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趴在腰踏门上的留守阿婆清光绪九年(1883)出版的《松江方言教程》一书中,有“绞圈房子”的记载:“五开间四厢房个一绞圈房子,自备料作,包工包饭,规几好银子末,肯造个者。”据悉这可能是最早记载绞圈房子的文献。俯瞰绞圈房子“绞圈房子”曾是代表性的上海民居石库门建筑出现的历史较短,而且分布地域仅限于市区一隅。据现有史料,至少早在明末清初,上海地区就有了“绞圈房子”的民居建筑;而且遍及上海市内市郊,是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民居。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1)

说起具有上海特色的建筑,不少人会说是石库门。其实石库门是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渐渐形成的,所以造型中西合璧。它成为近代上海民居的象征,不过一百来年历史。更有上海本地建筑特色的民居,是名叫“绞圈房子”(音gao,同“绞链棒”的“绞”)的本地住宅,它至少有三四百年历史。

绞圈房子可能对于很多市民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TA名字的由来、有哪些建筑特色、现在哪里还能看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探寻这种地地道道的沪渎老民居。

.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2)

位于浦东周浦的绞圈房子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3)

俯瞰绞圈房子

“绞圈房子”曾是代表性的上海民居

石库门建筑出现的历史较短,而且分布地域仅限于市区一隅。据现有史料,至少早在明末清初,上海地区就有了“绞圈房子”的民居建筑;而且遍及上海市内市郊,是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民居。

清光绪九年(1883)出版的《松江方言教程》一书中,有“绞圈房子”的记载:“五开间四厢房个一绞圈房子,自备料作,包工包饭,规几好银子末,肯造个者。”据悉这可能是最早记载绞圈房子的文献。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4)

趴在腰踏门上的留守阿婆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5)

绞圈房子

据《浦东地方志·浦东老地名》中《大绞圈的由来》介绍,浦东三林镇临浦村的“大绞圈”,其得名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清咸丰六年(1856),当地人薛成山夫妇俩育有4个儿子,为了盖新房想到经商,于是他去浦西贩米来浦东卖。一天在浦西一家米行与出走的妻子相遇,妻子见状以银元资助。有了钱,薛成山购进砖瓦等料,扩大了建造规模,很快造好了绞圈房子21间(为其长子多造了一间)。一般人家的绞圈房子大的20间,小的14间,唯有薛成山造了21间,“大绞圈”由此出名。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褚家塘志》中,有一节《住房》,内中讲到坐落于现闵行区的褚家塘,以前有好几幢建于清中晚期的“绞圈房子”,书中还有当时“绞圈房子”照片。在当年上海农村,凡是自然村落,其间也必有绞圈房子,只是数量多少和破旧程度不同而已。但书中所述的“绞圈房子”, 大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城市建设大发展中被拆除了,令人欣慰的是现今在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中心绿地的南侧,保留了一幢二进五开间的“绞圈房子”,是近代实业家陈桂春于1914年建造的“颖川小筑”。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6)

颖川小筑绞圈房子近影

1991年浦东开发,因扩筑陆家嘴路而拆除了大院门墙。在1996年陆家嘴中心绿地市政动拆迁中,这座“绞圈房子”民宅得以保留,修缮后作为陆家嘴开发陈列室向游人开放。现为“吴昌硕纪念馆”。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7)

颖川小筑绞圈房子俯视照

几代同堂的“大宅门”

“绞圈房子”是上海石库门建筑之前的本地老房子,与当时政治、经济条件相适应,有着自己的建筑特色。它大多是砖木结构平房,外观是粉墙黛瓦,既有江南庭院的特色,又有濒海乡村等三大建筑特点:

一是绞圈而建,左右对称。 “绞圈房子”四面绞合,围圈而居。以二进七开间的“绞圈房子”为例 居中大门是上海人熟悉的“墙门间”,依主人的经济实力和子孙多寡,左右各造一到三间正屋,若是各造一间,则为三开间;若是各造二间,则为五开间;若是各造三间,则为七开间。然后是宽敞的庭心,又称天井,面积约为“墙门间”的一倍,当然是敞空的,便于洗晒衣被,晾晒果蔬。庭心两侧各有客堂一间,前后厢房两间。穿过庭心则是大客堂,左右也是各有三间正屋。这样绞圈而建的房子,坚固扎实,有利于濒海地区抗击台风;这样团团而居的生活,也有利于互相守望,防盗防窃。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8)

绞圈房子平面图

二是家族群居,本家特色。一幢“绞圈房子”,往往是一个祖宗,一个姓氏,好似一个“大宅门”。因此“绞圈房子”始建者,往往是大户人家,小康家庭,且是多子多孙的,否则偌大一个“绞圈房子”,岂非冷冷清清。若子孙兴旺,两进的“绞圈房子”居住不下了,则可往后延伸,造三进、四进。

三是外似封闭,内则活络。“绞圈房子”外面看似团团封闭,实际上内部空间活络,在中轴线上,墙门间、庭心、客堂都是家族的公共活动空间,约占全部房子四分之一还多,而且每户人家都有自家的后花园。这为小孩玩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既有上海市区石库门弄堂的海派情趣,也有近郊农村的特有野趣;既有城里的“三子”:打弹子、跳绳子、打香烟牌子等,还有市郊特有的捉麻雀、绊野猫、放风筝等,勿要忒开心噢。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9)

海宁路上的绞圈房子

“绞圈房子”与石库门的源流关系

上海石库门建筑诞生于开埠后的十九世纪中叶。作为近代上海的特色民居,在石库门建筑身上的也能看到“绞圈房子”的影子。

门楣,它犹如人的颜面,从中可一窥住房的精气神。早期石库门建筑,门楣常模仿“绞圈房子”建筑中的仪门,做成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后期渐渐演变成在门楣中,留有长方形的门额,并配有云纹花边,上书四字吉祥语,这与陈桂春的“颖川小筑”仪门中门额“树德务滋”如出一辙。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10)

颖川小筑门楣

再说天井。早期的石库门,一如“绞圈房子”传统民居,中轴对称,封闭性强,后逐渐蜕化,从家族群居住宅演变成了家庭单元住宅,但依然可见母体的痕迹。我们从石库门的前门进入,有一个几平方米的天井,这类似于“绞圈房子”庭心(天井)的缩影,只不过适应家庭单元住宅,缩小了。

客厅,它可能来自于“绞圈房子”的客堂。史料记载,在早期的石库门中,客厅可举行“聚会、喜庆、宴请等礼仪活动”,这正是“绞圈房子”客堂的功能,后来石库门的客厅才渐渐变小,原来众多的厢房也大大缩减了,从这一点来说,石库门是缩小了的经过改良的“绞圈房子”。不过,我们从石库门的天井、客厅、厢房等名称中,仍能读出往昔老房子的味道来。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11)

石库门民居客堂间

为什么在市区石库门建筑会取代“绞圈房子”? 因为这一时期,封闭的、占地面积大的“绞圈房子”不适应开放的城市商业化的发展。这样,几代同堂的“大宅门”自然渐渐被独门独户的石库门所取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绞圈房子”是具有上海本土建筑特色的老房子,它见证了上海开埠前的漫长岁月,有着自身的发展历史,它是上海的珍贵文化遗产,将成为我们美好的记忆!

图文:上海市档案馆官方微信@档案春秋(作者:朱亚夫)

编辑:刘丹

上海民居是石库门还是弄堂(能代表上海的房子)(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