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户口可以在北京养老吗(鼓励京籍老人到天津河北去养老)
非京籍户口可以在北京养老吗(鼓励京籍老人到天津河北去养老)老龄化会降低一个经济体的活跃度,老龄化与少子化(即0~14岁人口过少)叠加,则意味着巨大的养老风险。养老保险会面临“缴费的人少,领钱的人多”的窘境,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则意味着未来养老服务价格的提升,甚至会出现老人有钱难以买到合适服务的情况。国际上通常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北京的老龄化趋势正在日趋加深。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同时也表示,按照“政策随老人走”原则,河北高碑店、天津武清等津冀地区试点机构可以享受北京市的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医保政策互联互通等政策。河北省医保定点机构可以作为北京市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的定点,北京市参保人员在河北居住,可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近就医,享受北京市医保待遇。在医疗机构的费用异地结算方面,目前国家正在建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鼓励京籍老人异地养老,河北高碑店、天津武清等地区试点机构可享受北京市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医保政策互联互通等政策。消息一出,在网络上却引发众多吐槽,为啥?
北京民政局:鼓励京籍老人异地养老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今后如何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8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召开医养结合问题提案办理协商会,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鼓励京籍老人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部署,养老服务,医疗卫生领域均形成了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和试点推进项目,鼓励京籍老人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与河北省涞水县合作输出养老服务技术,共建“祖冲之小镇”养老社区;首钢集团曹妃甸产业园区筹建养老服务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特别是京津冀区域内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入驻;河北燕达国际健康城对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为京籍老人开展老年健康服务。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同时也表示,按照“政策随老人走”原则,河北高碑店、天津武清等津冀地区试点机构可以享受北京市的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医保政策互联互通等政策。河北省医保定点机构可以作为北京市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的定点,北京市参保人员在河北居住,可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近就医,享受北京市医保待遇。在医疗机构的费用异地结算方面,目前国家正在建立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天津和河北地区也力争在今年9月底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政策出台背后:北京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3.4%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北京全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约315万,占总人口的23.4%。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16.2%,完全失能老人占5.5%,空巢老人占50%。高龄、失能、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数量急剧攀升,高龄老人失能化和残疾人高龄化交织,养老照料与老年病防治、康复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国际上通常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北京的老龄化趋势正在日趋加深。
老龄化会降低一个经济体的活跃度,老龄化与少子化(即0~14岁人口过少)叠加,则意味着巨大的养老风险。养老保险会面临“缴费的人少,领钱的人多”的窘境,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则意味着未来养老服务价格的提升,甚至会出现老人有钱难以买到合适服务的情况。
为了解决养老问题,近年来,政府层面也做了很多探索。比如“以房养老”,但“以房养老”试点开启近两年后,全国四个试点城市成效并不乐观。据上海保监局副局长李峰透露,截至今年5月20日,全国参与“以房养老”业务的投保人共78人59户,办完所有流程的是47人38户。其中北京18人12户,上海13人11户,广州14人11户,武汉是2人1户。
鼓励异地养老,也是对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探索。但是,为何很多网友“不买账”?
针对异地养老,网友这么看
反对的网友说↓
整理网友的意见,大家反对的理由大致是觉得中国人传统上讲究“叶落归根”,而且年轻时为北京贡献了一辈子,老了老了,为什么被“赶出去”?
也有一些网友顾虑,毕竟医疗等资源上存在差异,而老年人又是对医疗方面比较需要的群体,到异地去养老,看病问题怎么解决呢?
河北的网友则表示,支持北京老人来养老,但前提是先把河北老人的养老安排好。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投票和留言,表达你的看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