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挨过骂的瞪一下过去了相声(他的相声观众欢迎)
没挨过骂的瞪一下过去了相声(他的相声观众欢迎)八十年代,演员是不允许自己出去表演赚钱的,但是有一次通化方面邀请杨振华、金炳昶过去演出,一场演出的费用是300元,这个数字在当时相当于一台黑白电视了。金炳昶和杨振华想得挺简单,就去了。他爱好音乐、能歌善舞,当年,他弹着吉他上台表演相声《笑语欢歌》,引发了轰动效应,尤其得到年轻观众的青睐。 在他之后,刘伟、冯巩,王谦祥、李增瑞,郑健等很多演员也纷纷效仿,掀起了吉他相声的热潮。杨振华先生的相声艺术,不说伦理哏也同样可乐,这才是语言的魅力精品相声,不一定笑,但不能不鼓掌,听杨先生的《下棋》,唱的拉兹之歌,电鼻子,不由你不鼓掌!当时他们的演出火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杨振华和金炳昶在唐山演出,连演八场,观众给杨振华鼓掌长达五分钟,返场的时候杨振华坐台幕里边,边喝水边等观众的掌声落下去,那是真火啊。杨振华先生1936年生于沈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53年沈阳铁路中学毕业后,到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任民
您还记得相声《下棋》?
“哎!对不起对不起,吃你‘车’,嘿……哎!对不起对不起,吃你‘马’,嘿……哎!对不起对不起,吃你‘炮’(学追捕)我第一吃了你的‘车’,第二吃了你的‘马’,第三吃了你的‘炮’,我作为一个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真是追悔莫及!”
这是沈阳相声名家杨振华、金炳昶的相声经典之作,对这两位先生,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知道的不多了,他们是知名的一对黄金搭档,相声作品曾火遍全国,给无数人送去了欢声笑语。
一提起杨振华,人们就会想到他的经典名篇《假大空》和《特殊生活》,杨振华的表演热情火爆,说学逗唱俱佳,节目内容新颖,别具一格。代表作品有:《特殊生活》、《好梦不长》、《假大空》、《油水大》、《下象棋》、《硕二爷》、《计划生育》、《八字谜》等。
杨振华先生的相声艺术,不说伦理哏也同样可乐,这才是语言的魅力精品相声,不一定笑,但不能不鼓掌,听杨先生的《下棋》,唱的拉兹之歌,电鼻子,不由你不鼓掌!
当时他们的演出火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杨振华和金炳昶在唐山演出,连演八场,观众给杨振华鼓掌长达五分钟,返场的时候杨振华坐台幕里边,边喝水边等观众的掌声落下去,那是真火啊。
杨振华先生1936年生于沈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53年沈阳铁路中学毕业后,到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任民警、文书等职。1957年末,他同老搭档杨金声、金炳昶等一起拜杨海荃老先生为师,是宝字辈相声艺人,与侯宝林、刘宝瑞等相声大师是同辈的艺人。1962年进入公安部的文工团,1966年转业到沈阳市曲艺团,文革中被下放到甘肃天水当工人,1972年回到重新组建的沈阳市曲艺团任说唱队队长兼相声演员。
他爱好音乐、能歌善舞,当年,他弹着吉他上台表演相声《笑语欢歌》,引发了轰动效应,尤其得到年轻观众的青睐。 在他之后,刘伟、冯巩,王谦祥、李增瑞,郑健等很多演员也纷纷效仿,掀起了吉他相声的热潮。
八十年代,演员是不允许自己出去表演赚钱的,但是有一次通化方面邀请杨振华、金炳昶过去演出,一场演出的费用是300元,这个数字在当时相当于一台黑白电视了。金炳昶和杨振华想得挺简单,就去了。
回忆这一次演出,金炳昶说,“效果太好了,一进城市路两边都是大标语,‘欢迎杨振华金炳昶来通化演出’,那大字块跟‘文革’时的大标语一样大,从来没有接受过这么隆重的欢迎。”他用效果好宣传好收入好这九个字来形容这次演出。
谁知道这件事被团里知道以后定义为“非法演出”,并要从他们两人的工资里扣除,导致了这对黄金搭档的暂时分别。“杨振华当时就不干了,自己走了,我又不想走,那扣钱就扣吧,”金炳昶回忆说,“不过当时团里很担心我也走了,其实只扣了第一个月的25元,就没有再扣过。”
八十年代初,杨振华先生辞职单干,自己率先打破“大锅饭”、“不要国家一分钱”,在张家口市注册成立了“张家口杨振华相声艺术团”,挂靠张家口文化局,经济上自负盈亏。全团共有十个人,杨振华任团长。因为人员精干,节目质量高,到很多地方演出都大受欢迎。 巡演期间,他们表演了《下棋》、《富起来好》等相声。尤其是《下棋》,借着当年日本电影《追捕》热映之势,引发现场观众极为强烈的响应。
艺术团成立后,正式投入演出活动,走遍祖国的东西南北,演出挣钱,自负盈亏,上交利税,的确为相声艺术开了先河。一年下来到全国各地巡演三百多场,不但没要国家一分钱补助,还上交了几万元分成。
至于杨振华为什么不把“杨振华相声艺术团”建在沈阳而是在张家口注册,其中有诸多原因,然而,在艺术团成立一年后,这个中国第一家私营性质的“张家口杨振华相声艺术团”就宣布解散了,其中原因令人深思。据说因为相声作品中“大裤衩子”这个人物形象,涉及讽刺某个领导而受到打压,在相声界内部也褒贬不一,据说侯先生在一次会上提到杨振华单干就说:沈阳有个杨振华一年赚了五万元,其间多有不屑!有位姜先生也说:有的人说不会吉他不敢说相声,这都是杨振华给闹得------云云。当时的杨振华是:电视里没影儿,匣子里没声儿,报纸上没动静儿,一年后这个全国第一家私人艺术团宣布解散,可以想象这一年他干得很不顺心。
因为是辞去了公职,杨振华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流浪艺人,七、八年间他先后签约了大连市演唱团、北京曲艺团和牡丹江市曲艺团,辗转腾挪、到处流浪,88年,又回到了沈阳。93年应黄一鹤之邀参加春晚,重铸辉煌。
杨振华先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相声的创作和表演,题材涉猎得比较广泛,有歌颂型的、知识趣味性的,但更多的是讽刺型的相声。他的讽刺相声写得最多,写得最好,最有特色。他的相声讽刺锋芒毕露,关注 社会 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几乎每一段作品都能记录或反映一段时期的 社会 样貌。因此,老观众赞杨振华的相声是“喜百姓之喜,忧百姓之忧,恨百姓之恨”。
对于当下的相声现状,杨振华先生表示,很多年轻的相声演员不明白,浅薄和低俗不是真正的幽默,“下三路的幽默是神马玩意儿!相声的幽默,是排斥低俗的。相声演员站在台上,开始表演的时候,要让台下的观众对你有信任度。”
杨振华觉得,高级的幽默永远紧跟时事,运用相声的表演技巧,让观众在欣赏中得到快乐:“不会攒拢包袱,还不很认真的学,靠耍怪态根本不行。站在台上,出两三句,就得把观众抓住,这才是相声语言。”
杨先生曾为此这样说:“满台搞笑者,尽耍低俗贫,难言无以对,三日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