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京剧老生四大花脸(京剧老生声腔艺术扛鼎之作托兆碰碑唱念做表疏密有致详略得当)

京剧老生四大花脸(京剧老生声腔艺术扛鼎之作托兆碰碑唱念做表疏密有致详略得当)

取材于《杨家将演义》的京剧《托兆碰碑》是老生行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名作。主要讲述宋辽失和,宋使杨继业征之。杨继业兵困两狼山,遣子七郎求救于元帅潘洪,潘洪不发一兵,且杀七郎以报私仇。杨继业久困无援,夜梦七郎冤魂,醒后大疑。使子六郎突围,自己单身杀至苏武庙,气力不加,见李陵碑,大骂一场,撞碑而死。此剧京剧初创时期便已开始搬演,谭鑫培在这出戏中的表演与演唱被界内外奉为圭臬,后世学者甚众,均一遵谭派路数。其中的七郎魂子,则是正工铜锤花脸应工的角色。

京剧老生四大花脸(京剧老生声腔艺术扛鼎之作托兆碰碑唱念做表疏密有致详略得当)(1)

这出戏在场次安排上颇能代表传统京剧的格局。头场七郎魂子唱《点绛》下高台,唱二黄导板接原板,并且“托梦爹尊”拔高收尾下场。这段花脸唱腔多有警人之处,运用了颤音、鼻音技法,把字和腔润饰得非常动听,具有壮美特色。用高音演唱,旋律尽管朴实无华,但唱腔益发深沉凝重,显示出七郎的非凡气宇,感伤中不失雄风。据说金派《托兆》每唱至此处,放足音量,台下必立刻产生出轰然雷鸣、声震屋瓦的艺术效果。紧接着头更起二黄导板“金乌坠”,看似一个极其简单的程式组合,渲染出的是“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苍凉气象。二场以六郎回雁门,令公留守大营做结。其中的六郎突围,也只是与韩延寿小开打,唱两句散板下场,十分简捷。随着慢长锤响起,老军八字站门,杨老令公缓缓出场,唱大段反二黄,这是全剧的“戏核”。这样的场次穿插安排,既突出了主角令公的唱念表演,也显得疏密有致,丝毫不觉有堆砌之感。情节上的设计也是详略得当,绝无费笔,体现出京剧传统老戏所具有的优点。

京剧老生四大花脸(京剧老生声腔艺术扛鼎之作托兆碰碑唱念做表疏密有致详略得当)(2)

《托兆碰碑》一剧之所以能在舞台上存在百余年而历演不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唱腔设计,代表着京剧老生声腔艺术的顶峰。《托兆》的二黄导板回龙转原板用腔尤有特色,“遍体飕飕”的“飕飕”之间用了闪板,可以说通过声音来体现杨令公饥寒交迫的情景。《碰碑》的反二黄,期间加入了快三眼节奏,这是一般反二黄唱段所没有的。尺寸上要求演员要在前面各句的基础上逐步变化,自然过渡,辅以胡琴严丝合缝的铺垫,极有分量。转入反二黄原板后催快尺寸,一个长垛句显得很是凄厉,散板时又将尺寸放缓。尾腔中渐弱的同时接收头,走一个“软刀花”亮相,将老令公威武不屈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京剧老生四大花脸(京剧老生声腔艺术扛鼎之作托兆碰碑唱念做表疏密有致详略得当)(3)

《托兆碰碑》老唱片存世版本较多,很多名家都曾灌录过此剧,以谭鑫培、谭小培、王又宸、余叔岩、言菊朋、金少山、裘桂仙等为代表。解放后,杨宝森留下了此剧的多个实况录音,有1950年香港实况录音,1956年天津实况录音,1957年上海实况录音。杨宝森、杨宝忠、杭子和三人的合作被誉为“三绝(宝森的唱、宝忠的琴、子和的鼓)”,成为《托兆碰碑》最具代表性的版本。谭门第四代谭富英也留下有1958年上海实况录音,状态极佳,现场反响热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