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杭州寄情山水①(毛泽东与杭州寄情山水①)
毛泽东与杭州寄情山水①(毛泽东与杭州寄情山水①)柳浪闻莺“这是柳浪闻莺”,车过柳浪闻莺公园时,在驾驶室的王芳用手指着那藤缠树蔽的大门说,“它原来是宋朝的御花园”。毛泽东脸上露出机敏的笑容和诗人的神情,忽然眨一眨眼,轻松地诵道:“龙盘凤舞到钱塘。”“噢,是这样。”林克望着毛泽东,略微一怔,接着点点头高兴地叹道。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毛泽东对西湖的诗这么熟。遵照毛泽东的意愿,汽车沿湖绕一圈,而后到苏堤登船去湖心亭、三潭印月。汽车爬上一个缓坡,继续向前,穿过丛林,来到一片绿草如茵的开阔地,沿着它的边缘在树木掩蔽下行驶。司机老鲍慢慢地开着,毛泽东仔细地观赏着湖滨的垂柳、假山和突兀的建筑。“西湖历史比较悠久了,湖中有两堤:白堤,苏堤;湖上有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林克游湖的兴致也很高,途中高兴地对毛泽东说着。
杭州虽没有名山大川,却有许多景色秀丽的园林和辉映千古的胜迹。三潭印月、灵隐古刹、吴山天风、曲院风荷、烟霞三洞等,吸引着人们前往寻幽探胜。
西湖图(南宋·李嵩 作 )
1954年春的一天,一溜轿车行驶在湖滨路上。这一天,毛泽东去游西湖,随行的有秘书林克、保健护士吴旭君和浙江省负责毛泽东安全警卫的王芳。“杭州的西湖,据说是我国三十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毛泽东的秘书林克向毛泽东介绍说。
林克有板有眼地说着:“西湖四周群峰逶迤起伏,势若骏马奔驰。古人曾用‘众峰来自天目山……’”
毛泽东脸上露出机敏的笑容和诗人的神情,忽然眨一眨眼,轻松地诵道:“龙盘凤舞到钱塘。”
“噢,是这样。”林克望着毛泽东,略微一怔,接着点点头高兴地叹道。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毛泽东对西湖的诗这么熟。遵照毛泽东的意愿,汽车沿湖绕一圈,而后到苏堤登船去湖心亭、三潭印月。汽车爬上一个缓坡,继续向前,穿过丛林,来到一片绿草如茵的开阔地,沿着它的边缘在树木掩蔽下行驶。司机老鲍慢慢地开着,毛泽东仔细地观赏着湖滨的垂柳、假山和突兀的建筑。
“西湖历史比较悠久了,湖中有两堤:白堤,苏堤;湖上有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林克游湖的兴致也很高,途中高兴地对毛泽东说着。
“这是柳浪闻莺”,车过柳浪闻莺公园时,在驾驶室的王芳用手指着那藤缠树蔽的大门说,“它原来是宋朝的御花园”。
柳浪闻莺
毛泽东侧过头,向窗外望去,果见王芳所指之处,尽是密密的垂柳,迎风摇曳,宛若翠浪翻滚,顿时兴致高了许多。车到映波桥头停下,车门打开,一阵湖风吹过来,清凉中带着花草的芳香。毛泽东从车上下来,仰面向着天空睁大了眼睛。
苏堤是宋朝诗人苏东坡在浚湖时,用湖泥堆筑而成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这条长堤叫作苏堤。
沧海横流,日新月异。千余年过去了,苏堤仍横卧在西子湖上,“苏堤春晓”历代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
苏堤春晓
春末夏初,苏堤烟柳葱茏,莺声呖呖,风光秀丽。毛泽东徜徉苏堤,一会儿举目四望,谈笑风生;一会儿诵读西湖诗词,诗趣盎然。过了苏堤春晓,毛泽东站在望山桥上,遥望明媚阳光下的西湖山水,伫立良久,恋恋不舍,无限深情地对身边的林克、吴旭君说:“环境真美啊!”
到苏堤码头,天色已黄昏,一片暮霭沉沉的景象,从树林间可看到前面的湖水映着微光,显得朦胧、宁静。湖岸,几位服务员将一艘西湖游艇擦拭得干干净净,等待着毛泽东的到来。几分钟后,游艇出航。
湖心平眺
游艇比较大,舱内放着一张桌子,桌上摆着香烟、糖果和茶水。
毛泽东没有在舱内坐下,而是站在船头,呼吸新鲜的湖上空气,游艇飞快地前往三潭印月。他举目四望,欣赏着湖光山色。
从小瀛洲登岸,迎面是一座飞檐翘角的建筑,这里原为浙江先贤祠,奉祀黄宗羲、吕留良、杭世骏等人。穿过先贤祠,就是九曲桥。
九曲桥
毛泽东在杭州工作之余,喜欢爬西湖周围的山,也喜欢在湖边走走,和群众随便聊聊。但为他的安全起见,这种机会越来越少。这一天,三潭印月树影绰约,却少见人迹,显然是警卫人员做了“手脚”。每当这时,毛泽东总显得不高兴,但也很无奈。
当时,朝鲜战争刚结束,国民党特务活动仍很猖獗,警卫们对毛泽东的活动路线、范围、时间等不得不采取严格的安全保密措施。
小瀛洲
过九曲桥,三潭印月的中心绿洲呈现在眼前,透过绿树红花,可以看到左侧有一堵嵌花镂窗粉墙。粉墙中有一圆洞门,上题“竹径通幽”四字。毛泽东眼睛一亮,驻足凝视着清代康有为书写的西湖长联,沉吟起来:
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
霸业销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阴,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
毛泽东手书康有为的西湖长联
读罢,毛泽东驻足片刻,感叹道:“景情融洽,佳作!佳作!可惜康有为的心情灰暗。”并笑呵呵地对林克说,“林克,劳驾你把它记下来,回去研究!”说完又向前走去。
毛泽东很推崇这位曾经领导1000多名举人联合给皇帝上“万言书”,要求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的改良派人物,称赞康有为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特别爱读康有为的《大同书》。
康有为
原来,康有为变法失败,周游欧、美、亚、澳四大洲后,悄然回到杭州,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这副西湖长联。他在联中赞美了西湖的美丽,也流露出变法失败后的消极心态。
来到迎翠轩,这里的建筑均漆为翠绿色,四周浓阴笼罩,环境清静而优雅,游客都爱在此小憩。毛泽东品茗、小憩后,又往前走去。过绿洲,迎面耸立着“三潭印月”碑亭。毛泽东停住脚步,向湖面眺望,亭亭三塔展现在眼前。
三潭印月
这三座原建于宋朝的石塔,高出水面2米,造型别致优美。据说,每逢月夜,燃明烛于塔内,用薄纸将小洞封上,灯光投入水中,宛似月影。此时,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塔影、岛影、云影合成一片,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毛泽东望着岛上花木扶疏、亭阁水榭的美丽景色和“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园林格局,脸上流露着喜悦的光芒和流连的神色。
那个下午,毛泽东非常快乐,忍不住对美不胜收的西湖赞叹不已,完全沉浸在西湖美丽的传说和瑰丽的景色之中。
黄昏来临,毛泽东望了望小瀛洲和三潭印月,才恋恋不舍地上了游艇,踏上了归途。
那是毛泽东最后一次看晚霞映照三潭印月、湖心亭和湛蓝的西子湖。后来,毛泽东也曾多次到过杭州,但再也不曾去游西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