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沙海老兵故事(沙海老兵记录第一代)
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沙海老兵故事(沙海老兵记录第一代)央视新闻截图“十五团驻和田,万不能调。”一道命令执行一生,十五团官兵在新疆扎下根。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随后王震将军率领的十万大军进入新疆。1949年底,在和田,国民党残余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秘密进行武装叛乱。王震将军命令,二军五师十五团官兵星夜兼程,从阿克苏出发到和田火速平叛。十五团的官兵们用双脚征服了“死亡之海”,走进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这就是我军历史上1800多名战士15天行军755公里,冒死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传奇故事。1949年12月22日和田得以解放。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习仲勋特别通令嘉奖:“十五团进驻和田,冒着天寒地冻,漠原荒野,风餐露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行军记录,特向我艰苦奋斗,胜利进军新疆的光荣战士致敬。”
原标题:留下来就是一辈子 《沙海老兵》记录第一代“兵团人”
《沙海老兵》海报 摄
中新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钟新)1949年,一千八百多名官兵,历时十五天,冒天寒地冻,风餐露宿,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漠,用双脚征服了“死亡之海”。之后仗剑扶犁,扎根大漠,一生无悔维稳戍边,在亘古荒原中创建了绿色家园。这是电视剧《沙海老兵》为我们讲述的一段动人事迹……
一道命令执行一生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随后王震将军率领的十万大军进入新疆。
1949年底,在和田,国民党残余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秘密进行武装叛乱。王震将军命令,二军五师十五团官兵星夜兼程,从阿克苏出发到和田火速平叛。十五团的官兵们用双脚征服了“死亡之海”,走进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这就是我军历史上1800多名战士15天行军755公里,冒死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传奇故事。
1949年12月22日和田得以解放。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习仲勋特别通令嘉奖:“十五团进驻和田,冒着天寒地冻,漠原荒野,风餐露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行军记录,特向我艰苦奋斗,胜利进军新疆的光荣战士致敬。”
“十五团驻和田,万不能调。”一道命令执行一生,十五团官兵在新疆扎下根。
央视新闻截图
留下来就是一辈子
当时新疆军区下达生产命令,全体官兵驻守新疆不吃地方,一律参加生产。十五团驻和田官兵在沙漠里开垦出了五万亩农田和数十个牧场。1952年,毛泽东发布命令:“你们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坚决执行毛主席命令,就地转业,沙海老兵成为了第一代“兵团人”——十四师四十七团军垦战士。
当年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战士们不过都才20岁出头,现如今,大多都被岁月带走,现仍在新疆的只有4名(留守在四十七团的有3名,1名住在乌鲁木齐)。他们就是电视剧《沙海老兵》中的原型人物刘来宝、盛成福、董银娃、杨世福。
伴随着军垦歌曲《中华儿女志在四方》“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哪里有荒原,就让哪里盛产棉粮/哪里有高山,就让哪里献出宝藏!”
1949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先后有数万名全国各地的女青年参军入伍投身新疆,他们与开发建设新疆的老兵们组成家庭,实现了“安下心、扎下根、长期建设新疆”。
央视新闻截图
历史必须铭记英雄不可忘却
耄耋之年的他们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但当年血与火的岁月仍历历在目!
埋骨何须桑梓地!自从1975年第一位老兵在执行任务中牺牲,他们就约定:死后也要在一起在沙漠列队,埋在这个被他们称作“三八线”的地方。这个墓地旁边,就是当年老兵们亲手开垦出的田地。这里结出的和田大枣,格外香甜……
都说兵团的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而这种崇高和价值都是兵团人用血肉之躯创造的骄人业绩。
2009年,时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李卫平少将,走进了和田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四十七团,在这个坚守在沙漠边缘的老兵村落,他被老兵们崇高的信仰和一生的坚守深深感动,饱含真情地写出了报告文学《壮哉,沙海老兵村》,在《解放军报》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同年,由李卫平将军策划,原新疆军区政治部电视中心组织拍摄了三集电视纪录片《壮哉,沙海老兵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真实反映了沙海老兵在解放新疆、建设新疆、繁荣新疆的巨大贡献以及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李卫平将军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沙海老兵的故事整理和创作,3月12日起,央视一套热播二十六集电视纪录片《沙海老兵》以刘来宝、盛成福、董银娃、杨世福等老兵们为原型改编,由李卫平将军担任总顾问和总编剧,原新疆军区政治部创作室著名作家李广智等担任编剧,著名导演高希希担任该剧总导演,汇集邵兵,李依晓,邵峰,于滨、霍青,张玉洁,李雨轩,王磊,佟悦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加盟出演。
故事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一名叫栗峰的老兵在病床上看到一张报纸,报纸上一篇名叫《壮哉,沙海老兵村》的报告文学,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