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包拯开封府尹上任(称你一声开封府尹)

包拯开封府尹上任(称你一声开封府尹)《汉书·百官表》载:“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武帝更名曰京兆尹。”从此以后,“尹”成为京城行政长官及陪都等重要地方行政长官的专称。唐代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北都(太原)以及州郡升格为府者,都设府尹;明代的应天﹑顺天二府,清代的顺天﹑奉天二府,均置府尹。据典籍记载,商代的“尹”相当于“相”。西周“尹”的地位也很高,为君王的辅弼官。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中央官职多称“尹”,譬如“令尹”一职相当于宰相,“左尹”、“右尹”是“令尹”的副手,其他诸如“连尹”、“沈尹”、“宫厩尹”等带“尹”的官职比比皆是。那么包拯究竟有没有出任过开封府尹一职呢?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下“开封府尹”一职在宋朝代表着什么。《说文解字》云:“尹,治也。握事者也。”也就是说“尹”指手握权柄,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尹”字是一个人手持一根象征权力的权杖,恰好验证了这一点。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这句出自1993版电视剧《包青天》同名主题曲的歌词,可谓是深入人心。包拯一生公正廉洁、为人刚毅、不附权贵,处事铁面无私,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美名,在世时就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宋史·包拯传》)的赞誉。

包拯开封府尹上任(称你一声开封府尹)(1)

包青天的故事,在包拯去世前后,就已经开始在民间流传,并逐渐向半人半神转变,认为他是奎星转世,被奉为神明进行崇拜。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有“黑脸包公”之称。

传世的各种有关包青天的的作品中,不论是话本小说,还是戏曲影视,故事大都发生于包拯在开封府的任上,官职往往是开封府尹

譬如元杂剧《包待制陈州粜米》的第二折有:“老夫姓包名拯,字希文......官拜龙图阁待制,正授南衙开封府尹之职。”

那么包拯究竟有没有出任过开封府尹一职呢?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下“开封府尹”一职在宋朝代表着什么

《说文解字》云:“尹,治也。握事者也。”也就是说“尹”指手握权柄,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尹”字是一个人手持一根象征权力的权杖,恰好验证了这一点。

据典籍记载,商代的“尹”相当于“相”。西周“尹”的地位也很高,为君王的辅弼官。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中央官职多称“尹”,譬如“令尹”一职相当于宰相,“左尹”、“右尹”是“令尹”的副手,其他诸如“连尹”、“沈尹”、“宫厩尹”等带“尹”的官职比比皆是。

《汉书·百官表》载:“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武帝更名曰京兆尹。”从此以后,“尹”成为京城行政长官及陪都等重要地方行政长官的专称。唐代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北都(太原)以及州郡升格为府者,都设府尹;明代的应天﹑顺天二府,清代的顺天﹑奉天二府,均置府尹。

包拯开封府尹上任(称你一声开封府尹)(2)

历朝历代的这一传统,宋朝自然也是遵循的,故都城开封有开封府尹一职,其他诸如作为西京的洛阳设有洛阳尹,关中重镇长安设有京兆尹等。

只不过开封府尹在五代及北宋有着特殊意义,与英国的威尔士亲王等同,通常由储君出任。譬如周世宗柴荣继位前,就出任过开封府尹;在他之前,后汉的太子人选、刘知远的长子魏王刘承训,也出任过开封府尹。

北宋时期同样如此,“金匮之盟”订立后,出任开封府尹的是下一任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宋太宗即位后,接任的是预定中的皇太弟齐王赵廷美;982年赵廷美被削去开封府尹一职,迁居西京洛阳,继任开封府尹的是宋太宗心目中的太子人选,次子昭成太子赵元僖;继赵元僖之后的开封府尹是寿王赵元侃,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

不过赵廷美与赵元僖之间,开封府尹一职有一段空窗期。

搞掉赵廷美后,宋太宗心目中的开封府尹人选是,他最欣赏并寄以厚望的长子赵元佐。而然赵元佐却因此不齿父亲做法,为此从一开始的上书抗辩为自家四叔鸣冤,发展到发狂,再到纵火烧宫。

这种种做法,终于让宋太宗对其大失所望,于985年直接将其贬为庶民,并于次年任命次子赵元僖为开封府尹。

包拯开封府尹上任(称你一声开封府尹)(3)

开封府尹之位可以留空,但开封作为首善之区,不能无人掌管。故宋太宗于982年任命李符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主掌开封府事。这是有史可查的北宋时期,最早的非皇室开封主官。

为了更好地理解李符的“权知开封府”是个什么职位,还得简单地讲解一下宋代的官制。宋代的官制非常特殊,分成“官”、“职”、“差遣”三部分

“官”,源于唐三省六部制的职事官系统,只不过宋代将它与职事剥离了,变为官员享受的待遇级别,分正一品到从九品十八级,每级都有相对于的官位,如正一品的尚书令,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因为与俸禄有关,故称为本官或寄禄官。

“职”,只是一个荣誉虚职,如包拯的龙图阁直学士(这也是他被称为包龙图的缘由)。

“差遣”,指差使人到某处做某事,譬如知某州、知某县,这才是宋代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有些差遣带有前缀词,常见的有“判”(高级别的官员任低职)、“权”(临时、代理)、“试”(低级别的官员任高职)。

所以李符这个“权知开封府”差遣,属于开封府尹出缺时临时主管开封府一应事物的职位。不过宋真宗和宋仁宗这对父子一直子嗣艰难,根本找不到可出任开封府尹的子嗣。于是乎本是临时工性质的开封知府,当着当着就变成了正式工,只不过名称一直没变,始终是顶在临时工名分的“权知开封府”。

明明是正式工,却一直被当做临时工,自然有人不满,据《宋史·职官志六》记载:“(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蔡京奏:‘乞罢权知府,置牧一员、尹一员,专总府事。’”

得到的批复为:不准。

于是乎直到北宋灭亡,开封府的主官依然是个顶着临时工头衔的“权知开封府”

包拯开封府尹上任(称你一声开封府尹)(4)

所以包拯在开封府任上的职位是权知开封府,而非开封府尹。若他真敢以开封府尹自称,那免不了要到虎头铡下走一朝了。只不过“权知开封府”与“开封府尹”的工作性质等同,是故各种包公案里才以更高职位的开封府尹相称。

事实上,包拯虽然在京为官多年,但任“权知开封府”的时间并不长。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他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由知江宁府转任权知开封府;又于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升任权御史中丞。在职时间满打满算只有一年半。

猜您喜欢: