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赵凤兰乐亭大鼓双锁山全集(之曲坛女杰一一赵凤兰)

赵凤兰乐亭大鼓双锁山全集(之曲坛女杰一一赵凤兰)1960年8月,河北电台广播文工团到唐山招一名乐亭大鼓演员,经过挑选,最后选中了赵凤兰,又推荐了一名伴奏员高凤贤,随赵凤兰到广播文工团。户口、工作关系都迁到了天津。到1962年,根据上级指示,1958年以后成立的文艺团体全部解散。文工团随之解散。当时的这些正式演员,有三个选择:一是到天津红桥区青年曲艺队,二是到保定曲艺队,三是留在省电台打杂。当时,赵凤兰师父靳文然先生正在省里开会,听到这个消息找到赵凤兰说:“凤兰,你哪儿也别去,还是回唐山吧!”赵凤兰说:“行。给我五毛钱,我也回唐山唱乐亭大鼓去。”后来,这句话竟成了大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四 工作调动省里决定,由赵凤兰和天津曲艺团唱京韵大鼓的赵桐光代表河北省参加中央曲艺会演。省文化厅给唐山市文化局发了简报,通报了赵凤兰在这次会演中的突出表现,并予以表彰。市文化局号召戏校和曲艺团的全体成员,要向赵凤兰学习,提出了“学凤兰、赶凤兰,青出于蓝胜于蓝

三 参加会演

赵凤兰乐亭大鼓双锁山全集(之曲坛女杰一一赵凤兰)(1)

1959年10月,河北省举办曲艺选拔赛,为中央曲艺会演做准备,靳文然、戚文峰等大鼓名家都参加了。当时省里规定,各代表队允许带一名小学员,戚团长说:“就带小凤兰吧!”赵凤兰一听别提多高兴。当时省会在天津,久闻天津是曲艺之乡,人才济济,她早就想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这回终于梦想成真。

比赛进行了三天。结束后,省里为了给小学员们一个展示机会,决定组织一场学员展演,谁愿参加就报名。戚团长说:“小凤兰参加吧!”赵凤兰说:“唱啥呀?”戚团长说:“就唱《小姑贤》。”赵凤说:“行。”可是又犯愁了,就是服装问题。当时由于很困难,一身衣服穿了补,补了穿,去的时候只穿着一身很旧的衣服,这哪能登台演出?这件事多亏了京韵名家骆玉笙老师,说:“别怕,我给你借一身。”骆老师果真借来了一身服装,一试挺合适。戚团长说:“这回服装也有了,就看你的表现了。”赵凤兰信心十足地说:“你们就瞧好吧!”逗得师父和戚团长哈哈大笑。

演出开始。给赵凤兰伴奏的是唐俊山老师,她第三个出场。赵凤兰大大方方走上舞台,向观众深鞠一躬,操起鼓板,领起前奏,开口唱道:“大清河流水哗啦啦,迢河两岸有人家.....”第二句还没结束,台下“哗·...”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当时把她吓一跳,不知是咋回事儿,还以为是唱错了呢。她低声问唐老师:“唐老师,还唱吗?”唐老师说:“唱,你唱好了!往下唱。”赵凤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在欢迎和鼓励自己。她按捺住喜悦之情,恢复平静继续唱:“桥东边有个苏桥镇,桥西边有个王家疙瘩.....”十几分钟的唱段中,博得七八次全场鼓掌喝彩。演出结束后,省里领导和老师们连连称赞,并鼓励她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师父和戚团长更是高兴,戚团长说:“凤兰,你可为咱唐山争了大光了!”

省里决定,由赵凤兰和天津曲艺团唱京韵大鼓的赵桐光代表河北省参加中央曲艺会演。省文化厅给唐山市文化局发了简报,通报了赵凤兰在这次会演中的突出表现,并予以表彰。市文化局号召戏校和曲艺团的全体成员,要向赵凤兰学习,提出了“学凤兰、赶凤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口号。一时间,赵凤兰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1959年12月,赵凤兰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央曲艺会演,为她伴奏的仍然是唐俊山老师。到北京后,不知为啥,团里派高荣远老师到京,把唐老师替了回来。当时她想,唐老师可能另有安排吧。

她这次演唱的仍然是《小姑贤》,共演出两场。在这次演出中,赵凤兰表现得更为突出,发挥出了最好水平,受到了专家、老师和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产生了很大影响,为唐山乃至河北争得了荣誉。

四 工作调动

赵凤兰乐亭大鼓双锁山全集(之曲坛女杰一一赵凤兰)(2)

1960年8月,河北电台广播文工团到唐山招一名乐亭大鼓演员,经过挑选,最后选中了赵凤兰,又推荐了一名伴奏员高凤贤,随赵凤兰到广播文工团。户口、工作关系都迁到了天津。到1962年,根据上级指示,1958年以后成立的文艺团体全部解散。文工团随之解散。当时的这些正式演员,有三个选择:一是到天津红桥区青年曲艺队,二是到保定曲艺队,三是留在省电台打杂。当时,赵凤兰师父靳文然先生正在省里开会,听到这个消息找到赵凤兰说:“凤兰,你哪儿也别去,还是回唐山吧!”赵凤兰说:“行。给我五毛钱,我也回唐山唱乐亭大鼓去。”后来,这句话竟成了大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她又回到了唐山曲艺团。但遇到一个难题,户口解决不了。实在没办法,师父只好找到唐山市市长白芸同志。师父把情况向白市长做了汇报,白芸市长当时表态:“像这样的优秀艺术人才,一定要留住。特殊人才特殊对待嘛!这件事我批了。”经过白市长的特批,户口问题才得以解决。

当时曲艺团演出非常红火,赵凤兰多才多艺的长处得到发挥。她除了演乐亭大鼓外,还兼演曲剧、山东琴书、西河大鼓等其他曲种。到了农闲季节,就随师父下乡,到滦南、滦县、乐亭等地巡回演出。所到之处,都受到百姓热情接待和欢迎。到农忙时,就回唐山占书馆演出。

曲艺团共分两个演出队:一个是综合演出队,队长是贾幼然,长期占青连阁(书馆),赵凤兰就在综合演出队。另一个是长篇队(说长篇书),段起会任队长,占大众剧场。每天演出从上午10点开始到晚上10点结束,计时收费,每10分钟2分钱。虽然每天演出量很大,但赵凤兰还是抽时间挤时间练业务,琢磨唱腔,练习表演,除了睡觉、吃饭,几乎没有空闲。由于她的勤奋,业务水平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直到现在,已七十多岁的赵凤兰,唱起大鼓来,还毫不费力。这都是当年打下的坚实基础。

正当赵凤兰艺术日趋成熟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