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狼屋定格动画(豆瓣8.1的定格动画)
电影狼屋定格动画(豆瓣8.1的定格动画)电影拍摄用到了足足65000副手绘油画,耗时相当巨大,几乎等同于人力堆积成的艺术品。以及去年掀起一股梵高风潮的艺术电影《至爱梵高》也采用了这种过程繁复的拍摄手法,虽然比不上《犬之岛》宏大的场面,但足够精致。电影诡异的画风、阴暗的叙事氛围、奇妙的定格动画形式,一下子就把红颜秀影的胃口给吊住了。说到定格动画,热衷去电影院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今年四月大热的动画电影《犬之岛》正是一部定格动画作品。
陷入短暂剧荒的红颜秀影在翻阅各大网站的新片时,意外发现了一部令人又惊又喜的动画电影——《狼屋》。
电影由智利与德国合作拍摄,曾入围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在“动画届的奥斯卡”法国安纳西动画电影节获得了评委荣誉奖。
电影比较冷门,但在豆瓣颇受好评,获得了8.1的高分。
烂番茄的新鲜度达到了100%。
电影诡异的画风、阴暗的叙事氛围、奇妙的定格动画形式,一下子就把红颜秀影的胃口给吊住了。
说到定格动画,热衷去电影院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
今年四月大热的动画电影《犬之岛》正是一部定格动画作品。
以及去年掀起一股梵高风潮的艺术电影《至爱梵高》也采用了这种过程繁复的拍摄手法,虽然比不上《犬之岛》宏大的场面,但足够精致。
电影拍摄用到了足足65000副手绘油画,耗时相当巨大,几乎等同于人力堆积成的艺术品。
定格动画又名逐帧动画,其原理即将每帧不同的图像连续播放,从而产生动画效果。
最基本的制作方法是利用相机作拍摄工具,为主要对象拍摄一连串的相片,每张相片中拍摄对象作小量移动,最后把整辑相片快速地连续播放。
(每秒大约需要24张相片)。
纸板、黏土、橡胶、木偶都是常见的拍摄对象。
也就是说,定格动画电影的制作需要具体到每一帧,费时费力。
但往往能呈现出非同一般的视觉效果,定格动画的魅力就在于此。
顺便一提,你们的童年回忆之一,《阿凡提》也采用了这种拍摄手法。
阿凡提是用木偶拍摄而成
而《狼屋》这部75分钟的电影更是把这种表现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小屋内的日常场景摆设像是获得了生命力一般缓慢移动,
其中所有细节都是靠逐帧的画面一点点展露。
(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逐渐加载的游戏场景)
定格动画还可以随意做出各种夸张、扭曲的形变,而形变过程中诡异的画面也带来一种惊奇的感受。
少女的面部有一瞬间的扭曲
下面,就请欣赏一个比恐怖片还恐怖片的镜头。
别忘了,《狼屋》在豆瓣的评分处可是标着“好于97%的恐怖片”。
看完这部电影,红颜秀影的心理阴影面积几乎成倍扩张,这比什么《笔仙》《碟仙》《京城XX号》之类的国产恐怖片吓人多了。
请做好心理准备。
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位名叫玛利亚的小女孩因为不肯服从智利的极端组织「尊严殖民地」的命令,不愿杀死“小猪”,又忍受不了100天不能说话的惩罚,便一路逃离到一座小房子中发生的诡异故事。
想要看懂这个故事,就必须先从这个智利恶名昭彰的异端组织「尊严殖民地」说起。
「尊严殖民地」是二战后纳粹战犯从德国逃亡到智利,在一片农场上建立起来的可怕殖民地。
里面奴役了大量儿童与成人,孩子生下来就被带离父母身边,由尊严殖民地统一抚养。并且建立了性别隔离区,禁止成年男女之间的各种情感关系。
出于恐惧,叛逃者少之又少。
里面的居民没有尊严和自由,甚至连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殖民地最大主犯保罗.沙弗的罪行包括虐待儿童、酷刑折磨、残酷屠杀与人体实验。
「尊严殖民地」既是保罗·沙弗的独裁乐园,更是个令人恐惧的反乌托邦式存在。
这个殖民地的历史由来足够令人毛骨悚然。
而这读来就头皮发麻的可怕事实就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离我们并不算遥远。
小女孩玛利亚逃出殖民地,带着她的两只小猪,躲避“狼”的袭击,将小屋当成了新的避难所。
玛利亚与小猪
玛利亚精心喂养着两只小猪,又安慰它们不要害怕。
现在已经安全了。
电影的开头还颇有几分童话故事的韵味。
可爱的小女孩带着它的宠物无忧无虑地生活。
我差点就要以为自己走错片场,走到格林童话或者迪士尼的片场了。
(除了画风还是有点诡异)
玛利亚与自己的小猪玩起了“假扮人类”的游戏,把小猪的前蹄改成手,后蹄改成脚。
看似天真而有童趣。
似乎只是另类的“过家家”。
注意看小猪伸出的“手”
然而温馨、可爱的场面维持了不到一分钟,令人恐惧的一幕发生了。
小猪的蹄子伸长,就像人类的四肢一样,然后站了起来,四肢行走,又立刻蹲了下去,蹲伏在地。
配合上浓郁的血色笔触,画面立马就跟所谓的温馨童话不搭边了。
这里的小猪看起来太像匍匐在地的人了
此刻的我,哪怕联想到尊严殖民地的历史,也只是略微感到压抑。
故事还在继续。
小女孩玛利亚送给两位小猪衣服作为圣诞节礼物,又给它们起了名字。
Pedro和Ana。
——他们不会说话,而且看起来不比猪聪明。
——他们有着野兽般的黑瞳。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
“他们”?
“不比猪聪明”?
这些话是怎么回事。
原本趴伏在地,低着头的两只猪在穿上衣服之后,居然显现出人的本来面貌!
稍大一点的“猪”变成了一位黑发少女
原来,玛利亚身边的两只“猪”并不是猪,而是丧失了尊严的人!
是丧失了尊严,匍匐在地,形同家畜、衣不蔽体的人!
而玛利亚亲切而又充满童真地说道,
——对小一点的猪,我起了Pedro这个名字。
——大点的猪,则叫Ana。
——我把这两个名字给了他们。
——我给了他们尊严。
我给了他们尊严。
这句话在我脑海中久久回响。
玛利亚的这句话也打碎了我对电影仅存的美好幻想。
这并不是所谓的生还者逃离魔掌,重新找回幸福生活的田园牧歌式的童话。
玛利亚也并不是无辜、可爱的小女孩。
她直接称呼她的同类“猪”。
把自己赋予名字的行为当成给予尊严,
而没有考虑过,眼前的“猪”生而为人,本就拥有尊严与人权。
我带着愤怒和不解继续看着电影,想为玛利亚这个曾经看似无辜的小女孩找到一点辩白的理由。
玛利亚给“小猪”Pedro念了一个关于“狗与房子”的故事。
这其实就是玛利亚与尊严殖民地的故事。
殖民地的掌控者抚育玛利亚,对玛利亚循循善诱,让玛利亚这条顽皮的小狗听话,按规定做事。
最重要的是,不要试图逃跑。
而现在,玛利亚又反过来劝诫新的受害者,让他们听话。
制定各种训导的规矩,在饭桌上让他们做这做那。
某种程度上说,玛利亚可不就是一条“牧羊犬”。
玛利亚在饭桌上的训导
墙上突然出现了诡异的眼睛盯着玛利亚。
惊悚的巨眼
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 ——尼采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更不用说,玛利亚在“深渊”中成长,她的世界早就与深渊融为一体。
玛利亚的心渐渐被另一个更可怕的声音主导。
响起的声音便是殖民地里不断灌输给玛利亚的,让她把同类看做“猪”的可怕观念。
——你不能照顾那些猪,但我可以。
——我知道如何照顾他们,让我进去。
在玛利亚的描述中,这个畸形古怪的家庭似乎处于一种乐融融的和谐。
——他们看起来很开心。
(看起来明明一点也不开心!)
Ana说着:“今天我开心地起床,帮玛利亚准备了晚餐。”
起床就做晚餐,已经语无伦次了吧!
阴森、可怖的布景和沉郁的氛围都昭示着玛利亚已然陷入半疯癫的状态。
这个流着血泪的猪头着实吓人
最后,玛利亚被侵蚀,彻底成了另一个“独裁者”。
狼屋里的女孩,变成了狼。
她回到了殖民地,照顾更多的“小猪”。
尊严殖民地就是一个独裁者酿造出来的、彻头彻尾的悲剧。
因此《狼屋》也就是这样一个无比悲伤、压抑,令人感到无限恐惧的故事。
胜过97%的恐怖片。
因为人心远比任何妖魔鬼怪都来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