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禹治水是不是神话故事(是神话传说还是真实存在)
揭秘大禹治水是不是神话故事(是神话传说还是真实存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战国历史的果尔丁也认为,大禹和大洪水的故事不太可能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描述。这也在重复着国外历史学家对于夏朝的疑问。 美国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学家莎拉认为,4000多年前可能爆发过多次洪水,但《山海经》中描述的大洪水是一个神话,而不是一个历史事件。这便是大禹治水的传说。 那么,“大禹治水”究竟是史实,还是传说? 西汉的司马迁,认为《山海经》内容过于荒诞无稽,不可作为历史资料来参考。清朝的《四库全书》更是把此书列入了小说类。
公元前2000多年,一场毁灭性的洪水泛滥于整个中国,人民的家园被毁,只能勉强在山洞里蜗居,在大树上建巢。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尧帝指派鲧(gun)带领大家去治理,鲧治理了九年没有什么成效,反而洪水更加的泛滥。
后来尧帝一老将皇位禅让给了舜。舜通过巡视,发现鲧治水不利,就把鲧杀死在羽山(一说流放到羽山)。
舜便让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最后大禹凭借疏通的方法,彻底治理了洪水泛滥的问题。禹因治水有功,受到百姓爱戴,舜晚年把黄帝禅让给禹,禹传位给部落一位贤德之人,但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篡夺了黄帝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从此禅让制被废除,世袭制开始。
这便是大禹治水的传说。
那么,“大禹治水”究竟是史实,还是传说?
西汉的司马迁,认为《山海经》内容过于荒诞无稽,不可作为历史资料来参考。清朝的《四库全书》更是把此书列入了小说类。
美国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学家莎拉认为,4000多年前可能爆发过多次洪水,但《山海经》中描述的大洪水是一个神话,而不是一个历史事件。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战国历史的果尔丁也认为,大禹和大洪水的故事不太可能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描述。这也在重复着国外历史学家对于夏朝的疑问。
而国内科学家也表示,并不是大禹治水多么伟大,而是由于在大禹在位时,气候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的变好了,同时呢雨季也正常化了,所以大部分植被都开始恢复,洪水灾难随着气候的改善而变好了,大禹仅仅是因为运气好,毕竟如果历史是真实的话,刚刚会造石器的古人,没有那么大的伟力,同时也没有那么高深的头脑。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尚书·虞书·益稷》篇云:“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尚书也记载着同样的事情。
《韩非子·五蠹》记录了大禹亲自拿着治水工具不辞辛劳地带领大家治水的故事……
《史记》、《左传》、《尚书》、《诗经》、《孟子》、《墨子》、《庄子》,还是《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太平广记》、《楚辞》均记载大禹治水,说法基本一致。
最近,北京大学的考古、地质学家们用放射性碳测年法对在地震中丧生的三名儿童的遗骸进行检测后,确定了大地震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920年。而他们对位于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积石峡所做的洪水模拟重现显示:在同一年确实发生了大洪水,摧毁这整个聚落的正是随后而来的积石峡山洪和黄河大洪水。他们认为,古人对创世纪般的大洪水和“大禹治水”的描述“很可能是基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自然事件”。
由于先秦时代许多典籍都记载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而今天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们的不懈研究已经确定了一场足以毁灭华夏大部分聚落的大洪水的存在。那么,“大禹治水”就有可能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但无论大禹治水是历史还是神话,大禹治水的故事,永远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大禹为民造福的品德,永远值得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