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必吃的六种美食(舌尖上的日本九部作品带你品味和食盛宴)
去日本必吃的六种美食(舌尖上的日本九部作品带你品味和食盛宴)基本内容介绍:ISBN: 9787208082687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标题: 历史与现实出版年: 2009-01
古人云:食色性也,但凡人的生命,大抵不离饮食、男女两件大事。一个人对食物的喜好体现着这个人的性格,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则蕴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被称为弹丸之地的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却培育了大和民族去芜存菁的眼光,节制简约的风格。日本菜用功精细,口味独到,他们对食物的态度也正反映了严谨、极致、典雅的民族性格。
本书单选择的九本书与你一道追溯日本料理渊源,探寻日本饮食文化,了解用餐礼仪,借一缕茶香,取新鲜寿司,品清酒滋味。当然如果你有机会去日本,也可以按图索骥,亲自品味当地美食,领略背后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意蕴。
1.《日本料理的社会史》——溯源和食,品位日本
作者: 徐静波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历史与现实
出版年: 2009-01
ISBN: 9787208082687
基本内容介绍:
《日本饮食文化》上溯数千年前的绳文时代,下至当今日本社会,对于诸种日本饮食都有详细论述,又融入作者在日本的生活体验,翔实生动。透过饮食的表现来探讨其内在的文化意蕴以及饮食文化与其他文化领域的关联性,揭示日本文化在与东亚大陆文化密切关联的同时也逐渐演绎出自己的独特性这一事实。
评价:
它是一本饶有趣味、积极探究日本饮食渊源与文化传统的研究著作,是日本民族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意识的缩影。
——网友 旧居(来源)
本书所引据的典故出处,多于中国历史相连,因此追溯日本料理文化渊源,也是回望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华古代饮食因缺乏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的内在自省而逐渐堙没于历史长河中,日本料理却将文化与历史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3.《用筷子夹出美味》——礼仪之美,饮食之养
作者: 陈弘美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日餐、中餐礼仪
出版年: 2012-6
ISBN: 9787108039828
基本内容介绍:
欧洲有句话说:和你吃一次饭,就看得出你母亲的脸。日本有句话说:从拿筷子的样子,就知道你的出身。本书作者国际礼仪专家陈弘美女士从“女性气质培养”视角出发,关注礼仪的细节,从最基础的常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日料的用餐礼仪。
评价:
礼仪是个人信用度的指标。
——张荣发(台湾企业家)
本书由日本料理走进日本文化,了解日餐礼仪,才能更好地享受日本料理,深层感受日本文化和美学。
——井上裕(日本参议院前院长)
我们一般认为“日料也是用筷子嘛,就和吃中式料理一样吧”,然而这本书告诉我们日式料理和中式料理有着天壤之别,以中式料理的吃法吃日式料理就错过了日本料理的形而上之美。了解日本餐桌礼仪,享受日本料理时,就不再只是个“咀嚼运动”,会更深层感受到日本文化和它的美学,使全身细胞都在参加宴席。
4.《日本料理》——老饕漫笔,吃谈忆品
作者: 蔡澜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副标题: 蔡澜谈日本
出版年: 2009-1
ISBN: 9787807137061
基本内容介绍:
《日本料理》是“蔡澜谈日本”的四个系列之一,是关于日本美食的视觉盛宴。代表日本料理的菜,其实并不用“料理”,只是将生鱼切成一片片上桌;对日本人来说,吃“寿司”也是极为奢侈的,因为每一件都是“时价”,到不熟悉的店,随时像鱼一样被斩成数块……蔡先生写了关于日本料理的种种,如何如何好吃,如何如何与众不同,活色生香,读来馋涎欲滴。
评价:
蔡澜的文笔有镜头感,多白描,少议论,一饮一啄,摇曳生姿,风趣横生。一篇一篇读下来,开眼界,长见识,还解馋。可得日本饮食风情,让人产生一种微醺的陶醉感。
——《读者(原创版)》刘宜庆
与其说是美食推介,倒不如说是暖人心的小品。实实在在的故事,给人带来的不只是喉头咽下的涎水,更是心头泛上的一缕温情。
——网友 大脸猫爱吃鱼(来源)
对于不了解日料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作为入门读物。而有基础的读者则能看出笑点和共鸣,为蔡澜的见多识广和信手拈来折服,那种吃了很多年的骨灰级食客的底气。饮食是有境界的,在书中,蔡澜俨然化成了一位侠客,手起刀落、快意恩仇,编制起日本料理的美食江湖。
5.《寿司品鉴大全》——寿司之艺,源于初心
作者: [日] 小野二郎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译者: 赵怡凡
出版年: 2011-3
ISBN: 9787538168310
基本内容介绍:
现年86岁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被称为“寿司之神”。在日本地位崇高,“寿司第一人”的美誉更远播全世界。本书将带我们进入寿司的世界,除了味道的至上享受,寿司能带给我们的还有制作工艺的唯美享受与沉淀了许久的绵长文化历史。
评价:
这是“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的餐厅,有着令人永志不忘的美味。
——《米其林指南》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你让人敬重的关键。
——小野二郎
世界级交响乐作曲家吉松隆说过,所谓才能,就是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的能力。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本雅明笔下的远古的匠艺精神在这里得以延续。阅读这本书时,仿佛看到了已经耄耋之年的小野二郎站在吧台后面专注手中的鱼贝、米饭,将寿司一个个地放在餐盘上,举重若轻,一丝不苟,像个勤勉的国君,用整个日本的民族精神滋养着寿司。
6.《边走边啃腌萝卜》——旧味不再何处还乡
作者: 妹尾河童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蔡明玲
出版年: 2011-4
ISBN: 9787108035905
基本内容介绍:
本书为妹尾河童上世纪80年代应朝日新闻社《周刊朝日》之约撰写的旅行随笔。河童此行是以日人饮食生活的原点腌萝卜为线索,从东京都出发,北至北海道,南抵鹿儿岛,西达鸟取。河童讲述的几个普通村庄的故事,见证了日本人的勤奋和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乡村生活,而河童友人受其嘱托写来的海外腌萝卜报告,也令人依稀感受到日本移民的乡愁。
评价:
你以为会看到日本各地腌萝卜的大PK,但河童这个老顽童时不时跑题,研究盐是怎么晒出来的还算正常,毕竟腌萝卜少不了盐;最离谱的一次是扯到洗肾。他的逻辑是:腌萝卜吃多了,摄入盐分过多,会不会对身体有害?像他这样东拉西扯,还真不容易闷到睡着。
——《新周刊》深夜读书
腌萝卜之于日本人,犹如泡菜之于韩国人。从小小一根腌萝卜,我们得以窥见河童和他笔下的日本人,一丝不苟地做腌萝卜,一丝不苟地品腌萝卜,一丝不苟地生活着。
——《南方都市报》骆仪
一遍看完以后,除了想吃腌萝卜以外,还很想再从头翻看一遍,虽然书里写的是那么小而无用的事。因为食物这东西,实在是太容易勾起乡愁了。
——《新京报》鲍鲸鲸
这本书堪称腌萝卜的田野调查,妹尾河童时而离题万里时而风趣搞怪,在他笔下各地的腌萝卜呈现出不同的风情。我想起看过的一部电影《完美感觉》中说过,味觉在人的大脑中和记忆连在一起。从河童的讲述中,腌萝卜被一次次地啃进肚里,随之咽下去的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化不开的浓浓乡愁。
7.《日本清酒赏味志》——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者: 刘美华
出版社: 积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 2003-09
ISBN: 9789867863195
基本内容介绍:
本书是第一本国内制作的清酒书,为清酒爱好者量身打造,提供最实用的入门知识与最具参考性购买指南。全书分成三大单元:第一单元为清酒入门的基础知识;第二单元由日本著名清酒品酒家精选优质酒厂和好评产品,让读者可在最短时间内挑选出想买的酒;第三单元则是日本著名酒厂的访问,透过实地探访的介绍,让读者充分了解著名酒厂的酿酒精神与特色。
评价:
图片印刷精美,全书色调养神,最重要的是资料编排清除利落,一步步的由酿造至品尝,绝无冷场,内容细致。
——网友 b33(来源)
清酒,没有白酒的辛辣、啤酒的肥腻、黄酒的厚重,也没有葡萄酒的强势,却清淡高雅回味悠长。让我想起小津安二郎电影《秋刀鱼之味》里的山平,跪坐在榻榻米上,慢慢地拿起酒杯,一仰脖,生活的苦乐心酸便全都融入酒中,喝进肚里。只剩下淡淡的情绪与静止的时间。
8.《茶之书》——一盏清茗禅意深
作者: 〔日〕冈仓天心(Kakuzo Okakura)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副标题: The Book of Tea
译者: 谷意
出版年: 2010
ISBN: 9787547400913
基本内容介绍:
冈仓天心在20世纪初旅英美期间,意识到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荒谬的想法及误解,因此相继用英文写下《东洋的理想》(The Ideals of the East,1903)、《日本的觉醒》(The Awaking of Japan,1904)、《茶之书》(The Book of Tea,1906)被并称为冈仓天心的“英文三部曲”,三部作品中,《茶之书》的影响最大,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多种译本,并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该书在为冈仓天心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也向西方世界谱写了一曲意味深远的以“茶道”为主题的“高山流水”。
评价:
我们可以欣赏日本茶道的美,我们可以共同品味艺术殿堂里的人类思想与艺术的精华,然而,当冈仓天心满怀深情的守护“大和之心”时,难道我们不也应当好好守护我们的“中华之心”?
——蔡春华(冈仓天心研究著名专家、学者)
冈仓天心的《茶之书》,把世俗形下的饮馔之事,提升到空灵美妙的哲学高度,甚至视为安身立命的终极信仰。
——台湾作家 蔡珠儿
《茶之书》,是使日本文化走向世界的书,能让日本人以及东方人认识自己的文化。
——日本文化观察家 李长声
茶道起于中国,日本的茶道实际上是承继了宋文明。“纯粹洁净中的融洽和谐,宾主酬酢的微妙交流,依循古礼的行止进退,以及其间平添的浪漫之情,都是茶道的无言教诲。”茶道俨然成了日本文化精粹的体现。这本书在有限的篇幅中,将茶道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旨意娓娓道来,读后如饮下一碗香茗,清香入骨,沁人心脾。
9.《深夜食堂》——人生百味,料理温柔
作者: [日] 安倍夜郎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译者: 陈颖
出版年: 2013-1
ISBN: 9787540459246
基本内容介绍:
一脸凶相的人其实有着一颗柔软的心,总也不红的女歌星命运多舛,嘴巴毒辣的海苔控爱女心切,外表冷酷的男优也有解不开的心结,立志要瘦的胖妹为何越减越胖……这些温情动人的市井故事,都在大都市巷弄里一个从深夜开始营业的食堂上演,每个故事都配着简单美味的家常菜,时而温馨时而忧愁,不仅散发料理的香气,也洋溢着最质朴的人情味,总让人看着热泪盈眶。
评价:
对“深夜食堂”的主人和客人来说,庸常生活之外的相遇,都是梦境,或长或短,或主或宾。
——作家 韩松落
最平凡的食物里,永远能品尝到最不平凡的百味人生。
——《舌尖上的中国》总编导 陈晓卿
午夜12点,报时钟响起,城市的一隅,属于一家食堂的时间开始了。老板脸上有条刀疤,经营方针是“想吃什么,我就做给你,只要是当天有的食材而我又会做。”各种各样的人在这里相会,他们抖落一身疲惫,点上一份茶泡饭或是炸猪排或是味增汤,喝着小酒,吃着自己钟情的食物,讲故事便开始了。和熟人说假话,和陌生人说心里话,我想这正是深夜食堂在这个陌生冷漠的世界存在的意义,也正是日本料理的温柔所在。
结语:
文化是贮藏民族根性记忆的容器,饮食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赛义德的《东方学》给我们敲响警钟,在全球一体化、东方文明逐渐被西方文明同化的今天,在保留民族传统与吸收异邦文化之间如何达到一种平衡,我想日本料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作者:YoYo
-还算是个有趣的人
日料爱好者
更多高质量书单书评,请关注书啦圈:
新浪微博:@书啦圈
shulaquan
网站:百度“书啦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