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55岁(50岁刘邦正于寝宫翻云覆雨)
刘邦55岁(50岁刘邦正于寝宫翻云覆雨)这天,刘邦逛到樊哙的摊子上,点了好酒好肉,大快朵颐。二人初识之时,刘邦只是一个小亭长,四处闲逛,身无分文。可面对樊哙,刘邦只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把他打发走了。由此可见,樊哙在刘邦心里的地位,可见一般。樊哙,是个粗人,出身并不高贵,以卖狗肉为生。
“沛公切勿沉迷美色!”
这是樊哙闯入寝宫后,对刘邦说的第一句话。
眼见自己的好事被打断,刘邦气不打一处来,一边整理自己的着装,一边听樊哙的“训斥”。
按照常理,这情况任谁来了,轻则被打40大板,重则脑袋搬家。
可面对樊哙,刘邦只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把他打发走了。
由此可见,樊哙在刘邦心里的地位,可见一般。
樊哙,是个粗人,出身并不高贵,以卖狗肉为生。
二人初识之时,刘邦只是一个小亭长,四处闲逛,身无分文。
这天,刘邦逛到樊哙的摊子上,点了好酒好肉,大快朵颐。
吃完后,抹了一把嘴边的油,站起身来,摆摆手就准备离去。
边走边扬手:“等我发达了,就给结一年的狗肉钱,还外送你一个铺子!”
随后留给樊哙一个潇洒背影,坦然离去。
因为樊哙身形高大,长相凶恶,平时没人敢赊账,刘邦可谓是第一人。
而且刘邦给他的感觉,大气又豪横,心里犯怵,认为他不是一般人,便由他赊账。
一来二去下,二人竟成为好友。
公元前209年,刘邦揭竿起义,而樊哙因为威猛的身形与强大的战斗力,也被刘邦收编,与他一同领兵反叛。
据史料记载,以起兵为始,樊哙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战绩高达176人。
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持有这种战绩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在当时,人们甚至将他与项羽放在同一地位。
不仅如此,樊哙作为主将领兵时,占领过5座城池,平定了6郡、52县。
不夸张的说,没有樊哙的辅佐,就没有刘邦的今天。
甚至没有樊哙,刘邦早就命丧黄泉。
公元前206年,刘邦赴约鸿门宴会。
在宴会上,刘邦形势危急,那锋利的剑头直指刘邦脑门,稍有不慎,便身首异处。
可陪同刘邦的,只有张良一人。
张良孱弱,一介书生,靠脑力劳动,所以并没有什么战斗力,没有能力救刘邦于水火之间。
于是他趁解手之际,悄悄离开营帐,找到樊哙,请求帮助。
樊哙听闻刘邦身处险境后,二话不说,孤身一人,持盾就挺入营帐。
而项羽的守卫将军们,拦不住一个持盾的樊哙,各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甚至被那大盾挺出几米远。
与项羽面对面后,樊哙也丝毫不惧,瞪大充满血丝的双眼。
项羽见状,不知是看他是个好将士,有意将其收编到自己的队伍中,还是敬佩他孤身一人闯入帐中,只为救沛公于水火的勇气。
项羽竟好酒好菜的招待他,还听樊哙对他的一番训斥,就像老师教育不听话的孩子一般。
而项羽,只是低下头,默然不语。
在鸿门宴后,刘邦成为汉王,而樊哙,升为列侯。
不仅如此,还将吕后的亲生妹妹许配给他,自此以后,二人不仅是兄弟,还是连襟。
却不想,这一层连襟关系,使得刘邦暗下杀心。
公元前195年,刘邦临终时,在病床前悄悄嘱咐道:“定去将樊哙除掉!”
当时,吕后和刘邦早已被划分为两大阵营。
而樊哙作为吕后的小舅子,理所当然被划分至吕后的阵营。
可心思单纯,一心想为刘邦打江山的樊哙此时还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不知道刘邦早已暗下指令,要他性命。
还好当时的执行之人陈平,因为害怕吕后的势力,再加上眼见刘邦的时日不多,害怕自己执行完任务后,吕后找他算账,于是将此时一拖再拖。
事实证明,陈平是对的,刘邦几日后便撒手人寰,而陈平也因此留住一条性命。
病床上的刘邦,早已忘记了当初樊哙舍命救援的恩情,也忘却了几十年来二人一同奋战,打下江山的点滴。
那时的刘邦,就像是活在政治棋局上的棋子。
没有与人的情谊,只有阴谋,只有权力。
也许坐拥帝位后,刘邦衣食无忧,美人在旁,美酒在手。
但此时的他,就像是一具空壳,腹黑且狠心。#夏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