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请回答1988的心得(豆瓣9.7分请回答1988)
看完请回答1988的心得(豆瓣9.7分请回答1988)德善妈妈总是很苦恼,气急败坏到委屈地流眼泪,不管叮嘱多少次,德善爸爸总是视而不见,嘴上说着不会了,等到下次,却还是依旧兴高采烈地带一包乱买的东西回来。因为贫穷,父母之间争吵再起。本就入不敷出,德善爸爸总是会带着一身酒气提着黑色塑料袋回家,要么是乱买的蔬菜,要么是无用的东西,统统往家里买。一家五口,不得不挤在一个两室的地下室。17岁的儿子还在跟爸妈同吃同睡,姐妹俩住一个小房间。父母平时的夫妻生活都要靠丈夫白天趁孩子们都还在学校,早早下班进行。因为穷,他们只能把姐姐和妹妹的生日在一天举办,一个蛋糕,前脚为姐姐庆祝完,立马拔掉三根蜡烛,为小女儿庆祝;因为穷,二女儿问他们要不到自己想要买握握(复读机)的钱。因为穷,他们说服了大女儿舍弃了自己的梦想,上大学进修,这也是后来不管大女儿要什么他们都会尽力满足的原因。比起溺爱,对于大女儿更多的是内疚,身为父母,把责任转到孩子身上,本就是父母的无理取闹。
于家庭而言,德善爸爸并不是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第一次看这部剧时,最是不喜欢德善爸爸。
在几个家庭里,除却善宇妈妈一个人拉扯儿子女儿长大生活有些艰难外,但凡家里有男人的家庭,都会把自己的小家照顾得很好,也不至于带着妻子儿女去住地下室。
况且他还是有一份光鲜亮丽的职业,银行专员,本该收入不错,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可以用“穷困潦倒”来形容,每月的生活费都要靠妻子,精打细算,能吃上一顿肉,都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日子。
根据后来的剧情才知道,一家人之所以生活如此困难,皆是因为父亲讲究义气,帮别人担保,结果借款人跑了,还不上来的钱,都要德善爸爸来还,以至于每月工资都会被银行扣去一大部分。
一家五口,不得不挤在一个两室的地下室。17岁的儿子还在跟爸妈同吃同睡,姐妹俩住一个小房间。父母平时的夫妻生活都要靠丈夫白天趁孩子们都还在学校,早早下班进行。
因为穷,他们只能把姐姐和妹妹的生日在一天举办,一个蛋糕,前脚为姐姐庆祝完,立马拔掉三根蜡烛,为小女儿庆祝;因为穷,二女儿问他们要不到自己想要买握握(复读机)的钱。
因为穷,他们说服了大女儿舍弃了自己的梦想,上大学进修,这也是后来不管大女儿要什么他们都会尽力满足的原因。比起溺爱,对于大女儿更多的是内疚,身为父母,把责任转到孩子身上,本就是父母的无理取闹。
因为贫穷,父母之间争吵再起。本就入不敷出,德善爸爸总是会带着一身酒气提着黑色塑料袋回家,要么是乱买的蔬菜,要么是无用的东西,统统往家里买。
德善妈妈总是很苦恼,气急败坏到委屈地流眼泪,不管叮嘱多少次,德善爸爸总是视而不见,嘴上说着不会了,等到下次,却还是依旧兴高采烈地带一包乱买的东西回来。
每每问及原因,要不是看见老奶奶一个人摆摊售卖不易,要么就是老朋友落魄,需要他照顾生意,基本上所有买的东西都是老年人售卖,他不忍心,直接就买了。
用德善妈妈的话讲,他只看到了别人的不易,却完全忽视了自己背后的家,妻子的护肤品早已没了,只能用之前的小样;为了节俭,妻子一直穿的都是漏洞的袜子。为了表达自己的委屈,还被德善爸爸打马虎眼说破洞的穿着凉快。
打开弹幕很多人说,穷人的善良也仅仅是善良。善良本就没错,可是当善良和责任一起出现时,能否先做好自己的责任,然后再适当善良呢?
德善爸爸并不是个合格的爸爸和丈夫。
“有钱无罪,没钱有罪”
当贫穷用爱和善良化解时,我们感受不到没钱的窘迫,只有善良所带来的感动。但这份感动,则来源于量力而行的善意。
德善即将参加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修学旅行时,此时家里只剩3万(韩币)不到的生活费,万般无奈下,德善妈妈去问豹子女士去借。
德善妈妈和豹子女士聊了起来,讲起了老公乱花钱的种种行为之后,还未开口,豹子女士便以她不用担心之前借的钱为由,让德善妈妈没能开启再次借钱的口。
就在德善妈妈大半夜愁急明天德善修学的零花钱不能入睡时,豹子女士敲门送来了一篮子玉米。在她走后,德善妈妈才发现,玉米篮里夹着一个信封。
信封里是豹子女士以孩子修学旅行为由的现金资助,纸条里只字不提借贷,简单一句补贴家用,便是最大的善良。
钱不多,对于豹子女士来说,就是小钱,不值一提,而对于德善妈妈而言,就是雪中送炭的温暖。后来在豹子女士的回忆里,家庭窘迫的时候也有被人资助过。
那时两个孩子,正焕和正峰生病的时候,金社长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豹子女士说当时还在心里责怪这位朋友,家里都没有吃的还要来招待他。
后来在那位朋友离开时,他不仅给两个孩子买了吃的,还偷偷塞给了豹子女士几万块钱(韩币)。豹子女士回忆起来,满心的感动,并感慨,对方当时也是勉强糊口饭吃的财务状态。
不知道是岁月无情还是世间太险恶,当初那位在他们穷困中伸出友谊之手的人,在金社长家暴富后,却为了生活拿一件假外套以名牌的价格卖给金社长。当豹子女士追问,是哪个朋友做这种不可交心的事时,金社长很难过地承认了就是当年的那个朋友。
镜头有一个细节,豹子女士听了这件事,很是震惊,没再强调让金社长把衣服退掉,反而是沉默到不知所措。事后,难过的金社长一个人去小摊边喝酒解闷。
贫穷所带来的不堪,是有钱人所无法理解的事,只是金社长一家也曾经历过,所以对于那位朋友后来的欺骗,金社长选择了原谅。只是艰难时刻的那份友谊也随着这份欺骗化为乌有。
有钱无罪,不该被欺骗,也不该被不平等的对待。没钱有罪,就连善良都是错的。
后来德善爸爸像往常一样在小摊点喝酒买醉,看到老奶奶向他兜售,他笑着回绝了,就在老奶奶转身离开时,他喊住老人,“今天是最后一次,以后不能再买了。”说着掏出钱包,买下了老奶奶的东西。
他是个善良的好人,一直都是,老奶奶在他买下东西的那一刻,不停地弯腰鞠躬表示感谢时,他在老奶奶的形象亦如是救世主。但是他对别人善良施舍的时候,是对家人的苛刻。
是家里妻子对他的埋怨,“你要是钱赚得多,我会像打狗一样打女儿吗?(德善弄丢了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相机)要不是你给人做了担保,我也能像上面人家一样,过上好日子;要是有钱的话,我也能做一个好妈妈,正因为没钱才这么抠门。都怪你你,不要买,不要浪费钱。。。”
第一次做丈夫当父亲,从自私到责任皆是因为爱德善爸爸善良,他会帮助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哪怕自己家里其实已经揭不开锅了。正是因为他的这份善良,让很多同为子女的人所不能够理解,所以会以其妻子或者子女的身份角度不喜这个“爸爸”的所作所为。
今天再刷这部剧时,我最大的改观就是对德善爸爸。
通过细看,可以发现,他每次帮扶的对象都是一些在车站、人流中穿梭售卖的老奶奶。他说他看到了一个卖东西的老奶奶,长得特别像他的妈妈,所以便上去搭讪了几句,后来听闻老人说,要把菜都卖完才能回去时,他一下子都买了回来,只为了让老人早点回家,免受风吹寒冻。
此时便能看出,德善爸爸对妈妈的思念。彼时妈妈早已离开人世。当初妈妈去世,他抱着哥哥大哭,为什么妈妈那么匆忙就离开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他在失去妈妈之后,最大的感触。为了弥补对妈妈的亏欠,他义无反顾选择去帮助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因为他知道,老人活一天就是赚一天,他想把对自己妈妈孝顺的亏欠,化为善良去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以此得到慰藉。
帮一次可以,帮多了,自己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开始捉襟见肘。面对妻子的抱怨,他总是不以为然,依旧随心所欲地满足着自己的私欲。
后来,当看到家里拿不出2万块钱(韩币)给孩子修学旅行时,他只好去隔壁借钱,撇不开的面子,张不开的嘴,男人的自尊让他在邻居门前犹豫了。
还是妻子,推开了他,抢先推开了门,去借钱。
儿子因为家里给不起零花钱,自己跟同学去做小生意赚零花钱,被学校点名请家长带回家教育。当着老师的面,甚至严厉责备孩子的行为,在孩子面前,他知道是自己的无能,让孩子委屈,看着孩子开心地吃着鲷鱼饼时,满是满足和心酸。
最难过还是儿子被人起外号,“半地下”,意指是住地下室的人。儿子没有半分不悦,像是习惯了也接受着这个称呼,反而是爸爸顿觉一阵“嘲讽”。
德善爸爸的善良一直以来都没有错,错在把善良背后的代价等价转换到了家人身上。与其说伸手给老人帮助是善良,不如说是德善爸爸对妈妈思念的寄托,他想妈妈,想起妈妈的可怜,继而把这种折磨以帮助年龄相仿的陌生老人身上的一种自我满足的自私。
后来看到自己的孩子,因为自己的一己之欲,被迫承受着时,他选择放下自私,继续扛起自己身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后来多少人,都活成了自己父母的样子,只为了把爱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