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靠山吼剧种介绍(何谓靠山黄)

靠山吼剧种介绍(何谓靠山黄)靠山黄经历了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个历史时期,在嵩县已传承七代,250余年的历史。清乾隆三十年(1766)前后,嵩县靠山黄第一代始祖牛廷魁、吴桃娃,在大戏东于百谦资助下,将靠山吼、卷戏、梆子戏之声腔体系相融合,改创为靠山黄。靠山黄(簧)又名豫西梆子,别名靠山红,俗称豫西老靠调,同时又是豫西调的前身。靠山黄源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嵩县靠山吼声腔,由嵩县民间艺人祭典“关圣”和“岳王”兴起 素有嵩戏之称。央视主持人阿丘(中)采访乔社斌合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乔社斌清唱靠山黄《托兆碰碑》选段(视频)

靠山吼剧种介绍(何谓靠山黄)(1)

豫西靠山黄传承人乔社斌

靠山黄(簧)是流行于豫西山区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因选靠山或对应山搭台演戏而得名。

靠山黄(簧)又名豫西梆子,别名靠山红,俗称豫西老靠调,同时又是豫西调的前身。

靠山黄源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嵩县靠山吼声腔,由嵩县民间艺人祭典“关圣”和“岳王”兴起 素有嵩戏之称。

靠山吼剧种介绍(何谓靠山黄)(2)

央视主持人阿丘(中)采访乔社斌合影

清乾隆三十年(1766)前后,嵩县靠山黄第一代始祖牛廷魁、吴桃娃,在大戏东于百谦资助下,将靠山吼、卷戏、梆子戏之声腔体系相融合,改创为靠山黄。

靠山黄经历了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个历史时期,在嵩县已传承七代,250余年的历史。

靠山黄经嵩县历代艺人千锤百炼,鼎盛时期曾响彻嵩州,遍及河洛,声传中原,成为豫西地区第一大剧种。

靠山吼剧种介绍(何谓靠山黄)(3)

民间演出场景

靠山黄声腔特点:

靠山黄多用大本腔演唱,男声粗犷豪放,苍凉悲壮;女声哀怨缠绵,尾音低降。早期落腔都带“讴”或“咦”,后改为走五下音(56123)。唱腔结构一般是板起板落或眼起板落。在慢板、二八、流水、飞板四大板式中均可加连板、哚板或半说半唱等。

靠山黄以男声“外八角”(四生四净)为主要行当,以红生戏领衔,以蟒靠戏为主要剧目。

靠山黄的传承方式一般是师徒相授或家族传承。

靠山黄历史悠久,对研究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有着相当高的历史价值;靠山黄声腔独特,对研究中国地方戏曲音乐,有着相当高的艺术价值;靠山黄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传统经典剧目,对活跃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有着相当高的文化价值;靠山黄坚守精忠报国的思想理念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风范,饱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靠山黄的表现形式是通过戏剧在舞台上表演来实现。以红生戏领衔,以外八角(四生四净)为主要行当,以蟒靠戏为主要剧目。有:《出五关》、《古城会》、《收芩鹏》、《困麦城》、《牛头山》、《八大锤》等。

靠山黄的板式有:慢板、二八、流水、飞板四大正板。基本功是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

靠山黄的传承方式是师徒相授或家族传承。截止目前,已传承七代,250余年。近20年来,第六、七代主要传承人20余人,一直活跃在各类舞台上,进行靠山黄的传承。

靠山黄的历史发展演变:

靠山黄起源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的靠山吼声腔。嵩县民间艺人们为了增音效果,利用山区特有的自然条件,选靠山、对应山吼唱,用马蹄号和大铜器伴奏,用“山梆子”对敲作为拍节,故名靠山吼。

靠山吼前五十余年是对山吼唱,后五十余年是搬上戏台或舞楼演戏。因明代崇拜“关圣”、“岳王”之风盛行,故红生戏成为靠山吼的主要剧目。据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九皋山进香修醮记》碑文载:“大明国河南府嵩县鹤鸣观……四时有庆,八节舞娱。”当时,在嵩县盛行的圈鼓圈戏、唱小曲、踩高跷、玩猴戏和木偶戏等,均采用靠山吼声腔演唱,这是靠山黄的孕育阶段。

明末清初的战乱影响了戏剧发展,自清康雍年间盛兴的靠、卷、梆子戏在与弋阳腔形成的清戏和罗罗腔形成的罗戏等剧种的比拼中致胜,并得到官方支持和民间欢迎。这是靠山黄的萌生阶段。

清乾隆30年前后,嵩县古路壕成立了靠、卷、梆子戏班。开山教师牛廷魁,开山班主吴桃娃(1766-1832年),在大西东、当地绅士、乾隆年间举人于百谦倾力资助下,将靠山吼和卷戏的声腔体系与之融合,使靠山黄进入形成阶段。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靠山黄正式进入鼎盛阶段。当时,被称为“活关公”的嵩县西关同庆班段宝兴和段遂兴兄弟,曾带领西关同庆班走豫南、闯豫东,除正常演出,还和外地七个戏班唱对戏,结果连胜七场。段宝兴被誉为中原第一红生,人赠艺名靠山红。

靠山黄在嵩县形成至今,历经250 余年的历史,已传承七代。不仅与豫西调相融共存,而且保持独立剧种。

靠山黄代表性传承人乔社斌

靠山黄代表性传承人乔社斌,1948年生,祖籍嵩县,高中文化程度,讲师级职称,退休干部,现任洛阳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嵩县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洛阳市市级“非遗”项目靠山黄代表性传承人。并担任豫西靠山黄(簧)嵩县研究会主席、嵩县文化馆豫西靠山黄传习所首席教师。

乔社斌自幼随父乔文朝(靠门第五代传承老艺人)学习靠山黄,边上学边学艺,自1953至1965苦练童子功13年,并先后得到第五代名家罗堂,马国贞、曹天社等亲授。

在传统戏限演的10年中,乔社斌坚持自学自练,从未间断。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乔社斌会同曹天社等名家,联络戏曲爱好者,不断组织各类演出活动。继而创办嵩县文化艺术联谊会,以靠山黄为主开展各种演艺活动,被《洛阳晚报》和《洛阳网》报道。

1996年以来,乔社斌潜心挖掘、整理靠山黄文史资料,梳理历代近百位名家的师承关系和演唱风格。撰写论文、传记37篇,基本理清了靠山黄480余年的传承脉络。编著有《豫西靠山黄》一书,2019年8月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豫西靠山黄(簧)嵩县研究学会成立。学会经常组织县内外各种演艺活动千余场次,深受欢迎。因此,豫西靠山黄嵩县研究学会也成为靠山黄的传承群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