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长扎根基层奉献教育(四川名师促专业发展做幸福教师讲座在德阳市一小举行)
优秀校长扎根基层奉献教育(四川名师促专业发展做幸福教师讲座在德阳市一小举行)最后,旌阳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梅媛强调,工作室要通过本次活动,把教学与思考相结合,把思考与写作相结合,只要大家坚持做一名有高度、有温度、有创新的老师,必将成为专业的幸福的教师。两位专家的讲座,再次点燃与会人员的教育热情,激励大家不忘初心,怀揣幸福,砥砺前行!
四川新闻网德阳11月17日讯(赵刚 钟奇岑 文/图)旌城秋意好,襄教正当宜。11月15日上午,旌阳区梅媛名师工作室“促专业发展,做幸福教师”专题讲座在德阳市第一小学举行。工作室全体成员与来自市区内各小学的近百名语文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学习活动。
活动中,受邀的《四川教育》首席记者余小刚、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的四川省特级教师姚嗣芳分别作了题为《教师的专业思考与写作》、《爱我所爱,做幸福教师》专题讲座。余小刚老师从人类思考的方式、教师专业思考的性质、教师专业思考的内容、课堂教学思考的点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激发了老师们的思考愿望,为教师的专业写作指明了方向。姚嗣芳老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生动形象地从教育要有高度: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要有温度: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要有创新:接近教育的本质三大方面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的幸福。两位老师的讲座,多次赢得了与会教师的热烈掌声。
交流活动中,姚嗣芳老师提出的“真正的师爱必须与职业精神相联系——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对老师们触动很大。爱孩子应该是老师的共性,但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并且老师的爱要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成长,最终还是得落在专业能力上。对生命的惺惺相惜,科学的教育理念,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渊博的学科素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这些缺一不可。像姚老师一样,把学生当孩子,把自己当孩子,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即使学生犯了很大的错误,也不会惊慌失措,更不会一棍子打死。像姚老师一样,不把学生看作是被教化的对象,而是成长中的智者,去激发他们的无穷潜能,但又要牢记“每一朵花的花期是不同的”,用老师的耐心、爱心、宽容之心与信心,去期待孩子们“花开的那一刻”。像姚老师一样,做孩子们可以放心哭泣的防水的双肩,做帮孩子们支撑麻烦事儿的双腿,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乐趣的双肘。不断学习、勇于反思,对于不少正处于成长瓶颈期的工作室成员来说,“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姚老师,她散发的积极的活力、幸福的微笑,老师没有理由不受到感染并把它们传播出去。
教师要做实践者,更要做思考者,余小刚老师的讲座,也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余老师高屋建瓴,指明了将思考与写作相联系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会思考,才能获取专业提升的生产力,会写作,是老师专业提升的必由之途。正如余老师讲的那样,老师的思考,既要有本质思考,又要有实践性思考,还要有思辨性思考;既要思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又要思考教学方式、教学流程,还要思考教学效果、课堂理答、课堂调控等等。梅媛工作室在经典诵读、诗歌教学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需要多思考,特别要从日常教学中去发现问题,尝试去解决问题,多反思,多动笔,让思考与写作成为老师的工作常态,以找到更受学生喜爱、更有实效的探索之路。
最后,旌阳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梅媛强调,工作室要通过本次活动,把教学与思考相结合,把思考与写作相结合,只要大家坚持做一名有高度、有温度、有创新的老师,必将成为专业的幸福的教师。两位专家的讲座,再次点燃与会人员的教育热情,激励大家不忘初心,怀揣幸福,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