病情的特点是: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多年来自觉良好而偶尔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少数患者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发现,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具有遗传倾向。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病”如不特殊标明,一般则只指原发性高血压,即找不到特定原发疾病或者原发疾病不明确的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疾病,占高血压总人数的95%。第九版《西医内科学》对于高血压病定义如下:18岁以上的成年人,在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外,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病”如不特殊标明,一般则只指原发性高血压,即找不到特定原发疾病或者原发疾病不明确的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疾病,占高血压总人数的95%。第九版《西医内科学》对于高血压病定义如下:18岁以上的成年人,在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外,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在临床上则指以持续性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常伴有心脏、大脑、肾脏、血管等器官或组织生理或病理性的异常。这部分患者病情的特点是: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多年来自觉良好而偶尔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少数患者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发现,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具有遗传倾向。
为什么会得高血压?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血压升高是由于血流动力学平衡失调所致,而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的重要因素就是血管的反应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呈高反应状态,因而引起了全身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而此时心脏泵血动力未能相应的降低,则会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
目前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神经学说、肾源学说、内分泌学说等,目前大体认为可能是各种复杂因素综合导致。要想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需要患者配合医生从各个方面整体的、长期的进行调控。
得了高血压会有什么不舒服?
从高血压病的表现来看,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有的甚至没有任何感觉,一般情况下患者可有头痛、头晕或胸闷、心悸等症状。头痛以后项部发紧不适或疼痛、后枕部或颞部搏动感为特点。还有的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耳鸣、情绪易波动或发怒等。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可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发生晕厥。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以损害心、脑、肾等脏器为主的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头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未必成正比,有的患者血压很高也没有症状,有的血压轻度升高就有明显症状。所以不能根据头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断血压的高低。高血压病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和延长寿命将有很大的意义。
高血压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不同,一般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患者,应酌情降至更低。
对所有患者,不管其他时段的血压是否高于正常值,均应注意清晨血压的监测,有研究显示半数以上诊室血压达标的患者,其清晨血压并未达标。
医生建议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并控制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临床疾病的情况,选择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
3、降压药物应用原则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治疗。
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
(1)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并能够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4)治疗方案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供稿:李瑜欣
责任编辑:李镓洧
校对编辑:叶美琪
初审:苏宏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