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现存最完整的老城墙(白墙黑瓦歇山顶)

现存最完整的老城墙(白墙黑瓦歇山顶)上图:承裕堂顾宅承裕堂坐北朝南,东南角建有一座青龙桥,东西两侧建有偏房。后面还有可存放农具、饲养家禽家畜的房屋。正房建筑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仍完好无损。小时候住在虹口北沙港(现在的曲阳地区),居住的房子是一座长方形封闭建筑,房子只有一层,通过墙门过道进去,里面住着十五六户人家,那时同族小孩时常在一起打弹子、捉迷藏,天井成了共享娱乐场地。“当时我们家住的房子应该就属于典型的绞圈房。”“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绞圈房是坐落于上海浦东周祝公路周浦镇棋杆村平村510号的承裕堂顾宅。”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承裕堂内有房屋28间,至今仍住着几位顾家后人。据顾家家谱和其族人回忆,承裕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20—1830),房屋分为先后两期施工,历时8年竣工,先造东半区,然后再造西半部分,全部完工后,曾在屋脊上装饰象征庄严高贵的图案。 承裕堂民间俗称“七路七开间外加两包皮绞圈房子”,其占地面积约1500平

白墙、黑瓦、歇山顶、山花、斗拱,至少有三百年历史,而且具有鲜明的海派建筑特征的绞圈房,经过建筑爱好者朱亚夫和建筑专家娄承浩副研究馆员多年调查研究,并经多位建筑专家最终确认,上海现存绞圈房15处,其中8处已被列为区不可移动文物或区文物保护点。

什么是绞圈房?

绞圈房,顾名思义,绞圈而建,左右对称。绞圈房子是四面绞合,围圈而居的建筑。其居中大门是上海人熟悉的“墙门间”,左右若是各造一间,则为三开间;若是各造两间,则为五开间。然后是宽敞、敞空的庭心,又称天井。庭心两侧各有厢房一间或两间。穿过庭心则是大客堂,左右也各有三间正屋。这样绞圈而建的房子,坚固扎实;这样团团而居的生活,有利于互相守望,防盗防窃。

现存最完整的老城墙(白墙黑瓦歇山顶)(1)

通俗说,绞圈房就是一个几代同堂的四合院。史料记载,绞圈房承袭了天井院落式传统民居的形制,由北方移民引入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建造方式,并在本地化的过程中进行了改良,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适合于较多人口居住的民居形式。

“绞圈房至少有三百年历史。上海早期的绞圈房多为一层,主要集中于乡间。包括一层三合院和一层四合院两种类型。随着建筑工艺和经济条件的发展,两层的绞圈房伴随着集镇出现,底层用于经商,二层则是居住之用。”建筑专家解释。

一位老上海回忆,

小时候住在虹口北沙港(现在的曲阳地区),居住的房子是一座长方形封闭建筑,房子只有一层,通过墙门过道进去,里面住着十五六户人家,那时同族小孩时常在一起打弹子、捉迷藏,天井成了共享娱乐场地。“当时我们家住的房子应该就属于典型的绞圈房。”

浦东顾家承裕堂保存最完好

“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绞圈房是坐落于上海浦东周祝公路周浦镇棋杆村平村510号的承裕堂顾宅。”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承裕堂内有房屋28间,至今仍住着几位顾家后人。据顾家家谱和其族人回忆,承裕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20—1830),房屋分为先后两期施工,历时8年竣工,先造东半区,然后再造西半部分,全部完工后,曾在屋脊上装饰象征庄严高贵的图案。

承裕堂民间俗称“七路七开间外加两包皮绞圈房子”,其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房屋空间开阔高大,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建筑风格典雅,外观庄重威严。承裕堂三面环水,河中荷花飘香,宅后翠竹森森,一派江南田野风光。

承裕堂坐北朝南,东南角建有一座青龙桥,东西两侧建有偏房。后面还有可存放农具、饲养家禽家畜的房屋。正房建筑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仍完好无损。

现存最完整的老城墙(白墙黑瓦歇山顶)(2)

现存最完整的老城墙(白墙黑瓦歇山顶)(3)

现存最完整的老城墙(白墙黑瓦歇山顶)(4)

现存最完整的老城墙(白墙黑瓦歇山顶)(5)

上图:承裕堂顾宅

经典绞圈房5处,市中心仅1处

据调查,目前沪上堪称经典且保存较完好的绞圈房共5处,除了顾家承裕堂,另外4处是恒心堂、余庆堂、傅雷故居和海宁路双绞圈房。

位于浦东张江镇孙桥中心村的恒心堂,是艾可久的后裔于清代建造。艾可久,于明嘉靖四十一年中进士,授太常博士,历任南京御史、陕西按察使等官职。恒心堂建筑面积约650平方米,双绞圈平房,东庭心为80平方米,西庭心为60平方米。墙门间设仪门,庭心两侧是厢房、灶间和柴间。两个庭心周围共有大小房间30间。木门窗都用桐油漆刷,客堂前落地长扇木门窗格芯用蛎壳镶嵌,两侧木板墙上有支摘窗。后院有银桂和竹园,屋前有菜园,农家庭院风光浓郁。

此外,傅雷故居也特别引入注目。傅雷故居始建于明代,并于清代重建,现有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滨水而建,砖木结构,歇山顶,五开间绞圈房,东西两侧还有附房,计有房间30多间。

调查表明,市中心现存绞圈房仅有1处,位于海宁路780弄22-26号。另外有几座并不正宗的绞圈房,体形是绞圈房平房,但前埭已改为围墙和石库门,没有墙门间,对此有人称为“墙圈房子”。以坐落于浦东新区陆家嘴路160号的“颍川小筑”(又称陈桂春住宅)最为著名,此宅现为吴昌硕纪念馆。

7处或部分留存或遭破坏、未受保护

调查了解到的15处绞圈房,位于宝山、嘉定、浦东、静安和闵行5个区,其中8处已经被列为区不可移动文物或区文物保护点,另外7处或留存部分建筑,或遭破坏或未受保护。

进一步调查发现,目前了解到的15处绞圈房主要用于民居,如浦东棋杆村顾家绞圈房;辟为故居,如傅雷故居;辟为展览馆等,如闵行区将在绞圈房中开设“农耕文化展示馆”,主要收集、存留、研究和展示上海在农业文明时期生产、生活器物等;作为农家乐、民宿、度假村等,如浦东新区合庆镇陶长青宅。

研究同时表明,绞圈房出现于上海沿海地区,其住户主要是农民、盐民、渔民和小康家族。上海地区民居以石库门最为著名,石库门主要出现在公共租界、法租界和上海老城厢。绞圈房是上海地区农耕社会文化产物,石库门住宅是上海租界文化的产物,一个土生土长,另一个中西结合,因此,绞圈房是上海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

现存最完整的老城墙(白墙黑瓦歇山顶)(6)

建筑专家认为,对于目前尚未列入保护范围的7栋绞圈房,有的已经部分拆除、残缺不全,如浦东新区东周家宅、嘉定徐家宅留有仪门头、浦东新区川沙镇西严家宅留有仪门头,有的严重损坏(如浦东新区陆家宅)。

“绞圈房要有墙门间、庭心(即天井)、客堂等,保存完好的承裕堂仪门上有砖雕、房屋穿斗结构、客堂间横梁上五子登科、墙壁上的装饰,还有枪篱笆(用竹片交叉编成包围在四周的外墙),但这些反映绞圈房重要特征的建筑物件,在上述尚未列入保护范围的绞圈房中,或部分消失或残缺,有的甚至全都没有。

为此,建筑专家建议:应尽快对尚未保护的绞圈房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有价值保护,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等。

第十二届市政协委员朱少伟在两年前,参与了市政协绞圈房调查。作为上海史专家,朱少伟经调研更清晰地认识到,绞圈房在沪具有比较重要的建筑文化价值。目前绞圈房保护已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朱少伟对此感到高兴,并希望相关部门尽量多地保护有价值的绞圈房,从而让已为数不多的这一重要文化遗产资源能代代相传。

来源:周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