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帘洞内作业的危害(在水帘洞内作业)
在水帘洞内作业的危害(在水帘洞内作业)隧道共穿越4个断层和1个大断裂带,集涌水滑塌、高地应力、高地热等不良地质于一体,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隧道顺坡水小,反坡水大,反坡段排水难度大,处置不当整个掌子面都会被淹没,导致施工无法进行。通达隧道位于云南省元江县与墨江县交界处,全长11.3公里,是全线15座万米长大隧道中贯通的第5座。隧道最大埋深745米,最小埋深15米,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是国家一级高风险隧道。◆小坍方、溜坍、突泥、涌水80多次2020年7月16日,经过建设者4年多的艰苦奋战,由中铁五局承建的中老铁路通达隧道顺利贯通,比预计进度提前半个月。这是中老铁路国内段93座隧道中贯通的第73座。至此,中老铁路国内段隧道工程已完成95%以上,为全线建成通车奠定基础。通达隧道进口
中老铁路沿线地区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地质结构复杂、气候条件多变、野生动物活动频繁。自动工以来,数万名建设者开动脑筋、日夜拼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各种地质困难,完成一项又一项重大工程,保障了中老铁路如期开通。
通达隧道
与高温涌水搏斗1500多个日夜
洞内涌水形成瀑布,每天可灌满17个标准游泳池;每次进洞都会全身湿透,涌水、汗水、水雾交织在一起无法分辨;50多℃的高温,工作一会儿就得进空调房降温休息;先后轮换了20批次工人……
◆小坍方、溜坍、突泥、涌水80多次
2020年7月16日,经过建设者4年多的艰苦奋战,由中铁五局承建的中老铁路通达隧道顺利贯通,比预计进度提前半个月。这是中老铁路国内段93座隧道中贯通的第73座。至此,中老铁路国内段隧道工程已完成95%以上,为全线建成通车奠定基础。
通达隧道进口
通达隧道位于云南省元江县与墨江县交界处,全长11.3公里,是全线15座万米长大隧道中贯通的第5座。隧道最大埋深745米,最小埋深15米,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是国家一级高风险隧道。
隧道共穿越4个断层和1个大断裂带,集涌水滑塌、高地应力、高地热等不良地质于一体,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隧道顺坡水小,反坡水大,反坡段排水难度大,处置不当整个掌子面都会被淹没,导致施工无法进行。
涌水淹过通达隧道掌子面
中铁五局玉磨铁路项目部技术员刘西军回忆,2019年1月,隧道发生突泥险情,短短10分钟,突泥量就达到1200立方米,3个月才完成突泥的清理与围岩加固,继续隧道施工。
时隔一个月,隧道又一次发生险情,6分钟内突泥量达到1800立方米,施工再次受阻。
掘进、遇险、再掘进……据统计,2016年4月开始施工以来,隧道共发生大小坍方、溜坍、突泥、涌水80多次。
◆涌水、汗水、水雾交织,“水帘洞”名副其实
“每次进洞都会湿身,涌水、汗水、水雾交织在一起根本无法分辨,涌水量大时,眼睛都睁不开。”见到中铁五局玉磨铁路项目部副经理付军时,他正“冒雨”站在隧道开挖最前端的掌子面前,指挥隧道贯通前的最后一次爆破作业。
隧道内,涌水如瀑布倾泻而下
记者了解到,付军在2019年3月被紧急调来负责隧道的生产组织,那时是掘进最艰难的时候。“隧道7个作业面贯通,我都在现场。”他介绍道,隧道建设过程中,洞内平均每天的涌水量达4万立方米左右,可灌满17个标准游泳池,施工人员基本上都是在“水帘洞”内作业。
为克服涌水,施工单位组建40多人的反坡施工排水队,设置6条专用排水道,安装20台固定水泵、3套移动泵站,不间断抽水,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建设者在“水帘洞”施工
除突泥涌水等难题,隧道内还遭遇高地温。隧道内环境温度常年维持在40℃左右,喷浆作业的时候,拱顶温度超过50℃。
由于隧道内常年涌水,高温地段的湿度在80%左右,洞内水雾弥漫,仿佛在桑拿房里工作,拱顶作业超过3分钟,就会呼吸困难。因此,项目部在作业面设置了7个空调房,工人干一会儿活后,就要进空调房里休息降温10分钟,然后再接着干,反复作业。
至2019年6月7日,通达隧道正洞进口与1号斜井间实现贯通,隧道的温度降低10℃左右,极大改善了施工环境,为加快隧道掘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4年多来,施工单位储备了20批次、共1400多人,采用“长隧短打”施工方案、设置2座斜井、1座平导和进口7个作业面,每天组织1000多人进行昼夜施工,以空间换时间,狠抓工序循环,最大限度降低施工人员的作业时间,保证施工进展。
建设者在1号斜井掌子面前进行抽水施工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刘俊成介绍,随着通达隧道的贯通,中老铁路玉溪至磨憨段隧道建设完成95%,桥梁工程完成90%以上,路基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全线铺轨、站后、站房工程全面启动,每天有2.6万名施工人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多吉隧道
岩变我变,攻克复杂地质条件
隧道内气温42℃左右,每天4台制冰机生产240吨冰块、大型通风设备比设计增加4倍,还是酷热难耐;施工人员每作业2至3小时就得轮换,每天几乎都有人不同程度中暑,隧道配备专职医生;20多名大学毕业生每年回家3到5天,他们一套工装穿到年底。4年奋战,高山峡谷变通途……
◆绿豆汤、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施工人员的上班“标配”
2020年8月11日上午,中老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多吉隧道顺利贯通,这是国内段93座隧道中贯通的第75座,也是全线贯通的第6座万米长隧。
多吉隧道内正在施工
多吉隧道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全长14.5公里,进口地处他郎河、出口位于阿墨江,横穿哀牢山。隧道围岩多以泥岩、砂岩加泥灰岩为主,四、五级围岩占隧道全长的七成以上,集高地热、有毒有害气体、软岩大变形和突泥涌水于一体,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洞内环境气温平均在42℃左右,而在拱顶的作业点,温度要超过55℃,人员、机械的作业效率极低。中铁十六局通过增加通风设备、制冰机和雾炮机等设备,加强隧道通风、降低温度和稀释瓦斯浓度,不断改善作业环境。
“每天4台制冰机生产240吨冰块、大型通风设备比设计增加了4倍,尽管如此,施工人员每作业2至3小时就得轮换。我们储备了260多人,分批进洞施工,才确保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中铁十六局玉磨铁路项目部负责人范永强说,每天几乎都有施工人员不同程度中暑,隧道口专门设置了医疗室、配备了专职医生,绿豆汤、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成为施工人员每天上班的“标配”。
多吉隧道内正在施工
除了高地热和有毒有害气体,隧道软岩变形和突泥涌水也考验着每一名建设者。
2016年6月进场施工以来,隧道先后发生软岩变化114次,最大变形量到达80公分,突泥21次、涌水28次,涌突量达8.2万立方米。
王杰告诉记者,隧道施工靠两只眼,一只眼是超前地质预报,另一只眼是围岩量测,我们采用加深炮孔、超前水平钻、地质雷达等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结合围岩量测数据动态调整支护参数,控制围岩收敛变形,效果显著。
4年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组织中铁二院、中铁十六局等参建单位,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和超前水平钻探对掌子面前方围岩提前做出预判,做到岩变我变,攻克了高地热、有害气体、隧道软岩变形和突泥涌水等诸多困难,确保了隧道顺利贯通。
◆奋斗、奉献,磨砺前行的岁月再苦再累也值
“7月时,隧道贯通在望,一次洞内掌子面正在进行喷浆作业,突然混凝土管道堵塞,我及时带人进行处理,过了一会儿,我开始恶心、冒虚汗、满眼冒‘金星’,瞬间晕倒,我被工友拉到洞外休息了20多分钟才缓过神来,住了两天医院,接着干。”今年34岁,身材魁梧的中铁十六局玉磨铁路项目部隧道专业二队队长王杰说,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是事了。
多吉隧道内正在施工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项目部技术员陈伟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勉励自己,来自河北唐山的他,2017年与爱人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蜜月还没过完,一个电话把他召集到工地,每年回家不足一周时间。2019年以来,施工进入攻坚期,他在工地一干就是一年半,与妻子过着牛郎织女般的日子。
“批了他的假,再忙也要让他回家陪妻子。” 范永强说这话时,眼含热泪。
项目部有20多名像陈伟一样负责技术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有的已经结婚,有的每年回家仅3到5天,他们说:“一套工装穿到年底,几乎天天上班,把自己最美的芳华奉献给中老铁路建设,磨砺前行的岁月再苦再累也值。”(开屏新闻记者 孙江荭 文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