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真正的老北京(追忆老北京)
聊聊真正的老北京(追忆老北京)“小船儿静静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童年的歌声不禁回荡在耳边,之前飘荡在北海公园的小船已经换了一批新船,驻足,四望,那种感觉却依旧景山公园里,一大片,茂盛的森林,在午后两点钟的太阳的照射下,更加苍翠,宛若森林公园,青翠欲滴,连空气也是那么清新在脑海里努力想象着先生在清华的日子,可是怎么也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在周末毅然决然踏上探访清华的路程,然后像先生的“探险"--先生与钟书先生总爱称饭后的散步为探险,于是便冒昧的学着先生的样子,一路走走停停,没有方向感的我,竟也随意逛了些许地方,附上如下几张风景图:圆明园的湖水,未曾想过会这么青清澈,水中嬉戏的小鱼,倒也十分欢快。突然遇见一片薰衣草,在湖水边,更加灵动,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为之倾倒
最近重温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在书中,她用一个梦的方式来追忆着丈夫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的去世,那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最后梦醒了,'以前被当作“我们家"的寓所,也只是路途上的客栈,家在哪里,我不知道'
分明能感受到先生内心的悲痛,但是继续读下去却又让人觉得那么坦然,一句“实践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疏”道出先生对于生离死别的态度,1997年和1998年之后,再无羁绊更多的是牵挂。
在25日先生逝世的那天,对于先生的介绍和作品展示已经太多,小美就不在此赘述,今天想写点和先生相似但又不相同的人
在《我们仨》中,先生多次提到在清华度过的日子,而先生也在清华任教多年,偏偏先生的任教又与众不同,不接受正式的编制,做一个散工,免于繁琐的开会,而于家而言,先生又可算是在职之人,便又免于家庭主妇之职,想来也是极好。
在脑海里努力想象着先生在清华的日子,可是怎么也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在周末毅然决然踏上探访清华的路程,然后像先生的“探险"--先生与钟书先生总爱称饭后的散步为探险,于是便冒昧的学着先生的样子,一路走走停停,没有方向感的我,竟也随意逛了些许地方,附上如下几张风景图:
圆明园的湖水,未曾想过会这么青清澈,水中嬉戏的小鱼,倒也十分欢快。
突然遇见一片薰衣草,在湖水边,更加灵动,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为之倾倒
景山公园里,一大片,茂盛的森林,在午后两点钟的太阳的照射下,更加苍翠,宛若森林公园,青翠欲滴,连空气也是那么清新
“小船儿静静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童年的歌声不禁回荡在耳边,之前飘荡在北海公园的小船已经换了一批新船,驻足,四望,那种感觉却依旧
可是,更为感动的是一路遇见的人!
先上图吧,静静的感受一下
仍然是在景山公园里,几个爷爷奶奶在讨论怎么演奏《再别康桥》,站在旁边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讨论,“这里的调很难上去……”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如果不看他们丝毫感觉的不出这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很远,便听到了热闹的歌声,循着歌声走去,一群大叔大妈在跳交谊舞,午后2点,正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然而头顶的太阳并没有减退他们载歌载舞的热情
来到北海公园,再次看到类似的场景,没有了跳舞的跃动,但是艺术气息依然弥漫,一群人坐在公园的长亭下,欣赏这对音乐组合-伊人依旧的演奏,吉他 口琴 手风琴的独特组合,演奏出来的音乐感染了路过的行人。
没有凤凰传奇,玖月奇迹般盛名,但是对音乐的追求并不相差几分,高手在民间,也不只是空谈,坚守自己的音乐梦想,怀揣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那份喜悦便也就写在了脸上!
END
最后结束于一条老北京的胡同
Goodbye →
关于作者:
青春之路小分队,一个90后组合,专注分享生活的点滴,传递更多快乐~微信搜索“青春之路”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来稿请投至:1512784894@qq.com
【以上图文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