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人生四大喜是什么(戏说人生苏三起解曲)
戏说人生四大喜是什么(戏说人生苏三起解曲)02 两次长街哀告的情境对比苏三起解苏三起解01 解差公前后的冷漠与温情对比解差公提解苏三时,听说她是杀害丈夫的凶手,对她冷言冷语。就连路上天热他去树下乘凉,都让苏三站在烈日下暴晒。因为他觉得这样的恶人,不应该被善待。后来听苏三诉说冤情后,他深为感怀,不仅给苏三卸下枷锁,还表示会为她伸冤告状。即便伸冤不成,也愿意为她收尸埋骨,以免她身首异处,不得安生。
《苏三起解》算是众多喜爱戏曲的朋友都知道的戏,很多人都听过“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的经典唱段,那时只感觉苏三是个多情的女子。直到今天才真的搞懂苏三的故事,原来#苏三起解#讲得不只是爱情。
苏三起解-长街哀告
《苏三起解》说得明朝时,名妓女苏三,和吏部尚书子王景隆结识,改名玉堂春,誓陪白首。王在妓院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苏三私赠银两使他回南京。王公子走后,鸨儿把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衙役贪赃,判苏死罪。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去太原复审。途中苏三诉说自身的遭遇,崇才知其身负冤屈,加以劝慰并收为义女。
全戏通过一系列对比,完整勾勒出故事前因后果,塑造出一个重情重义、坚强刚毅、善解人意、善良乐观的女性形象。也塑造了一个看尽沧桑却嫉恶如仇,身份低微却又心怀悲悯的解差老伯形象。戏曲界苏三与解差老伯的对话,勾勒出封建社会女子作为弱势群体的悲惨命运,并表达了对那个社会冷酷现实的批判,其中苏三唱出的“世人谁将弱女怜”则是直点主题,发人深省。
苏三起解
01 解差公前后的冷漠与温情对比
解差公提解苏三时,听说她是杀害丈夫的凶手,对她冷言冷语。就连路上天热他去树下乘凉,都让苏三站在烈日下暴晒。因为他觉得这样的恶人,不应该被善待。后来听苏三诉说冤情后,他深为感怀,不仅给苏三卸下枷锁,还表示会为她伸冤告状。即便伸冤不成,也愿意为她收尸埋骨,以免她身首异处,不得安生。
苏三起解
02 两次长街哀告的情境对比
刚上路时,苏三跪在长街哀告:“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抱还”,希望南来北往的人可以给王公子捎口信。此时解差不以为然,并且嘲笑她矫揉造作。在听完她的遭遇后,解差自己跪在长街,哀求过往的客官给苏三捎口信。前后两次哀告内容相同,通过主角的转换,表现了老伯的善良悲悯之心,也表明了苏三的冤情之深,陌生人都为之动容,更从侧面反映出恶人之恶,官员之劣。
苏三起解-长街祷告
苏三起解-解差祷告
03 两次戴枷锁的情形对比
第一次戴枷锁,就是解差与犯人的行为,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枷锁对苏三来说是冰冷的,就像那毫无人情味的现实。第二次戴枷锁,是押解到京城时,解差说:“孩子,这到了京城,就得戴上了”,一句话充满无奈。老伯把枷锁放在自己头上说,我宁愿自己戴这个枷锁,这一举动催人泪下,这一次戴枷,老伯是心疼的,苏三是心甘的。
苏三起解-认义女
04 苏三的深情与众人的薄情对比
苏三虽然身处青楼,却对爱情忠贞不渝。王公子受难,她赠银助他脱身。虽然公子一去无音讯,她依然信守承诺不变心,即使自己受冤坐监甚至命不久矣,天南海北也要给公子捎口信,让他知道自己不曾变心。
而她的悲惨遭遇,又何尝不是周围众人冷眼薄情酿成的悲剧。这样的新闻,现实中比比皆是,终究是人心负了社会,还是社会负了人心?
苏三起解
05 解差的温暖与社会的冷酷对比
解差与苏三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他依靠押解犯人的苦差事过生活,也正因此,他见证了太多人的悲欢离合。但他依然秉持内心的正义与良善,对同为底层人物的苏三心怀悲悯,感同身受。并且愿意为她伸冤奔走。
罗曼罗兰说:“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老解差正是历经岁月波澜后依然心怀善意的人。与之相反,老鸨的见利忘义,沈妻的丧尽天良,官衙的贪赃枉法,都是苏三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
戏如人生,舞台戏曲的魅力在于,你真的可以跟着演员的情绪跌宕而心情起伏,喜爱表演的同时,又能感同身受,感悟人生。
当苏三唱到一年监牢无人探,众人茶凉无情的时候,我眼泪在打转。想起这几年的起起伏伏,仿佛一直走在黑暗中,前不见出处,后不见退路,身边更是一片孤独。苏三人生低谷处的孤独与坚持,感同身受。“世人谁把弱女怜”的控诉,是封建社会弱女子对那个社会最有力的愤怒。
苏三起解-世人谁把弱女怜
老头是善良的,萍水相逢却愿意给人温暖,知道苏三凶多吉少,仍然愿意收为义女,为她收尸埋骨,宁愿忍受白发送黑发的人生痛苦。他给了苏三的最后一点来自这世界的善意,世界也回馈他一个大大的善意,穷苦一生的他最终有了幸福的晚年。
苏三是乐观的,她善良重情,却屡遭厄运,坐监一年无人问津,但她仍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好在她见了善良的解差公,好在王公子没有背信弃义,最终玉堂春守得云开见月明。
苏三起解-玉堂春
戏说人生,戏曲中大多是大团圆结局,也许是为了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也许是为了让人们对生活的还存有向善向好的希望。每个圆满结局都是经过漫长的煎熬与等待,即便生活未必都能如意,我们仍然愿意心存一点善意,如解差的良善,如苏三的坚强,如三郎的信义,如生活的乐观。
苏三起解-大结局
#戏曲#虽远却是有情的,生活虽苦也是有甜的,愿我们都能在低谷处寻得希望,愿我们备受冷漠时坚信温暖。愿你半生如初,有良人相伴;愿你看尽悲欢,再遇遂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