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农村杀年猪(感受杀年猪背后的那一缕缕乡音乡情)
新春走基层农村杀年猪(感受杀年猪背后的那一缕缕乡音乡情)张景林今天杀了三头年猪,第一头,是长春的朋友春天预定的纯粮食喂养,无论市场行情如何,都按15元一斤成交。第二头,是通化市二密的妹夫预定的,按生猪价卖,杀完直接拉走。第三头,张景林自己留着过年吃。女人们先后进了院子,添柴的、拎水的、切酸菜的、扒蒜捣蒜泥的,手里干着活儿,嘴上也不耽误扯家常。不知是谁说了什么可笑的事儿,时常惹得大伙儿咯咯笑上一阵子。孙振举的摩托刚停稳,有人喊了一声:“掌刀的来了,赶紧抓猪吧!”六个壮汉戴了手套,拿着绳子便进了猪圈。很快,两头肥猪被四蹄绑定抬上了秤。四口大铁锅里的水已经滚开,孙振举三下五下,便把一头嚎叫的生猪变成冒着热气的猪肉。
凌晨4点,孙振举从热乎乎的被窝里钻出来,趁着火炕的余温,把冰凉的大棉袄“烘上”。
点火、烫料、喂牛……伺候完牲口,天已经放亮。孙振举披上大棉袄,骑上摩托车,赶往通化县光华镇东升村八社帮妻弟杀年猪。
妻弟张景林家门口,已经架起了四个大铁锅,正冒着热气。
杀年猪是冬季里的一件大事儿,平日里交好的邻居、朋友们陆陆续续来了,在门前的新雪上踩出了一排排脚印。
孙振举的摩托刚停稳,有人喊了一声:“掌刀的来了,赶紧抓猪吧!”
六个壮汉戴了手套,拿着绳子便进了猪圈。很快,两头肥猪被四蹄绑定抬上了秤。
四口大铁锅里的水已经滚开,孙振举三下五下,便把一头嚎叫的生猪变成冒着热气的猪肉。
女人们先后进了院子,添柴的、拎水的、切酸菜的、扒蒜捣蒜泥的,手里干着活儿,嘴上也不耽误扯家常。不知是谁说了什么可笑的事儿,时常惹得大伙儿咯咯笑上一阵子。
张景林今天杀了三头年猪,第一头,是长春的朋友春天预定的纯粮食喂养,无论市场行情如何,都按15元一斤成交。第二头,是通化市二密的妹夫预定的,按生猪价卖,杀完直接拉走。第三头,张景林自己留着过年吃。
听说张景林家杀猪,镇里的老顾客纷纷打电话,要买点笨猪肉。
“我们八社的山和水都好,这些年,我们的发展思路也清晰了,要利用好这青山绿水,我们的笨鸡、笨猪肉、蔬菜、蘑菇都卖上价了……”张景林的日子越过越好,刚刚给儿子在长春买了房子,正筹备着明年结婚。
下午1点,杀猪菜出锅了。更多的邻居、村民们赶来。张景林说,吃年猪,八社的老人一个都不能少。于是,和去年一样,柱子到街里把双腿残疾的老刘也背了来。
杀猪宴开始了,东西屋共五桌,每桌八道菜,道道都冒着热气。不喝酒的孩子和女人们一桌,男人们不管能不能喝酒都倒满……
酒半酣,张景林举杯敬酒:“宣布一个好消息,明年,我儿子结婚了,以后定居长春就不回来了。”
大于接着举杯:“年后,我小闺女去韩国工作啦!”
借着酒劲儿,八社社长吴利宇起身举杯:“咱这日子,越过越好,明年,这里有人投资了,咱们都变成股东,日子还能更上一层呢!”
对于东升村八社,这一天很值得纪念,这一天是2018年12月17日。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翠翠 实习生 王伟
编辑: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