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忆温庭筠(花间词祖温庭筠)
江南忆温庭筠(花间词祖温庭筠)“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时过千年,问世间,又有几人能参透他的心事呢? 温庭筠自己都没想到吧,不经意间,竟开创了花间词派,百年后的婉约派,以至民国的“鸳鸯蝴蝶派”,可是得了他的真传么? 这位柔情万种,身世凄凉的才子,既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五律名诗传世,又有“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极致美句,为宋词、元曲的兴盛,照亮了深邃的夜空。 人称温词“深美闳约”“婉约细腻”,国学大师王国维谈及温庭筠,以“画屏金鹧鸪”称之。
温庭筠能从唐代文坛李杜双峰横绝,众人峰峦叠嶂中,脱颖而出,与李白、杜甫、白居易并称唐代四大乐府诗人,证明其颇有过人之处。
只不过,后世更喜欢他的词,誉其“唐代第一词人”。
他确实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这位柔情万种,身世凄凉的才子,既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五律名诗传世,又有“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极致美句,为宋词、元曲的兴盛,照亮了深邃的夜空。
人称温词“深美闳约”“婉约细腻”,国学大师王国维谈及温庭筠,以“画屏金鹧鸪”称之。
温庭筠自己都没想到吧,不经意间,竟开创了花间词派,百年后的婉约派,以至民国的“鸳鸯蝴蝶派”,可是得了他的真传么?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时过千年,问世间,又有几人能参透他的心事呢?
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想不到遣词华丽的温庭筠,发一声狠,会以一个“恨”字抒怀。
谁会令他如此失态?是怀才不遇的幽怨,还是情场失意的衷肠?
大概两者兼之,叠加的心伤,才会让他恨到天涯吧。
温庭筠生于晚唐乱世,屡试不第,却又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又不受约束,纵酒放浪;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为了生存,他放下身段,求赏识自己诗文的杜牧,向朝廷引荐。
可他太格格不入了,庙堂之高,又怎能容得下桀骜不驯呢?
天妒英才,夙愿难圆。他恨起月、风和云,不解其志,怨起远方心爱的女子,感受不到他的浓浓思念。
是否有人告诉他,像他这样的人,注定要流浪的吧。
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有些爱需要一生铭记,恨,却假装遗忘。
于是,“花间词祖”如花似叶,秋风来时,便落入水中。
一朝入水,一世漂泊。
据传,这首词深得唐宣宗喜爱,却也给温庭筠带来厄运,导致他累试不第。
《菩萨蛮》是当朝宰相令狐绹让温庭筠代写的,共计二十首。见皇上欣赏,他要求温庭筠绝对保密。结果,温庭筠在酒后将此事泄露出去,招致令狐绹嫉恨,断送了他的仕途。
与李商隐相比,温庭筠的情商差得很远。“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寄令狐郎中)自比多病的司马相如,李商隐将令狐绹的马屁拍得那叫一个舒爽。
自然,李商隐屡得权相荫顾,日子过得也算吉祥,可怜的温庭筠却只能流落四方。
河传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跳跃的画面,活力的动感,这在漫庭筠的词中别具一格。清新自然,极富感染力。
《河传》一词,不看作者,以为是元曲,细品,像极南朝民歌。
温庭筠的才情可见一斑。
晨雾渐渐散去,江边的荷塘里,传来少女的莺声燕语。吸引着少年,驻足观看。
几位衣着光鲜、青春靓丽的少女,欢笑着在水中采莲。
少年看痴了,心乱不已,想上前搭讪,却不知如何开口。
终是害羞,只好呆呆地遐想,独自暗恋。
好一番少年情思萌动的景象。简短精致,独特的韵律,无法替换,
又像山泉一般清澈,抑扬顿挫,饱满丰盈,带着些许青涩,悠悠怀想。
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传统评论中,温庭筠的词多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但被历史误解的是,他真正擅长的是清疏明快、流丽自然而又富于情韵的小令。
他大半生都处于流离失所,或寄人篱下的窘迫的人生状态。为了糊口,他发挥精擅音律的特长,多与乐工歌伎往还。
由于他成功地将格律音韵与曲调节奏融为一体,被后世称为“花间词祖”,影响民乐发展千年,袅袅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