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哆啦a梦和大雄都去过哪里(哆啦A梦)

哆啦a梦和大雄都去过哪里(哆啦A梦)所谓的帕拉达皮亚,其本质是一个被三贤人(或者说是他们背后的雷博士)监控的世界,人们的温和其实是因为帕拉达皮亚灯照射导致的“服从”。强权监控与干预,高层试图泯灭人性的想法与行为,所谓的“理想天堂”实则是一个“反乌托邦”社会。乌托邦是否真的存在?这一点通过电影的故事其实已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从读法上来看,帕拉达皮亚应该是“Paradise(天堂,乐土,同样也是本部剧场版的主题曲名)”和“Utopia(乌托邦)”的组合词,从字面上便可看出其代表的含义。在剧场版的设定中,帕拉达皮亚由三贤人管辖,由未来科技驱动,是一个人数约400人的小型社会结构。然而在“人人安居乐业”的表象之下,也暗含了整部剧场版最为根本的主题探讨和教育意义。Ps:根据三贤人中“赛因”掌管科学(science)的设定,其他几位应该也都是所掌管领域英文的含义,只不过电影莫得字幕,这一点就来不及完全注意了。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完电影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脑子里就蹦出过这么一条想法——都2023年了,如果说还有什么作品愿意借着拍电影教小朋友点什么,那大概只剩下《哆啦a梦》了。所以接下来也就这部电影的内容展开一讲,表达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主题

虽然电影在国内译名为《大雄与天空理想乡》,但是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大雄与天空乌托邦》这个译名(虽然“理想乡”算是“乌托邦”的本意)。

哆啦a梦和大雄都去过哪里(哆啦A梦)(1)

乌托邦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词汇,其起源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摩尔所做的《乌托邦》一作,后来也成为了理想社会/理想世界的代名词。在电影中,便是借由出木杉讲述乌托邦的基本概念,从而使大雄萌生了向往并寻找探索乌托邦的想法,从而与大家一起找到了云上的乐园“帕拉达皮亚”

从读法上来看,帕拉达皮亚应该是“Paradise(天堂,乐土,同样也是本部剧场版的主题曲名)”和“Utopia(乌托邦)”的组合词,从字面上便可看出其代表的含义。

哆啦a梦和大雄都去过哪里(哆啦A梦)(2)

在剧场版的设定中,帕拉达皮亚由三贤人管辖,由未来科技驱动,是一个人数约400人的小型社会结构。然而在“人人安居乐业”的表象之下,也暗含了整部剧场版最为根本的主题探讨和教育意义。

Ps:根据三贤人中“赛因”掌管科学(science)的设定,其他几位应该也都是所掌管领域英文的含义,只不过电影莫得字幕,这一点就来不及完全注意了。

哆啦a梦和大雄都去过哪里(哆啦A梦)(3)

乌托邦是否真的存在?这一点通过电影的故事其实已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所谓的帕拉达皮亚,其本质是一个被三贤人(或者说是他们背后的雷博士)监控的世界,人们的温和其实是因为帕拉达皮亚灯照射导致的“服从”。强权监控与干预,高层试图泯灭人性的想法与行为,所谓的“理想天堂”实则是一个“反乌托邦”社会。

而剧场版也是借这种冲突抛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说理想社会的建立必须要以泯灭人的自我个性微前提,那这种理想社会不要也罢(也可以说这种社会也不会是真正对理想社会),这也就有了故事中拉娜以及大雄一行人的反抗——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是不完美的,人类也需要接受自己的这些不完美才能得到成长与发展。剧场版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来告诉荧幕前的观众们这则道理。

哆啦a梦和大雄都去过哪里(哆啦A梦)(4)

电影小点1.道具小细节

印象中的话,这部应该算是少有的没太突出哆啦a梦未来道具的剧场版(也可能是因为故事中帕拉达皮亚本身也全都是未来科技的缘故)。

加上故事里上来就用了哆啦a梦道具过期的理由,所以这部剧场版的使用道具可谓屈指可数,基本也就是四次元垃圾袋、齐柏林飞艇(以及赠送的小飞机)、竹蜻蜓、变身手电筒、美食家桌布这么几个。

不过故事里的齐柏林飞艇和小飞机的形象设计倒是让我有种梦回初代哆啦a梦的感觉(大家还记不记得哆啦a梦本来是20世纪的故事)。

哆啦a梦和大雄都去过哪里(哆啦A梦)(5)

2.时空因果闭环

在这部剧场版中仍然是用上了哆啦a梦的传统闭环套路,大雄当初看到帕拉达皮亚是因为帕拉达皮亚后来因为他们儿穿越到了那个时代,当初掉落的小甲虫就是哆啦a梦本身,甚至故事前面发生的太阳雨都在后面有了合理的解释和对应。

当然哆啦a梦剧场版泛用这个套路的结果也很明晰——作为一名老观众,太容易猜到后面的剧情了,毫不客气的说,我开头看到大雄把0分考卷塞到四次元垃圾袋的时候,我就猜到剧情后面百分百会把这个拿来捧个哏,最后也是一点都没出乎意料。

哆啦a梦和大雄都去过哪里(哆啦A梦)(6)

3.大雄的新恐龙联动?

故事里哆啦a梦两次拿出时空报纸的时候,在报纸首页上栏好像是显示出了当初《大雄的新恐龙》中博士的照片,并且依稀有着“陨石坠落”的字样,只不过因为画面太快,实在没有看清。

哆啦a梦和大雄都去过哪里(哆啦A梦)(7)

4.猫型机器人索尼亚

哆啦a梦和大雄都去过哪里(哆啦A梦)(8)

作为三贤人(雷博士)的改造机器人,索尼亚自登场时便表示自己是“完美的机器人”他也多次奉行雷博士所谓的完美(也就是抹除感情,忠实地执行命令),但是他也曾经认同友情等感情,所以说索尼亚自己其实就是个矛盾的存在,所以索尼亚最后悔悟并且牺牲自己保护同伴也不算特别突兀。

值得一提的是,在索尼亚的回忆剪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腹部的四次元口袋,这也算是给他后来在雷博士的房间中拿回自己的口袋埋了个小伏笔。

哆啦a梦和大雄都去过哪里(哆啦A梦)(9)

而在片尾的画面中,未来世界的索尼亚明显已经被重塑了身体并且也有了喜欢自己的主人(/朋友),这也算是圆满的结局了。

吐槽故事线

当然好话说得差不多了,最后也得吐吐槽。

如果来评价这部作品的故事线的话,那我感觉这部作品在历代重制和新制剧场版中都算是中下游的存在了,说好听点是中庸,说难听点叫稀碎。

比如故事中过早地去暗示了三贤人的反派身份,暗中的邪魅一笑导致后面观众全程站在上帝视角看电影,就看大雄等人怎么被埋在鼓里“痛击队友”。

而随着大雄打出的那一枪(变身光线)之后,整部剧场版的节奏也按下了快进键,赏金猎人前面逼格有多高后面造型就有多萌,结果这种萌造型也没太多刻画,使得这些角色就在“主角团的好帮手”和“配角龙套工具人”这两个身份之间反复横跳。与其类似的还有索尼亚,但是索尼亚的问题在于戏份太猛,猛到让掩盖了剧场版胖虎小夫静香乃至哆啦a梦和大雄的作用,俨然“关键枪达人”。

而作为正面角色的时空巡警和反派boss雷博士也是这部剧场版的一大槽点,前面靠时空巡警来塑造反派多么神通广大,但是到头来时空巡警还是跟《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于世龙一样,是一点儿主角团的风头也不能抢,这次最后都有点“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打酱油和工具人感。反派雷博士看似很能作妖,结果遇事不决说跑就跑,既不见作为反派的阴谋也不见反派的勇敢,可谓最潦草的反派。

总之这部剧场版乍一看真有点——大雄等人去冒险,来到新世界,发现新世界端倪,然后&$#?!!!:3$#就结束的感觉,后面的剧情突出的就是个生草。上一次让我有这个感觉的,还是作为国漫的《新神榜:杨戬》。

不过能在这个时代去做些带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哆啦a梦的这份想法仍旧难能可贵。

就像如果把这份选择题摆在如今接受社会毒打的大人面前——问他们是否愿意选择这样的“帕拉达皮亚”,即便这样做的代价是泯灭自己的感情和个性,那估计真的会有不少大人选择同意,甚至可能会有阴谋论者去“歌颂”这样的好处。

但是哆啦a梦不会这样,他会告诉那些孩子们,人类的成长的过程就是接受自己不完美的过程,就如热血漫是去传达给少年们不抛弃不放弃的积极理念一般。虽然剧情寥寥,但是哆啦a梦仍然没有失去这些友情、勇敢、关爱、奉献的积极本质,这是如今看哆啦a梦最感到欣慰的地方了。

哆啦a梦和大雄都去过哪里(哆啦A梦)(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