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北京知青在哪上山下乡(北京知青五十年后重返方当年下乡的农村)
当年北京知青在哪上山下乡(北京知青五十年后重返方当年下乡的农村)宫理业,许小济任运琦,宫理业,朱小皖。宫理业手上抱着的相片就是上面四人的合影。刚到桃园时,我们分别住在老乡家,吃饭集中到大队部。第二年,国家拨专款为知青建造住房。村里为了保证质量,专门派人到河东挑选木材。我们所有的知青也都参加了房子的建造。时至今日,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搬砖,和泥,往房顶上送泥的场景。房子建好后,我们还专门从北京运来了床板。从此我们有了集体的家。这排房共十几间,中间是食堂和储物间。男生住西边,女生住东边。因为我们的房子建在村里最高处的梁上,用水就要轮流从很远的梁下去挑,还要爬很长的坡。对我们尤其是女生来说着实是件苦差事。为此我们还和乡亲们一起在院子里挖了一口深井,解决了用水的问题。1970年10月,我们在房前留下了这张合影。可惜的是,我们走后没几年,这排房就被拆除了,井自然也就填平了。好在还有这张照片留下永久的记忆。前排左起关晓宝,陈绯,任英奇,陈小建,关小华,宫理业,任运奇,
1968年12月19日,同一列火车把我们从北京拉到了山西省原平县原平公社桃园大队,从此开始了我们共同的插队生活。时间荏苒,弹指一挥间,四十八年过去,我们中也有人已远离而去,但往事并不如烟!尽管我们每人在桃园的时间各有长短,后来的经历也不尽相同,但是这段青春时期的蹉跎岁月都会深深地留在记忆中!我们桃园村一共28名知青,分在8个生产队。一队石小抗,刘中南,郭娟郭媛姊妹俩。二队吴小燕,李援朝,李少荣。三队关小华关佐琪姐弟俩,吴笑梅。四队朱小皖,许小济,陈小健,王铁利。五队任运琦,任英奇琦兄妹,宫理业,朱小平。六队李龙海,葛小夏,关晓宝。七队张国风,吴令风,黄娃娃。八队邓英淘,曲守国,张淑媛,陈绯。只可惜当年由于条件所限,没能留下更多的影像。因此这些照片弥足珍贵!一帧帧黑白照片虽不清晰,但却是我们当年的真实写照,记录了我们的青春,纯真和友情!故友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愿他们一切安好!愿我们的友情长存!
陈绯
陈绯,王铁利,陈小健
大队部食堂。现在大队部已不复存在,这是唯一一张当年的照片。在这里我们度过了到桃园的最初时光。开始村里还为我们请了专业厨师王高梁做饭,他高超的厨艺至今令我们难忘。在这里我们还杀了自己喂的猪,我们不懂细水长流,仅三顿饭就造光了,被乡亲们嘲笑为败家子。
刚到桃园时,我们分别住在老乡家,吃饭集中到大队部。第二年,国家拨专款为知青建造住房。村里为了保证质量,专门派人到河东挑选木材。我们所有的知青也都参加了房子的建造。时至今日,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搬砖,和泥,往房顶上送泥的场景。房子建好后,我们还专门从北京运来了床板。从此我们有了集体的家。这排房共十几间,中间是食堂和储物间。男生住西边,女生住东边。因为我们的房子建在村里最高处的梁上,用水就要轮流从很远的梁下去挑,还要爬很长的坡。对我们尤其是女生来说着实是件苦差事。为此我们还和乡亲们一起在院子里挖了一口深井,解决了用水的问题。1970年10月,我们在房前留下了这张合影。可惜的是,我们走后没几年,这排房就被拆除了,井自然也就填平了。好在还有这张照片留下永久的记忆。前排左起关晓宝,陈绯,任英奇,陈小建,关小华,宫理业,任运奇,石小抗。后排左起吴令风,张淑媛,葛小夏,吴小燕,关左奇,李龙海,朱小皖。
前排左起石小抗姐姐,张淑媛,吴小燕,后排左起关佐琪,许小济,吕天健,石小抗
任运琦,宫理业,朱小皖,许小济
任运琦,宫理业,朱小皖。宫理业手上抱着的相片就是上面四人的合影。
宫理业,许小济
宫理业,任运琦,许小济。这是要一起出家还是要上山?
朱小皖和任运奇
任艺(运琦和英琦的侄女)1971年到桃园看望叔叔和姑姑。她所站的地方是朱小皖他们四人花了很大力气开辟的小菜园。小菜园的果实为大家的餐桌增加了不少美食,那可是纯绿色滴!令人惊喜的是尽管知青排房已不复存在,但这片小菜园仍保留至今!
郭媛,李少荣,陈小健,陈绯
陈绯,陈小健,李少荣在我们(我,陈绯,淑媛)房东家院门口的水井旁。
陈小健,张淑媛,李少荣,陈绯,房东的女儿在我们房东家院里。
李少荣,关晓宝,陈小建,张淑媛在房东家房上摘枣儿。
李少荣和陈绯
李少荣上了枣树。
陈小建和陈绯
陈绯在房顶上
夏天到了,我们原来住的小屋太热。房东将西厢房腾出让我们住。这是陈小建,张淑媛,关晓宝,李少荣,陈绯在西厢房窗前。
李少荣,陈小健,陈绯,张淑媛,关晓宝。每人一件大棉袄,这可是除了夏天几乎一天都离不了的法宝,防寒,防尘,当坐垫。
张淑媛和陈小建。多么阳光纯真的笑容!
吴小燕,关晓宝,张淑媛和郭娟在滹沱河的红旗大桥上。
郭娟,任英奇,张淑媛,关晓宝和吴小燕
郭娟,张淑媛,关晓宝和吴小燕
吴小燕,关晓宝,张淑媛和郭娟
陈绯和任英奇。我终生难忘的是,在我因高烧几乎昏迷时,是英奇和曲守国连夜人拉小平车深一脚浅一脚将我送到医院。陈绯专程护送我回北京,在我养病期间给了我很大的关爱。郭娟的家人也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很有可能还有其他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只是那时我处于混沌状态,不为所知。所有这一切深深地温暖着我的心,也使我能及时回到北京得到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遗憾的是英奇和曲守国都已离我们而去。我得以探望病中的英奇,并为她送行,心中略安。与曲守国自桃园一别后再未相逢,没能当面致谢成为我终生的遗憾!
飒爽英姿的吴小燕。当年可是我们当中的佼佼者!干起活来不输小伙子!
陈小健,如今定居在国外。
1992年夏天,我带着孩子回到了桃园。这是和我们的房东一家人。现在大叔已去世多年,大婶还健在,和孩子生活在原平。这个留下我们许多记忆的院子也已不存在了。
当年我,葛小夏和李龙海在第六生产队。这是和六队的老妇女队长闫四女一家。闫大婶对我们如同自己的孩子,关爱无微不至,嘘寒问暖,使远离亲人的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暖!现在她老人家也离开了我们,但她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当年一起劳动,一起嬉戏的小伙伴,都已成家立业,有的都当了姥姥!
和八队的宣宣,双娥一家。
1997年,吴令风,黄娃娃和葛小夏回到桃园看望乡亲们。她们最想念的房东大妈已不在人世。
1997年吴令风,黄娃娃和葛小夏回到桃园看望乡亲们。她们的房东大妈已离世。
房东大妈的老房子
院里堆积如山的金黄玉米,是当年丰收的象征。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已成了乡亲们偶尔调剂口味的细粮。
院里老式的露天厕所还在发挥着作用。
和房东大妈的儿子宣宣夫妇合影。
看望同是七队的喜柱的妈妈。
那时的滹沱河,水少的可怜。
滹沱河边。
王成利和高焕补来北京,部分插友相聚。
2000年5月22日桃园村王成利夫妇来北京,大家相聚在长安大戏院。前排左起张淑媛,陈绯,吴令风,关晓宝,关小华,王成利爱人。后排左起宫理业,朱小皖,石小抗,张国风,李龙海,王成利,邓英淘。
2000年10月沙滩大院发小聚会。在桃园的插队知青合影。前排左起王铁利、关晓宝、吴令风。后排左起李龙海、许小济、邓英淘、朱小皖、宫理业。
2016年9月24日老同学老插友在沙滩宾馆相聚。前排云起关晓宝,张淑媛,陈绯,关小华,吴令风,石小抗,黄娃娃。后排左起刘中南,朱小皖,李龙海,宫理业,吴小燕,许小济
老同学老插友相见,分外高兴。有的别后已40多年未见。大家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聊起青春年少的囧事和糗事,更是不禁开怀大笑!
石小抗1974年3月离开桃园到原平工作。刘中南1970年10月离开桃园当兵。关晓宝1973年离开桃园回北京上学。
朱小皖1972年1月离开桃园到闻喜工作。吴小燕1973年5月离开桃园困退回京。关小华1974年4月离开桃园到轩岗工作。
黄娃娃1971年离开桃园到太原工作。吴令风1974年离开桃园到太原上学。李龙海在村里呆了近六年,是最后一个离开的。1975年10月到原平铁路工作,在原平呆了近20年,可谓是半个原平人了。他每年都回原平和桃园村,和乡亲们联系密切。
许小济1972年5月离开桃园回北京上学。宫理业1975年8月离开桃园回北京上学。
陈绯1971年1月离开桃园。张淑媛1974年7月离开桃园上学。
关小华,郭娟,吴笑梅
徐文义夫妇来北京看儿子。他们的儿子在北京事业做的很成功,替老爹老妈请我们一聚。徐文义是当年的民兵副营长,我们进村第一天就是他带人敲锣打鼓欢迎我们。他和知青都很熟悉,甚至多年后看照片就能叫出名字。
2016年10月27日,徐文义夫妇来京返回原平前,我们在地安门满福楼酒店为他们饯行。
热腾腾的火锅,热腾腾的气氛!
张国风在村里呆了不到一年,但因他个子最高,因此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他不用扁担,双手各提一桶水的形象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印象里。
李龙海在村里呆了近六年,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后来又在原平铁路工作多年,可以称得上半个原平人了。他每年都回原平和村里,和乡亲们联系密切。
徐文义邀请大家有机会再回原平,而且一定要住到他家里。
2017年10月14日,插友几人相聚沙滩“蜀都宾馆”。张国风款待大家,饭后又去他家小坐,缅怀他故去的夫人,也是我们的校友方明。
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